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2020-01-17 06:07马燕妮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麻雀

马燕妮

【设计初想】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打猎归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不足400字,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章以“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四者的交锋,将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我”打猎回来,猎狗发现了被狂风吹落的小麻雀并想要攻击它,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最后猎狗吓得退缩,“我”感动地唤回猎狗。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纵观三年级开始的习作练习,可以发现“写清楚”的具体指标在逐步渗透:一是“言之有序”,即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串成线;二是“言之有物”,即抓住事情经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本单元习作是叙事文章习作综合性指导的落实,是对叙事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单元由“讲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試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组成,各有特定的功能。习作单元的“讲读课文”不同于普通单元,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基于表达的语文要求。《麻雀》一文就是习作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就可以设计梳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从而了解叙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架构的基本方法。同时,这一学习活动也是对第四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迁移运用。

《麻雀》以“我”的视角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人物言行举止的描摹,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心,值得学生模仿学习。同时,语文教学召唤理解和表达,呼唤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意味着教师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对问题的深度设计,将文本的深度与学生的思维衔接。本节课设计“按照最弱到最强的顺序给小麻雀、老麻雀、猎狗、‘我这个角色排排队,并说说理由”的大问题,以让学生反复读书,找句子说理由的形式展开辩论,辩论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猎狗的凶恶、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以及“我”的感动,并让学生了解将细节写清楚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爱有着强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交流,表现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的能力。

2.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挓挲、拯救”等词语意思。

3.通过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体会爱的力量。

4.通过排一排、说一说、读一读等方法,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聚焦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

1.揭题,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说,一起读课题。

2.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读的时候要连贯。一起读。

3.交流预习情况。

(1) 预习的时候,你觉得哪些词语的读音需特别关注?

预设:嗅到、拯救(后鼻音)、愣住(后鼻音)、

挓挲。

评价:你们的想法跟老师一样,最容易读错的就是这几个词语,就请你领读。

(2) 字音都读准了,哪些生字的书写是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

预设:嗅到(“嗅”右下部分是个“犬”字,因为狗的嗅觉很发达), 巢里(“巢”上半部分撇点不要写反了),搏斗(右上部分的“甫”没有钩),无可奈何 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评价:你们很细心,这些书写的细节都注意到了。来,一起读这些词。

(3) 字词都难不倒大家,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老师这儿有几个句子,看看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句1: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林。摇撼就是猛烈地摇动、摇晃。

句2: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句3: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绝望就是失望,就是对某一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

句4: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①填空。

②相机理解“摇撼”“掩护”的意思。

③重点理解“挓挲”的意思。(屏幕上保留句3)

默读下面这些句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来替代。

小鸟的羽毛渐渐丰满了,有时会挓挲翅膀,好像在学飞。

这孩子挓挲着胳臂直要我抱。

我吓得头发都挓挲起来了, 然后惊出一身冷汗。

弟弟朝大公鸡冲去,大公鸡见状挓挲开双翅,脖子上的羽毛都一片片竖立起来。

活动二: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

1.刚才我们说到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找找文中有哪些“人物”。

(板书 :小麻雀、猎狗、老麻雀、“我”)

2.同桌讨论:围绕这四个“人物”,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呢?你能试着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3.交流板书。

起因:小麻雀掉下来,猎狗想吃小麻雀。(板书:攻击)

经过:老麻雀与猎狗对峙,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板书:拯救)

结果:猎狗后退,“我”唤回猎狗。(板书:退缩)

4.借助旧知迁移概括方法:我们在第四单元已经学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猎狗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幼儿,最后猎狗退缩,被“我”唤回。)

二、立体研讨

活动一:强弱排列

1.课文的主要內容我们概括出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角色。如果让你从最弱到最强的顺序给他们排队,你打算

怎么排?

预设: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我”

小麻雀   猎狗    老麻雀    “我”

小麻雀   猎狗    “我”   老麻雀

2.大家有多种排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认为小麻雀最“弱小”,那我们就来聚焦“小麻雀”,找找句子,说说理由。

活动二:体会小麻雀的“弱小、无助、可怜”

1.交流小麻雀的弱小、无助、可怜。(板书:弱小、无助)

预设1:“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这句看出它的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怎么会站在地上的?被风吹落,从树上掉下来了,可见它的弱小。聚焦关键词“呆呆”“无可奈何”:害怕,又不会飞,只能原地等死,多可怜。

评价:你抓住了“呆呆、无可奈何”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体会得很好!(板书:神态)

预设2:“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追问:你看,这句抓住了它的什么描写?(板书:外形)

2.作者抓住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写出了小麻雀弱小、无助、可怜。谁来读好这句话?

