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唐右领军卫铜鱼符(右图) 济南市博物馆藏
战国辟大夫虎符(左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骑马的白袍胡官 出自唐·阎立本《 职贡图》
明代 象牙笏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商代 墨玉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墨玉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一期我们看了《步辇图》右边的唐太宗和宫女们,本期我们看左边的人。
左边有三个人。三人中最右边这位红衣人,可能是鸿胪(lú)寺的官员。鸿胪是什么意思呢?古代举行典礼时,会有主持仪式的人宣读和引导行礼程序,称为“赞”。鸿胪就是大声传赞、引导行礼的意思。鸿胪寺就是掌管礼仪、接待外宾这类事务的机构,其职能包括安置入唐的吐蕃使者,供给他们饮食和衣饰等。
再看这位官员的红衣,准确地说,是圆领缺胯红袍。所谓缺胯,就是衣袍下摆两侧开叉,一直开到腰胯处。缺胯袍源自胡服,这也反映出唐朝服饰文化的开放与交融。在红袍的一侧,自腰带垂下一个白色物,那是“鱼袋”。鱼袋里装着“鱼符”。“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多做成动物形状,常为虎形,因而称为“虎符”。唐朝时,唐高祖李渊正式将“符”統一改为“鱼符”,作用不限于调动军队,还是高级官员的身份象征、进入宫门的身份凭证等。怎么用呢?一符分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符合,就验证可信。请你注意看本文唐朝铜鱼符的照片,一半符有阳文凸起“同”字,另一半符是阴文凹陷的“同”字,将两半鱼符合并在一起查验,就是“合同”。
红衣官员手持白色条状物,一般认为是笏板。笏是大臣上朝时的“记事板”,为便于记忆,他们用笏板做简单笔记。一种用法是,将事项写在“笏纸”上,然后再贴在笏板后面。笏的材料,有玉、象牙、竹片几种。不过,比起笏来,此人所持,似乎更像圭。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各时期圭的样式略有不同,用途也有多种。其中一种用途,是用于皇室定亲、聘女。
最后我们来看红衣官员的长相。他长着浓密的络腮胡子,有专家将他与据传阎立本画的《职贡图》中的白衣胡人比较,认为两人“形貌几乎一致”,推测红衣人很可能是任职于鸿胪寺的西域胡人。我仔细对比后认为,二人脸型的确比较相似,但细节上的差别很大,比如,白衣人头发胡须是卷曲的,鼻头与红衣人完全不同。请你也比比看吧。
好了,本期就看到这儿。下期我们看《步辇图》中的关键人物禄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