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0-01-17 08:50陈红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高龄阿司匹林

陈红阳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选2017年7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34例/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97.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即P<0.05;观察组的联合终点、主要终点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9%较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干预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除个别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外,安全性处在较高水平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高龄;心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心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其发生率的提升,人们对其治疗方法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心脑血管病好发于高龄人中,发生率高且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大,其关键预防措施为一级护理,即常见的防栓、调脂、降糖、降压及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1]。

阿司匹林是一级护理中常用的防栓药物,虽然其被应用至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栓干预及研究中长达30余年,但其出现事件仍然是不可完全避免的用药安全事件,因此将其应用至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本次研究将纳选2017年7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析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可使用阿司匹林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2月,共计纳选患者总量为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34例/组)。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脑梗死者;病案资料齐全者;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血液循环系统障碍者;合并心、肾、脑等靶器官疾病者;肿瘤患者;合并精神科疾病者;案例资料不全者。

对照组入选患者中男/女:19:15,最小年龄67岁,最大年龄91岁,年龄均量(84.6±3.7)岁;观察组入选患者中男/女:20:14,最小年龄68岁,最大年龄93岁,年龄均量(84.9±3.8)岁;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间对比可见,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即数据可应用至研究对比中。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化治疗,即给予患者疾病二级预防手段干预,使用他汀类药物,个别患者可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基础上加以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干预,每次100mg,每天一次[2]。

1.3 评价标准

a: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即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压、血脂水平恢复至正常,且其心功能改善达2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压、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其心功能改善达1级),无效(各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

b:评价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联合终点、主要终点、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97.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即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全性对比

观察组的联合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9%较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3 讨论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级预防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临床上海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栓、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肺梗塞等,应用在血管形成术和旁路移植术也有一定的价值,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可明显降低严重血管事件、血栓事件及联合终点事件及患者死亡等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

阿司匹林应用在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见,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联合阿司匹林干预的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有效率为97.0%,与单独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3.5%)相较,数据差异性显著,与以往众多研究结论相一致。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可见,观察组的联合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9%较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性。即表示使用阿司匹林为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的安全性较好,虽然其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性不大。影响出血的因素的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到肝肾功能下降、年龄增加而至的血管脆性增加及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使其出血发生率上升。

综上所述,在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干预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除个别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外,安全性处在较高水平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邓有琦,左翃,庞彦媚,et al. 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v.16(10):137-139.

王涛,徐炳欣,吴斌.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18,v.19(04):38-40.

陈小龙,白守民,曾黎明,et al. 根治Hp对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损伤的防治作用[J]. 廣东医学,2018,v.39(10):106-108.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高龄阿司匹林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石台行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