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以“古代文学(Ⅲ)”模块教学设计为中心

2020-01-18 01:00张体云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思政模块

张体云

(合肥学院 文传学院,合肥 230601)

1 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时代背景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年6月1日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时代教育中的战略意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要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构提出具体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纲要》称:“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

在以上一系列精神的指导和要求下,全国各地各高校各专业各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研究,正逐步深入展开。目前为止,“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相当成就,“已经从最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益延伸的探索期进入了升级改造的关键期”[4]。笔者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合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古代文学(Ⅲ)”的知识体系、课程思政元素及其具体结合途径、方法,作出初步探索,供同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参考。

2 “古代文学(Ⅲ)”模块介绍

2.1 模块性质和地位

“古代文学(Ⅲ)”模块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素质模块——语言文学基础模块,要求通过此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接受传统人文精神的薰陶,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深度理解,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为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后续专业模块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模块教学目标

总目标:该课程总的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各个子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思想引导、情怀教育等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思想中形成,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愿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5]。

分目标1:熟读中国古代经典作家作品,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了解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中国文学发展史。明确各时期文学流派的流变及学术思想、社会生活变迁与文学衍变的关系。

分目标2:掌握古代重要作家作品,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熟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古文等作品。了解不同的流派和名家各自的艺术特色与个性,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领悟能力。

分目标3: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会审美和艺术鉴赏,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作品。

分目标4:通过审美阅读所得到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创作,提高文学表达水平与文学创作能力。

2.3 基本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

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中,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部分,唐宋诗。知识要点:唐宋时期社会状况与文学发展。唐代诗歌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宋代诗歌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唐宋诗的不同。能力要求:经典作品阅读与解析。唐宋格律诗的写作要领。

第二部分,唐宋词。知识要点:词的概念、词的起源、词体特征、隋初盛唐时期的词。词的早期形态特征、中唐文人词解读;晚唐五代词解读:花间词、南唐词。宋词繁盛的原因。宋词诸大家解析。能力要求:具有词体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掌握词体创作的基本要领。

第三部分,唐宋文。知识要点:唐宋古文运动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成就。韩柳古文运动理论及其创作特色。宋六家古文成就与特色。能力要求:具体古文鉴赏能力,具有对古文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

第四部分,唐宋俗文学。知识要点:唐宋俗文学主要类型。唐代俗讲发生背景及其艺术特征。唐代变文发生背景及其艺术特征。唐代传奇发展及其艺术特征。唐传奇文学史地位。宋代俗文学发展情况。能力要求: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征,具有鉴赏和研究唐代小说的能力。

3 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设计

如上文所述,“古代文学(Ⅲ)”模块主要内容有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文、唐宋俗文学4大块。每一块知识领域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供利用,用来对学生人格修养、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人生态度及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现将每个知识模块的核心思政要点说明如下。

3.1 唐宋诗教学思政元素要点

唐宋文学教学首先涉及到唐宋时期社会状况介绍。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文学相对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大唐王朝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当时已经成为东方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引起周边国家的仰慕。日本等国都纷纷派人到中国来留学,学习中国先进文化。通过对这一部分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祖先在历史上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曾经的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在世界文化中居领先水平。今日之中国,我们努力要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要重塑中国在世界中的强国地位。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获得爱国情感教育,获得为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动力。

其次,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歌学习中,在每一个时期的诗人、诗歌学习中,都会介绍到不同时期的诗歌与历史上其他诗歌的因革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文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文学史发展的动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在任何社会、任何事物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文学创作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该时期著名诗人介绍中,融入人格修养教育。如诗人李白的率性真实、不畏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自由的傲岸精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心怀天下、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精神;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闹中取静的处世态度;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捐躯赴国难”的保家卫国的乐观主义精神等。这些诗人特有的人格精神和情怀,对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对学生高尚人格和正确的家国情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在诗歌作品鉴赏部分,让年青学子们通过品读和鉴赏名作,得到审美愉悦和艺术美感的薰陶。同时,通过经典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在作品中去感受真善美,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去抒写真善美。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思想教育。如在解读唐诗中大量精美的描写自然山水的作品时,要融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观念,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青年人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6]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唐宋词教学思政元素要点

唐五代词部分,通过初盛唐太平盛世与五代时期乱世文学对比,见出和平稳定对国家经济文化与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国家和平、统一和稳定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幸福。年青人要拥护和珍惜当前和平、统一与稳定的发展环境。

宋词部分,联系宋金、宋辽、宋元之间的长期对峙,明华夷之辨,通过抗金将领岳飞、张孝祥等人保家卫国的故事以及宋末词人文天祥为国捐躯、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仕异族的精神介绍,加强学生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教育,培养青年一代忧国忧民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为挽救国家危亡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舍小家救大家的精神,等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11在唐宋时期,有很多这样的优秀人物事例,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如辛弃疾和陆游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诗人和文学家,他们词作和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念的入世精神。他们这种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未来发展的精神,可以融入学生的忠诚教育以及苟利国家生死已的奉献精神教育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唐宋古文教学思政元素要点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和欧阳修,都是幼年成孤,身世坎坷,他们历经苦难,在生活磨炼面前,克服一切困难,勤奋苦读,青年时期,在仕途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坎坷。他们的人生都是与命运抗争的人生,他们的成长史、奋斗史本身就是最好的人生指导书。在讲述唐宋时期文人的成长历程和成才过程时,充分挖掘这些人身上的坚毅、坚持以及在生活苦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磨难,养成坚毅、刚强的品格和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生的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做人做事,要实干苦干”[7]13,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

唐宋八大家都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济世之志的文学家兼政治家,他们的人生格局,也值得后人钦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王安石年青时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为国富民强,主张变法,他这种关心国事的主人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他主持的变法运动中,他不畏权贵,打击豪强,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家才干。联系王安石变法等内容,讲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明白中国今日之富强和发展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力量。相信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救中国,而且可以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实现强国梦、复兴梦。鼓励新时代青年学生,“乘着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7]14

3.4 唐宋俗文学部分思政元素要点

变文和传奇中有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亲情故事。如《目莲救母》变文,是很好的“孝”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材料。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亲情,重新思考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 唐传奇部分,在不同类型的小说素材中挖掘思政元素,如元稹《莺莺传》这部爱情小说中,通过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视女人如尤物的封建旧思想的批判以及新旧社会女子地位的讨论,引导学生珍惜今日社会之平等和公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友情观和爱情观。再如《柳毅传书》中柳毅等小说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是培养青年学生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好材料。

4 结 语

在新文科思维的大背景下,适应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文学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优势,抓好课堂教学,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加强学习,将党和国家最新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到教学活动的细节、小处。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改革中建设和发展古代文学课程,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形成,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思政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