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肖瑞
与谢尔盖·爱森斯坦的“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会产生大于两个镜头意义之和”的蒙太奇理论不同,安德烈·巴赞在长镜头理论中认为:蒙太奇对于电影中时空的拼接限制了观众的感官,长镜头则实现了对物质现实的还原,具有纪实性即电影的本性。《芳华》导演在镜头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不仅蕴含着导演对于文工团“岁月芳华”的珍视与怀念,同时精准的场面调度为长镜头内主人公的出场、事件的描述以及情感的保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芳华》的摄影师罗攀在采访中曾表示:希望这部影片的画面能拍得像《生命之树》那样,镜头能有一种流动的感觉。在跟冯小刚导演商讨方案后,影片保留了镜头的流动感。这种具有流动感的长镜头在影片中有两处代表性地使用。第一次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00:05:48-00:06:34),伴随着场景中乐团昂扬向上的歌曲,导演以平滑的场面调度控制着剧中主要人物的“入画”与“出画”,并很好地展示了画面中舞蹈演员们灵动的舞姿。《芳华》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场景中,以富含流动性的画面为影片定下青春的基调(图1)。
图1
这样富有流动感的长镜头场面调度在影片另一个场景中使用得更加巧妙。电影的后半部分(01:49:19-01:51:32),文工团面临体制改革,即将解散。分别前,文工团的战士们举办了一场“散伙饭”,政委端杯提议大家共唱歌曲《驼铃》以表不舍之情。导演在这里再次使用了长镜头调度,镜头缓缓地转向每个主人公,长镜头将这场群戏难舍难分的战友之情完整呈现,战友们互相依偎,举杯高歌共同怀念那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图2)。
图2
长镜头的特点之一是其能够赋予场景的纪实性,保留场景事件的完整性。长镜头的这种特性时常被战争片所使用,以向观众呈现出最真实的视听感官。著名的战争片长镜头有美国导演史帝芬·斯皮尔伯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对于“诺曼底登陆”的场景表现与英国导演乔·怀特的影片《赎罪》中对于“敦刻尔克战事”的描述,这两个著名的战争长镜头通过演员与摄影机之间的高度配合,再现了战争场景的激烈与残酷。在电影《芳华》中,刘峰作为物资运送队的队长带领着战士们奋勇抵抗敌军的偷袭(01:17:14-01:23:22),为了保证战争场景的真实感与完整性,导演采用了一个长达6 分钟的左右的长镜头设计。在这场战争戏中,摄影机始终以刘峰为中心点追随着他的行动轨迹,并通过多视点的转换以及多种摄影机运动方式的变化完成了这一场景的真实再现。以下将依次分析这一长镜头的视点转换以及摄影机的运动方式。
1.人物入画。该长镜头以刘峰入画开始,画面中首先以马作为前景,随后刘峰入画,视点开始转向刘峰(图3)。
图3
2.视点转换。摄影机以刘峰为视觉中心,围绕着主人公旋转180°,镜头转向刘峰的正面。此时蝴蝶入画,以刘峰的眼神为视觉引导将观众与摄影机的视点转向蝴蝶。蝴蝶再次将视点转向该场景中即将遇袭的战士。至此,第一个场面调度结束,导演成功将摄影机转向本场景中的矛盾冲突点——遇袭的战士(图4)。
图4
3.设计动作。即将遇袭的战士跌倒,随后的战士伸手将其拉起身。枪声响起,战士遇袭。以后排战士的动作为指引,镜头转向点燃的炸弹,摄影机以此为中心环绕180°,将视点与后方战士们的视点缝合,真实记录下战士被炸死的画面。以此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开始该场景中矛盾冲突的展开(图5)。
图5
4.视点转换。战士遇袭后摄影机摇——马入画,视点跟随马的奔跑。随后,刘峰入画,视点转向刘峰。刘峰向外看——马入画,视点从刘峰转向马。摄影机跟——刘峰入画,视点转向刘峰,刘峰追随马进入草丛中,开始作战(图 6)。
图6
5.升镜头。刘峰进入草丛后,镜头主要是以侧拍与后跟拍的方式再现刘峰等人的作战状态。场面调度中出现了三次升镜头,第一次出现是刘峰刚进入草丛时随着他的运动方向镜头升起,这样的用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之前场面调度中由于跟拍、肩扛等摄影方式而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不适。第二次出现是随着我方坦克的出现,帮助消灭敌军,镜头升起更加全面再现了坦克与人的作战状态并将视点缓缓转向刘峰。第三次是在刘峰等人将淹死的战士遗体从湿地拉出时,摄影机与画面垂直90°,导演使用了一个上帝视角将镜头缓缓升起,以表现战争的残酷无情。此时无需过多的对白,悲痛之情早已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图7)。
图7
冯小刚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芳华》中这一长镜头的拍摄耗资几百万人民币,由曾经在《集结号》中合作过的韩国特效团队操刀设计。该长镜头原本由8 个镜头所组成,后期依靠特效技术和一些特殊空间的转场效果抹去了剪辑痕迹。虽然这是一组“伪长镜头”,但是仍然可以说是《芳华》视觉部分出彩的设计之一。长镜头保留了战争带来的伤痛感,这也是《芳华》中最大的“痛点”。
《芳华》最后一个场景也是长镜头的设计,影片中刘峰与何小萍坐在车站的候车椅上相互问候(02:05:34-02:10:08)。长镜头是以固定到逐渐拉镜头的方式呈现情节的,镜头的拉动以二人的动作——拥抱为依据点。镜头的前半段是固定长镜头,二人相互诉说着这些年的生活,此时画面是稳定的、安静的,表现了二人人到中年,经历沧桑岁月后的宁静与淡薄。后半段则是以依据点为准开始缓缓地拉动,配合主人公萧穗子的旁白,拉镜头下景别逐渐变大渐渐将观众带出故事情境。同时,也将一代人的“芳华”永远定格的影像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图 8)。
图8
《芳华》作为2018年国产电影的佳作,秉承了艺术创作的技巧与规律,大胆创新艺术创作方法,实现了高质量的视听艺术创作,也为电影工作者们带了新的创作思路。同时,《芳华》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以经典剧作结构创造矛盾冲突,结构紧凑,扣人心弦。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欢笑与泪水中,向观众如实地还原了一段历史,唤醒了一代人早已逝去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