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研究

2020-01-17 05:58于璐丁婷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思政育人

于璐 丁婷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并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我国互联网技术日趋完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育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地改进创新,将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效融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大数据推动思政教育大发展

信息科学革命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既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方法策略,又是引导教育工作走向成熟的工具。可以说,大数据在人们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稳居世界首位,青少年群体在其中占据的比重相对是最高的。如今,大数据与互联网+和云技术的结合运用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中体现的效果愈来愈明显,它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得更多,更全面、更有效的信息,进而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结合目前实际情況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思政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情.但在大数据融合思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体现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然后再通过相关习题演练的方式来实现思想政治的教育.并且课堂所授内容没有紧跟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缺少与时俱进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较为被动,死板,学生很难获得新鲜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下降。

同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仍存在受经验、直觉等惯性思维的束缚,存在教育方式单向化、被动化等缺陷,以及教育者个性缺乏和受教育者个性不完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多元化,无明确发展方向;2、功利性较强,重视个人利益;3、依赖甚至沉迷互联网,对网络的便利与危害认知不足;4、心理相对脆弱,自控力及耐挫力差。

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数据也随之不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做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信息均可通过大数据做到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存在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的片面性,很多时候会直接忽略信息技术的作用,而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问卷调查,单独谈话,调研走访等,很难及时有效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并存的工作,不仅涉及教育 、心理 ,还包括传媒、新闻与统计等学科相关知识.,这些都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载体.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该项工作无法从实质上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

3 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实施策略

信息时代的海量数据开启了大数据的新时代时代。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意义在于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析,科学判断学生个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特征,从而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手段和方式。在理论层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利用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案例的剖析,进一步说明大数据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方面的必要性。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推进,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所创造的有利条件,也要充分分析可能引发的风险,我们应该坚持依托大数据分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日日夜夜伴随学生成长的故事、点点滴滴积累的感悟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将零散的、活生生的“思政元素”梳理成系统的、热腾腾的“思政故事”,让思政课贯穿课前课后,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各种在线开放平台,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创新。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当前,我国在大数据应用和管理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监管,我们只有加快大数据立法步伐,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加强与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沟通协调等,才能为合理合法使用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保障。才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目标。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充分利用 “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的自身学习,落实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教学和集中研讨并举的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以思政课堂为依托,多形式多方位育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党课、团课、班会课为抓手,以培训、讲座等形式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常态化的教育机制,推动党建育人的理论武装功能的实现。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全程育人。教师跟辅导员结对共同管理班级,组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各班级班主任,另一方面选拔优秀辅导员老师、党务工作者积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双方共同培育学生。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全面启动“精准助学”帮扶项目,从学生个人学习、业余文体活动、个人爱好、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引导,实现学生学业全面“脱贫”,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

我们要培育数据素养,树立大数据意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顺应大数据潮流,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数据敏感性,要有利用大数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思想动向并及时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增强运用大数据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学习意识,积极主动了解大数据相关知识,有效掌握常见的应用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

大数据采集必须做到与个人隐私保护相结合,并通过大数据意识培养、大数据方法运用、智慧校园建设等途径,确保在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同时,不泄露学生个人隐私,避免唯数据主义倾向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将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当前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充分证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不断改变,并满足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出利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引导上的积极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44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路径和措施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637)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審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个性化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