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忠 赵海新 侯存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课程成为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典型的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重点探讨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维修需求,而《汽车故障诊断》作为高职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新形势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为《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接下来,谈谈对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1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现状
职业教育课程是课程的一个部分、一个分支,而高职网络课程中的在线开放课程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一个分支。本质上来说,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师生互动的过程。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便捷、易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应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支撑网络教育的重要基础。创建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让学生切身体验工业社会发展、转型的优势,也是提升高职教育地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尚未开设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在线课程,非在线课程也是局限于一些精品课程。
1.2 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现状
2.1 在线教学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高职《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汽车实践训练氛围,创建虚拟教学课堂,仿真教学内容。如此一来,不仅不需要实际设备器材,还能突破实训时空限制,有效满足了班级学生一人一套维修检测装备、一人一辆车的需求,其次,虚拟实训也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仪器设备、车辆损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生的人身安全,还能缓解实训设备与师生配比不均匀的压力与矛盾,防止出现几个学生操作、半学生观看教师操作演示的问题。
2.2 实践训练的系统功能
现阶段,高职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要坚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细分成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两部分,并突出前台界面与后台管理系统。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后台管理系统来设置、模拟课程仿真系统界面显示。值得一提的是,后台管理又可以细分为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和实训管理四大部分;学生系统涉及认识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不同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的仿真实训软件一起组成了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仿真实践训练系统,教师将主机和故障诊断接口连接起来,并实现学生主机的局域网和服务器的连接,确保各终端都能够和教师主机有效关联。教师科学合理设置好故障点,将实际的故障真实再现给学生,并采集与故障症状对应的不同点动态数据,为网络实训系统的成功构建与运行夯实数据基础,不断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准确性。
2.3 在线开放课程系统主要开发内容
2.4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在线教学系统资源整合
主要加强对学习手册、学习资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的归纳和整合。其中,学习手册主要指学生手册、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教学任务清单等内容;学习资源涉及基于车系、车型等参数内容对不同的车型维修手册、线路图、车型培训资料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设计案例库、图片库等系统,对不同类别的资源予以科学分类、储存,将那些与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资源素材进行有效收录、共享;网络课程涉及电子教材、课程录像、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料。
原型法、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法等是我们在开发和创建仿真实践训练平台、设计总体软件方案时应时刻秉承的原则和方法;准确点说,利用原型法创设仿真子系统,主要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子系统,并充分保证程序的安全可靠性、开放共享性,然后再针对各个子系统的原型进行快速建模。其次,注重在仿真软件环境中,以二维虚拟仿真建设为主,突出故障诊断分析思路,涉及部件的电路分析、结构认识以及故障检修等内容。若设计后的仿真实践训练平台运行平稳、持久,那么在后续工作中,应重点突破仿真实训平台中的重难点,实现二维仿真技术向三维仿真技术的成功升级,将仿真技术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不断提升在線开放课程有效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越来越重要,高职汽车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积极采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