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厚爵
班主任是学生入学遇见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故要求班主任要有担当。
在一次德育培训会上,听了省级优秀班主任陈华彪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榜样示范的重要性。担任班主任期间,陈老师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每周晨读都坚持至少三天提前到校。一方面提醒学生:晨读不能迟到,这是我们的约定;另一方面检查卫生,甚至充当值日生,暗示值日生要有责任感;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信息:学无止境,唯有勤奋才能成就梦想。正是陈老师的躬身示范,最终成就了年段最牛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备受学生关注,甚至影响他(她)的一生。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秋季,学校安排我接任一个新班级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我就领略到了该班学生的另类:纪律散漫,心气浮躁,闲言碎语多,卫生习惯差。我暗想:怎么这么倒霉?会接手这样的一个班级?几天后,我的心稍微平静了点,想想:这些孩子的举动是有点让人不可接受,但毕竟他们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作为班主任只要用心引领,相信他们会向善发展。基于这样考虑,我决定一切从自己做起:晨读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做到提前到;上学要求学生不带手机,自己做到上课不接电话;作业要求学生规范工整,自己板书做到清晰有序;卫生大扫除要求学生保质完成,自己就主动参与……我的一举一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学生们有了责任感,班风学风也得到了好转。学生的这些微妙变化,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有时候不一定要大声呵斥,关键在于能否用心引领。
教师作为“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兼“师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故要求教师特别是身兼科任的班主任应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试想,一名胸中少墨的班主任怎能让学生“听其师、信其道”?记得有学生讲: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习总书记多次说:“师者,要有‘扎实学识”。吴非老师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也讲: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这些温馨的话语提醒我们:“水之积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故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要善于博学多闻、吐故纳新,使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加精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
陈本兰教授曾讲过:班主任应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若一个人的人格、自信被击垮,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导致自杀。想想陈教授的这句话,再回看现实中某些學生的极端行为,我们不得不反思现行的某些教育方式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其实,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坦然地面对所犯的错误,做到能与其真诚沟通,正确给予引导,这样,学生才会健康成长。
那是前年的一次月考,班级有一名学生作弊。当晚,监考老师把这件事告知了我,我当时异常生气,恨不得马上冲进教室当面训斥他。经过几分钟的冷静,我想:每位同学都有自尊心,这样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有效吗?会不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意外事故?考虑到这些,我就暂把这件事搁了起来。月考后的一天,我把该同学请到了年段室,或许是心虚的原因,交流时,他总是低着头。看到此景,我说:“是身体不舒服吗?要不我们一起去看医生吧!”他忙说:“不是,不用了,谢谢老师!”或许是作弊之事一直煎熬着他,就在此时,他突然开口说:“老师,是我不好,数学科考试我作弊了。”说完话后即等着我训斥。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我不但没有怒斥他,还真诚地说:“你能把作弊的事坦诚地告诉老师,是一种勇气,这说明你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坚信你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听到我的这些话,他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真不该作弊,我不能失去做人的底线,不该给班级抹黑......”说着说着,该同学的情绪有点激动起来。此时,我及时引导: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试想非己东西据为己有了,别人又会怎么看你呢?再说高考凭的是实力,你现在不好好夯实基础,而是投机取巧,高考能成功吗?他听了我的话后表示:今后再也不作弊了,一定要好好拼给班级多争光。此时我看到教育目的已达到,就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送回了教室。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此后,我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地激励他,他也带着父母和老师的殷切希望一直在努力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教师节的那一天我收到了他发给我的祝福短信: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赖老师,节日快乐!感谢您的谆谆教导!是您让我看到了希望!赖老师,我爱您!一条普通但又很真诚的短信让我也感动了许久,我在想:这或许就是当初用真诚去换取真诚,用心灵去体贴心灵的缘故吧!
回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日日夜夜,说实话有点累,有时甚至有点烦,但每逢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家长们的温馨短信,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