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明 文
2019 年8 月以来,经常坐国内飞机的乘客应会发现,无论是经济舱还是公务舱,不论是全价票还是打折票,也不论航班是否正赶上“饭点”,多家航空公司提供的飞机餐的数量和内容都比以往出现了严重缩水。正如许多乘客反映的:接近2 h 的航程只有一小瓶矿泉水,取代了之前的流动配送各种饮料;3 h 多的公务舱只拿到几片水果和2 块点心;几千元元的全价公务舱得到的餐食只有1 份三明治,而过去往往是盒装满满的米饭/面条+配食。
据悉,国内几家航空公司近期均更改了机上餐饮服务内容,整体缩减了服务内容。例如: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 年8 月19 日发出的《关于部分航线客舱服务调整的公告》称:“受飞行航路特点和雷雨季节影响,为最大限度确保安全,即日起,国航对部分航线的客舱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进行了调整。”规定:“(1)在实际飞行时间≤70 min 的航班上,只配备小瓶瓶装饮料,饮料由乘务员在登机前放置在座椅物品袋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能配备无需回收的简餐,简餐由乘务员在登机过程中为旅客发放,或由旅客自取。(2)在实际飞行时间在>70 min、≤120 min 的航班上,经评估后确认无法在着陆前40 min 完成餐食发放与回收的,餐食种类将调减为一种或使用无需回收的餐食呈现方式;餐饮服务程序统一调整为:发放餐食、发放饮料、收餐,取消餐前饮料服务;头等舱、公务舱餐食调整为一次性全部提供。(3)乘务员在航班起飞后20 min 之内(或飞机平飞之前)以及着陆前30 min 之内必须在执勤座位坐好,在此期间无法为您提供客舱服务(响应空中特殊情况时除外)。”等共7 项服务得到简化。
还有媒体报道称,某航空公司推出的措施则是,可由旅客选择是否取消餐食,以兑换里程积分。
对于上述变化,大多数乘客尤其是坐惯了飞机的乘客,短期内可能很不适应,也很不理解,普遍认为所购机票中是包含餐饮服务的,而“无缘无故”严重缩水,是航空公司在压缩成本、侵害乘客利益,其服务在滑向“廉价航空”而机票价格却高高在上。
而实际上呢?专家分析认为,提供令旅客满意的餐饮服务,虽然支出了一定成本,但一直以来却是各航空公司竞争客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1985 年1月1日制定,1996 年2 月28 日修订)第56 条规定:空中飞行过程中,承运人应根据飞行时间向旅客提供饮料或餐食。也就是说,对于盈利性较好的航空公司来说,从主观来讲,其实没有多少必要对飞机餐进行严重“缩水”。
国航2019 年8 月19 日《公告》提出7 点简化,重点针对120 min 以内航班
2019 年8 月以来,许多航空公司国内航班的飞机餐被指“严重缩水”
那么,飞机餐出现严重“缩水”究竟是何故呢?业内人士指出,这很大程度上与严格落实监管机构对飞行安全提出的要求有关!而且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背景是,近期以来国内又出现了个别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降落过程中,乘务员在回收餐饮器具时,因飞机颠簸而出现摔伤甚至影响乘客安全的案例。
早在2012 年,民航总局发布的96 号文件即要求“确保在起飞后20 min 或平飞至落地前30 min能完成所有旅客服务程序”“飞机进入下降阶段后不应再为旅客提供餐食服务”。2015 年9 月,民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舱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再次指出,飞机“滑行期间客舱乘务员不得从事与安全无关的工作,只能履行安全职责”,航空公司制定的服务标准应“确保起飞后20 min 或平飞至落地前30 min 能完成所有旅客服务程序”,“飞机进入下降阶段后不应再为旅客提供餐食服务。”
飞机餐严重“缩水”会带来餐饮配送车辆数量减少和结构变化
也就是说,对于2 h 以内的航班,刨除两头的50 min,中间的“配送+食用+回收”时间,如果不够富裕,只能从简化餐饮项目和服务内容着手。也就是说,当服务与安全发生冲突,安全至上!不过,话说回来,航空公司如果单纯以落实上述规定为借口,刻意压缩服务内容和成本、剥削乘客,终将得不偿失。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是“事”出有因,乘客只能慢慢适应。
但,“事情”的发生,乘客只是受到影响的终端,而上游会影响到很多方面。业内人士表示,飞机餐的供应需要标准化的中央厨房生产、冷链配送以及相应的机组服务。随着看似普通的米饭/ 面条(热食),一旦变成了轻食、简餐(冷食),以及多种饮料组合变成了一瓶矿泉水,带来的不仅是航空公司经营成本的大幅降低,还将带来整个飞机餐产业链的再造和简化。其中,以往在机场频繁出现的航空食品车的数量会明显减少,航空垃圾接收车的数量也会减少,矿泉水运输车的数量会增加,有关车辆的构成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保温车变成冷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