基于“三元文化”培育商务英语工匠人才的路径探析

2020-01-18 05:08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工匠红色

刘 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培育 “德艺双磬”的大国工匠是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的必然道路,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国公司代理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的高技能外贸人才,因主要工作涉及对外经贸交流,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培养更加需要加强“红色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等“三元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熏染,促进该专业学生以工匠精神为中心发愤图强、爱国爱岗敬业、创新创业进取;重点需要以“教室、实训室和校园网、外贸网”等“两室两网”为主阵地,不断扩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外贸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供智力支撑[1]。

一、商务英语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广大学子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激励其在外贸行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多与国外企业和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西方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让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上总体依然处于一种弱势、守势地位。人们崇拜西方产品和生活方式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站在西方国家思想侵蚀的前沿,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把发展定位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重技术轻思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仍未能根本改变,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无形中把人功利化、技术化,不利于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和熏陶。

(二)商务英语教学创新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够

工匠精神是教学的基础,创新精神是教学的前进动力,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授课方式相对传统,课程内容滞后。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有工匠之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应该转变以往偏理轻文的陈旧观念,要注重教师的匠心精神,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编排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将工匠精神引入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与校内实习实训相结合,实施校企无缝对接,学生通过企业实践不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实践训练中未建立严格的职业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2]。

(三)校园文化在营造工匠精神过程中缺乏抓手

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弘扬“工匠精神”的热度、高度和广度不够。以落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大多数仅限于见面会、讲座会和短期培训,没有形成营造鲜明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底蕴普遍不够深厚,催生工匠精神落地生根的措施和力度不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当前,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粗放型建设特点,普遍存在相互模仿的情况,套路多创新少。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3]。

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工匠人”培育的路径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成为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外贸“工匠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质,要以红色文化为动力、以区域文化为纽带、以企业文化为抓手、以第二课堂为桥梁,积极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工匠文化的培育,实施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一)以红色文化为动力,构建工匠精神理论模型,实现全方位育人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外贸工作,一位不爱党、不爱国,没有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学生难以担当大任,为此,我们应当着手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实施中西合璧的课堂内外教学联动,发挥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作用,让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为此,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和校园网、外贸网以及学术报告厅”等“两室两网一厅”为主阵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一是在商务英语专业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的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各项主题活动有待开发和挖掘;二是以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寓教于活动之中、寓教于环境之中、寓教于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真正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发挥新媒体传递力。要针对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和接受习惯等实际特点,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传递力,唱响网上主旋律。把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得进、入得心,做到理论与实践、育德与育心、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四个结合,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协调发展[4]。

(二)以区域文化为纽带,构建“师导生创”模式,实现全员育人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将地域文化特色积极运用到文化产业中去,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思想,立足学院的办学实际,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组建一支由外企高工、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让名师巧匠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培养创客式的人才为宗旨,构建“师导生创”教学和实践模式,逐步建成多个“师导生创工作室”全员育人平台。将区域名人的吃苦耐劳、探索创新的历史故事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汲取营养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区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赋予时代内涵,将培养“专注、合作、培育、成就”为核心内涵的商科人才职业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到课程体系、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发挥学校和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组织高职学生开展以弘扬区域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制作宣传区域文化的校园网站、网页、艺术作品,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5]。

(三)以企业文化为抓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环境,实现全过程育人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以及学科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升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效度”。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岗位主要面向外贸企业,外资企业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只有主动融合与包容异质文化才能创建良好的产教融合环境。作为将来成为跨文化企业管理者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要善于吸纳外资企业的异质文化,学以致用,博采众长,逐步渗透中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相互适应、相互融合。在这些多元文化中认识自己原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足,促进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进一步更新、完善和发展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让文化差异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优势[6]。

(四)以第二课堂为桥梁,构建专业核心素养体系,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教学协同与融合创新必须有效地统筹两个课堂在知与行、学与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三元文化”渗透在系列活动之中,它极大地拓展了原有的教学领域,突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语言教学的第二课堂,诸如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角色表演、英语广告设计、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绕口令比赛等等都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师生)制宜”有效传播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专业核心素养体系。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高职院校应当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 “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快商务英语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进程,在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不断实施教育供给侧创新,真正地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三元文化”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供给,不断升级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扩展教学空间,转变考核方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工匠红色
90后大工匠
红色是什么
工匠风采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红色在哪里?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工匠神形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追忆红色浪漫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