3.过渡:小麻雀那么弱小、无助,的确是最弱的,大家一致认为把它排第一位。接下来,请就老麻雀排第二和第三的情况展开辩论,说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关键词语,说得有理有据。

活动三:体会猎狗的“凶恶”

1. 默读、圈画。

2. 交流。

(1) 预设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凶恶)作者抓住了猎狗的动作来写。(板书:动作)

(2)显然,猎狗比小麻雀强大多了,它随时可以吃掉可怜的小麻雀。多么可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谁来读读?请男生一起读。

(3)预设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从这两句看出老麻雀很害怕猎狗,它觉得自己也要被吃掉了,很绝望,浑身发抖,很害怕。所以说猎狗比老麻雀强。

(4)质疑:是这样吗?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请发表你的看法。

活动四:体会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坚定”

1.交流并出示找到的句子。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2.开火车读句子,思考:这些句子都抓住了老麻雀的哪些方面写的?

3.交流。(板书:声音  心理)

4.追问:你为什么觉得老麻雀比猎狗强大?

5.交流,相机引导。(勇敢 无畏  坚定 母爱)

(1)预设:勇敢、无畏

“像石头似的”这句你怎么理解?老麻雀的身体是软的,为何作者说它像石头似的?(飞下来时的速度之快、坚定。)

说得好,老麻雀奋不顾身,像石头似的飞速落下来救自己的孩子。谁能读出老麻雀的坚定勇敢?

(指导读)

(2)预设:害怕却坚定。

“绝望”“紧张”“发抖”“多么庞大的怪物”等看出老麻雀也害怕。补充:“绝望”一词体现出它意识到猎狗可能随时会吃掉它们母子。

“挓挲”“石头似的”“准备搏斗”“绝望地

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飞了下来”看出老麻雀坚定勇敢。

引导:挓挲是一般的竖起吗?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那挓挲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虽然害怕却十分坚定地准备搏斗。

引导:“绝望地尖叫着”会说些什么?(“不许伤害我的孩子,我和你拼了!”)

小结:真是这样绝望地尖叫,它的喉咙也叫哑了。尽管知道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仍然挓挲着全身的羽毛,随时准备和猎狗决一死战。多么坚定无畏的老麻雀。谁能读出老麻雀的奋不顾身?(指名读,齐读。)

(3)预设:爱自己的孩子

聚焦:“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过渡:尽管猎狗比它大很多,也随时有可能吃掉它,飞下去是九死一生,但它仍然从高高的安全的地方飞向危险的境地,只因为要去救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勇敢无畏,紧张而又坚定。这种强大的力量,你觉得是什么力量?(如果学生说到母爱,也可以说是父爱,总之是爱的力量。)

指导朗读:正是爱的力量,让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挡在幼儿前面,真让人敬佩!读好这些句子。(师指名读,齐读。)

6.总结写法:这就是老麻雀拯救幼鸟的经过,如果说作者通过正面描写老麻雀的动作、叫声、心理凸显出它的勇敢无畏,(板书:正面描写)那么,描写小麻雀和猎狗就是侧面烘托,用小麻雀的弱小、可怜、无助,衬托出猎狗的凶恶,更加衬托出老麻雀的勇敢无畏。(板书:侧面烘托)这样一结合,就把一个场面或者细节写清楚了。(板书:写清楚)

活动五:聚焦“强大的力量”,感受愛的力量

1.这爱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们一起往下读。(引读课文第6、7自然段)

2.读到这里,这场没有搏斗的较量,谁输谁赢了?

3.显然,老麻雀凭着自己的勇敢、无畏、爱的力量吓退了猎狗。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一致认为第一种排列是最恰当的。

4.补充原文中的结局:

我的特列索停住了,后退了……显然,连它也认识到了这种力量。

我急忙唤住惊惶的狗——肃然起敬地走开。

是的,请别发笑,我对那只小小的、英雄般的鸟儿,对它的爱的冲动肃然起敬。

爱,我想,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是靠了它,只是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啊!

5.小结:作者这样具体的描写,(指板书)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世间最真诚而炽烈的爱的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这种强大的爱征服了猎狗;这种强大的爱,也感动了“我”;这种强大的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6.如果此刻,“我”该排哪里?说说理由。

预设1:排在老麻雀前面,因为“我”也被老麻雀这种勇敢无畏爱孩子的精神感动了,震撼

住了。(板书:感动)

预设2:排在最后,因为人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是我唤回了猎狗,才救了老麻雀和小麻雀,如果“我”指使猎狗上去扑咬,那老麻雀和小麻雀就都没命了。

预设3:排在最后,因为人有猎枪,可以开枪打死它们。

7.小结: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不管“我”怎么排列,就像作者在原文中说到的——

“我对那只小小的、英雄般的鸟儿,对它的爱的冲动肃然起敬。

爱,我想,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是靠了它,只是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啊!?”

(板书:爱)

8.一个“爱”字,就是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要传达给我们读者的感情。一起再读最后一

句话。

9.再次复述课文。课文我们都学完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人物的强弱进行了排列,相信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谁再来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详细说一说?(略)

三、整理建构

活动:交流收获。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给你哪些收获?

要点: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使文章条理清楚。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把人物特点写清楚。

3.写人物,可以采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就可以把它写清楚。

4.人类、动物都有母爱,力量很强大。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麻雀
麻雀欲往何处飞
悲伤的小麻雀
身边的麻雀
冬天的麻雀
我是谁
冬日清晨
燕子和麻雀
发酵
麻雀与红襟乌
麻雀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