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冯 锐 文 /图
在湖北,有这样一条汽车长廊,它始于十堰,向东行驶近200 km 到襄阳,再经过300 多km 到武汉,形成了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延绵500多km 的汽车长廊,吸引了2 000 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擎起了整个湖北汽车工业。这是东风公司的一条长征路,是湖北乃至中国汽车工业的传奇佳话。
十堰作为东风的延安,承载着许许多多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而东风的军车、商用车、零部件等事业也是在这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百年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襄阳,是东风“出山”的第一站,见证了东风快速成长的历程,目前已经成为东风最重要的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武汉,则是东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重要据点,自主品牌乘用车、合资品牌乘用车、新能源、智能网联纷纷在这里开花结果。
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东风公司建设50 周年之际,以“奋进五十载,卓越创未来”为主题,东风公司发起了一场重走500 km 汽车长廊活动,沿着当年的发展轨迹,展开了一次寻根、传承、铸魂之旅。
大会现场
历史老照片
在十堰扎根、成长的东风公司,是第一个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它是在三线建设的特殊背景下诞生的。在祖国的一声号令下,怀抱产业报国的初心,天南海北的老一辈东风拓荒者放弃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跋山涉水来到武当山下,手擎马灯、人拉肩扛,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创业历程,开创了东风基业,将“山城”变成了“车城”。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退休职工成时举
马灯精神
原总装配厂总工程师战权理
新一代东风人——汽车调整工张永星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退休职工成时举1966 年跟随一汽包建二汽,并于1967 年正式调入二汽,在回望二汽的建设时,成老感慨:“当时我们生活条件很差,早晨我们吃的咸菜,晚上就盐水当饭。我们住的是芦席棚、干打垒,那时候的条件是极其恶劣。因为当时这个地方没有灯,完全连路都没有,漆黑,叫伸手不见五指,就是马前有马灯,有一个罩子,里面点煤油的,一挂就是灯,就叫马灯,那个时候确实很难,很艰苦,马灯精神很了不起。”
曾参与二汽总装配厂设计规划的原总装配厂总工程师战权理与大家分享了芦席棚造车的故事:“建设二汽,奉献东风,是我在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后填报的志愿,舍小家为大家是肩负的责任。1970 年我和爱人毅然踏上二汽的土地,吃食堂,住芦席棚,亲手实践二汽创业之梦。1970 年3 月18 日,总装配厂的芦席棚装车阵地,装出第1 辆2.5 t 越野车。那时,一是为了让职工熟悉总成零部件;二是检验总成厂的能力和总成质量。采用两只木马支撑车架,用斤不落(也叫手拉葫芦)起吊大总成,这就是最早的总装芦席棚装车。”
省级专家、东风公司前副总产品设计师陈恩庭
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丁小甦
守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担使命就无惧风险挑战。老一辈东风人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新一代东风人再肩重任,踏上新的征程。
东风车辆工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的汽车调整工张永星2009 年参加工作,他的师傅——全国劳模王建清曾用朴实的语言告诉他工匠精神的真谛: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把简单的工作,每次做好,把重复的工作,每次做精。张永星表示:“我见到师傅每天的工作状态,对待研究,他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带领王涛班把东风品牌越擦越亮,像我师傅这样的人,在东风这个大家庭里还不少,他们像一盏盏灯指引着我们,踏实做人,静心做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使劳模式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的风向标。”
EQ240 车型模型
2019 年1 月6 日,新一代东风天龙KL/天锦KR 在武汉发布全国上市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也是东风梦起的地方。二汽萌生于毛主席“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想法,这是举国之力建设的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当时,因为“靠山、分散、隐蔽”,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的前身)选址十堰,从这里发展起军工事业,造出了第1 代军车EQ240。此后,二汽“由军转民”,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大舞台。
省级专家、东风公司前副总产品设计师陈恩庭与大家一起回忆了二汽传奇车型EQ240 的故事:上世纪60 年代,根据部队需求,国家启动了2.5 t 6 轮驱动越野车开发,最初由南汽承接,最后由二汽承接开发工作,开发代号EQ240。EQ240 于1967 年启动开发,1969 年定型,1975 年完成投产并陆续装备服役。EQ240 车型的开发凝聚了当时中国大批量汽车工程师的智慧,填补了2.5 t 卡车的空白。曾经有一辆EQ240 不慎从山崖摔下,驾驶室严重变形,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仍然完成了物资抢运任务,没有一台EQ240 出现质量问题。在最艰苦的战争环境中,EQ240 经受住了考验,以优异的性能表现,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如今,东风商用车以全新东风天龙KL、东风天锦KR 等5 大平台产品,夯实东风在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丁小甦讲述了东风天龙、东风天锦研发背后的一些故事:为满足东风中重型商用车升级换代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东风商用车“中国第1、世界前3”的战略目标,公司于2003 年10 月立项开发东风天龙高端重型商用车,历时3 年,于2006 年5 月18 日开发完成并在北京发布上市。东风天锦项目于2005 年3 月启动开发,2008 年5 月开发完成并投放市场。
东风天龙的开发完成标志着东风商用车已基本完成产品结构从中重型向重重型的战略调整,展示出东风高端化、国际化的重型车型产品形象,突显东风品牌卓越的领先技术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东风天锦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参与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 000 名,获得专利143 项,东风天锦一经推出,即被业界喻为“中卡价值标杆”,整车自2008 年5 月投放市场以来,累积销售超过51 万辆,并实现了海外市场的KD生产和批量销售。东风天锦项目也造就了一大批以技术创新见长、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
东风天龙、东风天锦上市后,东风商用车又开发了全新东风天龙KL、东风天锦KR 车型。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张衡介绍:全新东风天龙KL、东风天锦KR 致力于持续引领国内中重卡行业升级,在满足用户作为生产工具基本要求的同时,围绕新时代法规加严,卡车群体运输规模化,驾驶司机年轻化,市场竞争激励化等环境变化,东风商用车打造的新一代东风自主研发的高效、节油、安全、智能、科技中重卡产品。
在技术的先进性上,东风天龙KL、东风天锦KR 传承上一代天龙、天锦高品质、低油耗等优良特征;实现商品特性正向开发,模块化开发,围绕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各种需求,在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科技智能全面升级。2 个新平台车型一经面世,即获取了中国邮政、中联重科等大客户批量订单,成为用户心中的明星产品,已累计实现销量2 万多台,为提升东风商用车盈利能力及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秦捷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退休职工成时举的讲述中有一段话:“50 年前,我们来的时候,国家投资了16 亿元,目标是3 年出10 万辆。现在我们的固定资产有3 266 亿元,完全超过我们当时的目标,我们向社会大概提供了近4 000 万辆汽车,这是很大的数字,那个时候我们只想搞4 万辆,现在搞到近4 000 万辆!”
这就是50 年来东风人改革创新、奋斗不息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如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秦捷介绍的:东风秉承“品质、智慧、和悦”的品牌价值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汽车产品和出行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全球主流汽车品牌;东风公司在第9 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征程的新阶段使命和未来5 年“三个领先、一个率先”的奋斗目标,通过召开战略研讨会细化落实措施,明确了卓越东风的指标体系和进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总体路线图。
一代代东风人在“马灯精神”的熏陶与激励下,汲取前行的力量,从造军车起家,逐步拓展到重、中、轻、微、轿全系列车型的开发,成长为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连续10 年跻身世界500强,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