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是通过收集、整理、利用相关信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以最终实现单位价值创造的管理活动。随着市场机制、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效益日渐突显。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延伸了会计职能、拓展了会计工作领域,并能更好地支持单位价值创造,应用管理会计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有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核算职能主要是事后的信息反映,监督职能更多是的事中的监管与督查。对于核算、监督中反映出的问题,传统财务会计并没有延伸到事后的绩效评价;对于核算、监督没有反映出的问题,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做出适当的分析与校正的警示;对于后期未发生的业务,传统财务会计也没有做出合理的预测与长远的规划。
管理会计活动是一个由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组成的服务系统。从每项活动的管理模式来看,管理会计遵循PDCA管理原则,即要求每项活动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实施,形成循环管理。管理会计循环式的工作思路,为单位管理工作的螺旋式上升提供了完整的链条,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延伸到管理会计的分析、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职能。
传统的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是割裂的。财务人员只是被动地、机械化地将其他部门和人员上报的原始凭证依准则制度进行记录和报告,不参与业务部门的预算与决策,不控制业务部门的过程开支,不评价业务部门执行结果。大多数财务人员不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不了解业务管理的细节。
管理会计将财务嵌入各个业务领域,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适应或者改造业务流程,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例如,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之一是预算管理,它是通过编制预算实质性地推动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的融合。编制销售预算要求财务人员懂市场、懂产品、懂销售,并且与单位内部的销售部门、市场开发部门相互融合;编制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要求财务人员懂生产、懂流程、懂技术,与单位内部的生产管理部门、物料供应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融合。各项预算编制完毕之后,财务人员还将全程参与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工作中,通过参加成本管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等活动,用财务指标监控、分析、评价各个部门业务完成和绩效。在此基础上,调整下一期预算的编制。管理会计通过业财融合,拓展了会计工作领域。
传统的财务工作只是反映和报告会计信息,没有对不同信息的产生部门进行绩效评价与激励。它仅仅是客观记录了整个企业的供、产、销以及筹资、投资、经营等客观信息。财务部门在采集这些信息时,没有匹配到不同的业务部门,没有追踪业务部门信息产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没有评价不同业务部门为单位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不能公平公正地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不能提出优化改进各个部门业务工作的要求建议,不能激励员工能力的提升。
管理会计领域中增加了绩效管理活动,它以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记分卡法、股权激励法等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对各个业务部门、全体职工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管理会计将单位总体营运和管理目标细化到部门、到员工,用量化的指标追踪绩效变化,有效及时发现问题,最终为单位决策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支持信息、鼓励团队合作、提高单位的整体凝聚力。开展绩效管理活动既能支持单位的整体价值创造,也能激励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
我国现在已经构建的管理会计政策指引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基本指引、应用指引、案例库。从实践指导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的政策指引建设仍然不足:一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列举了大众行业成熟的、广泛应用的工具方法,对于特殊行业、特殊工作领域的工具方法有待挖掘与提练,以适应不同单位全面应用管理会计的需要;二是案例库提供的指引经过了理论化提炼,它反映的是具体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优化过程与结果,其他单位借鉴的前提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应用环境。因此案例库中应该将每个案例的应用环境细化,以便其他单位有选择性地借鉴引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只有半数的企业认识到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性。从应用层面来看,管理会计在规模较大型企业得到部分应用,大量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重视不够、认识有限、实施条件不足、改革难以推进等原因,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应用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
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管理会计功能要强大得多,对单位应用的环境和设施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会计是业财融合的,因此从环境角度看,它需要单位全员参与,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具备管理会计相关理念,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要求。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建立在全面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基础上,没有共享的数据,管理会计就是空中楼阁。因此从设施的角度来看,应用管理会计要求单位要建立起会计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应用系统等管理配套设施。
管理会计是综合运用经济、会计、市场、信息技术等交叉专业知识进行的管理活动,需要综合性的管理人才。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虽然整体面临饱和,但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已经供大于求,而新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缺口却很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起步晚、周期相对较长,满足不了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管理会计是单位的系统管理工程,其应用首先应建设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应用环境是单位开展管理会计活动的前提。改造单位管理环境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工程。单位在充分分析外部应用环境的前提下,应着力于创造促进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的内部环境。
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因素。比如单位要开展预算管理活动,必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确定预算期的价值创造模式,在充分考虑单位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搭建流畅的信息平台,明确预算的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控机构、考核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职责,顺利推进预算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
管理会计涉及的管理领域有: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单位在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时应根据管理会计活动的特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工具方法。
单位在建立管理会计工具箱,引入管理会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战略导向原则。实施与战略相一致的管理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兼顾眼前与长远、兼顾整体与局部,系统地开展有利于价值实现的管理活动。二是适应性原则。如何开展管理活动、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工具方法要与单位的应用环境和业务特征相适应。三是成本效益原则。每项管理工具方法的应用均需要成本,也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时应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权衡考虑多种方案,使最终决策为实现价值创造服务。四是循序渐进原则。管理会计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引入管理会计过程中需要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条件成熟一项就应用一项。
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人才是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当前很多单位的现状是财务人员不懂具体业务、业务人员不理解财务,单位要应用管理会计,就亟需开展业财融合的全员培训,让现有财务人员转型升级。
推动财务人员的转型升级,单位可着手开展以下培训工作:一是开展业务流程培训。将财务人员整合到业务部门中去,让其亲临业务现场,摸清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之间的关系,成为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最终实现以业务驱动财务,以财务服务业务。二是开展管理培训,让财务人员参与到单位管理决策活动中去,了解管理决策流程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支撑。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是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前提。大量业务信息、资金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未来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收集、处理信息均需要懂得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和迫切的。
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是管理会计产生的动因之—,也是管理会计的优势。业财融合需要单位搭建业财一体化的数据共享平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搭建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提供了基础。只有搭建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才能使单位的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准确及时反映单位各方面的动态信息,为单位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单位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单位微观层面,均要加速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延伸会计的职能与功能,通过现代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将业务与财务紧密融合,以实现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