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吗?

2020-01-17 08:50夏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窗口期献血者梅毒

夏颜

【中图分类号】R4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一、血液安全的保障措施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血液的保障能力在“紧平衡”的状态,可是血液安全仍然是采供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采供血过程中,怎么样才能保障血液的安全?我们首先要从采供血过程来看。

采供血分成四个步骤,分别是采集,制备,检测和供应。

血液采集是血液安全防护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在低危的献血人群之中找出适合的献血者,在血液采集之前进行一些项目的筛查,比如转氨酶,乙肝表抗等。这些检查主要是为了通过简单快速的方式检测出一些人群中感染率较高的传染病,避免血液采集之后的浪费。血液采集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采用一次性采血耗材、对献血者手臂的严格消毒等,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微生物污染。

血液检测是保障血液安全极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对HIV抗体、HCV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核酸的检查,能够让检查的结果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采用的检测手段发展的程度也已经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就酶免检测来说,必须对同一份血液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并且需要两组不同的实验人员进行检测,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实验误差带来的风险,得到最可靠的检测结果。并且,对于酶免检测结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判定规则:第一,两种试剂检测结果都呈现无反应性(即通常意义上指的阴性),可以判断血液检测为合格;第二,如果两种试剂检测结果都呈现反应性(即通常意义上指的阳性),可以判断血液不合格;第三,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呈现一种反应性、一种无反应性时,需要进行双孔复试,防止偶然误差及非特异性因素等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不仅如此,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相较酶免检测,核酸检测可扩增病毒核酸,使得微量的传染病标志物易被检出,且直接检测病原体,结果更准确可靠。

然后是血液的制备。目前国内所有血液均采用多联袋进行采集和制备。该耗材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接触外界环境,在密闭条件下就可以进行血液的成分分离完成制备过程,避免了血液在制备过程中被污染。

在完成以上几项工作之后,血液进入到供应环节。从采集到供应,血液均需保持适宜的冷链环境及严格的卫生条件。冷链能保证血液成分的活性及避免微生物增殖、环境的洁净能避免血液被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而这在血液储存中也得到体现:血液保存环境卫生要求更为严格,血液保存设备更为昂贵和专业。这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血液在储存环节的质量。

输血是否安全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判断,第一:所有血液均来自于无偿献血者的捐献,而无偿献血者属于低危人群。第二:采集的血液要通过检测。同一项目至少检测两遍,两遍酶免检测和一遍核酸检测。目前所有血站均增加了先进的核酸检测法,缩短了窗口期使血液更加安全。第三:采血过程严格控制,无论是工作人员的培训还是使用的器材耗材等方面,采供血机构均投入了高昂的成本来保障血液的安全。。

二、窗口期问题

尽管采取了各项措施保障输血安全,但窗口期风险依然是一个必须正视不能忽略的问题。

窗口期存在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病毒性传染病的风险。因为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体内才会产生能被检测出的抗体或增值到能被检出的量。在此期间体内已有该病毒,具有传染性。医学上把感染病原微生物到可以检测出来的最短时间称为“窗口期”。如果献血者感染上述病毒后献血,该血液在检测时正巧遇上“窗口期”未能檢测出来,临床使用就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虽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上述病毒检测的“窗口期”不断缩短,但目前即便是使用最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血液中病毒检测“窗口期”仍是世界难题,其带来的输血风险只能降低,还不能消除。

三、输血需要注意那些事项?

选择成分进行输血。一般来说,全血的成分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各成分的保存条件并不一致,如红细胞适宜2~6℃、血浆适宜-18℃以下、血小板适宜20~24℃保存。保存条件不适宜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失活。而全血保存温度2~6℃,其中含有的凝血因子、血小板等均因保存条件不符合而失去功能导致输注无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成分血从全血中分离出来,按各自的适宜条件储存,才能保留更多有效成分,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患者提前通过检查发现自己血液中缺少的成分,有目标性的选择血液成分进行输注,让患者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部分,这样不但能够让治疗更有效果,也可以避免浪费,让献血者爱心捐献的每一滴血液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利用。

尽量不要输入新鲜血液。主要是因为新鲜的血液存在有活性的淋巴细胞,这种活性的淋巴细胞可能将患者的组织识别为异物进行攻击,从而诱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其次如果捐献的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而未被检测出,输注不那么新鲜的血液可以避免感染梅毒的风险。因为梅毒螺旋体在体外2~6℃的环境下生存期不超过3天,保存超过3天内的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死亡失去感染性。所以,对于血液来说新鲜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超过3天的血液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尽管采供血机构采取了所有的措施保障血液安全,但由于窗口期等风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输血这一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窗口期献血者梅毒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大学生政治素养养成的几点思考
农民工技能提升进入重要的“窗口期”
是梅毒还是过敏
艺术特长的培养让孩子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