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檬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父母对孩子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从小过多且超前的学习任务将儿童禁锢在室内空间中,使其承受着一定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现在城市里孩子间自由交流、群体活动的机会也逐渐变少。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儿童从小就沉溺在手机游戏中,这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最容易被忽视。
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出生率上升,导致儿童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势必成为家庭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虽然医学的进步发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愈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疾病,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共生共灭的生态关系。作为患病的弱势群体更需要依靠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景观环境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景观的康复作用开始被人们关注[1]。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更向往到大自然中玩耍,但对于患病儿童而言,身体上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或病房中,与自然的交流受到阻碍。因此,如何在医院有限的空间中,让这些特殊人群与自然环境、与户外开阔空间亲密接触,是儿童医院室外康复景观设计的初衷。
通过对泰州市内(包含四市两区)儿童类专科医院的实地调研,笔者总结了在室外景观环境建设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景观设计普遍重视不够,景观环境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或单纯的追求环境效果,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不够,没有真正地将康复景观概念运用到设计中。
(2)景观模式化情况严重,忽视场地的特殊性。景观设计大同小异,未突出儿童医院服务儿童的景观特点,缺少儿童色彩与造型等设计元素运用,缺少趣味感和艺术感。
(3)景观利用率较低,缺少康复活动设施与可停留设施的设置。仅在医院室内空间中设置一些活动设施,而外部环境的儿童活动设施几乎没有,景观参与性较弱。
(4)景观安全性考虑不足,缺少无障碍设计。细节设计上欠缺考究,加之后期维护管理跟不上,会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
环境心理学研究证实,优良的户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可以缓解身体与心理上的疲劳,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各项机能。规划设计后的儿童医院室外康复景观,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对患病儿童而言,对其生理与心理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通过景观环境刺激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上的感知体验,孩子们对自然探索的同时,放松身心,平复心情,获得活力,使身体的机能得到锻炼和恢复。在就医时减少哭闹,配合治疗,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对健康人群(如医院工作人员、患儿家长、探访人员)而言,康复景观有着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通过医院康复景观环境影响他们的身心状态,共同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驻足停留、满足日常交流的、相对私密的沟通交流空间。
景观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景观(源)的相对难易程度,其相关指标有距离、时间、费用等等[2]。本文主要指患儿接近医院室外景观的难易程度,影响医院室外景观可达性的因素包括患儿到医院室外景观空间的距离远近与时间长短。
因此,医院室外景观应设置在交通便利,便于进出的区位;道路设计上应主次分明,交通流线清晰;入口设置在主要道路上,标识系统完善。针对特殊病患,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如使用轮椅的患儿、推婴儿推车的家长也可进入。
同时,户外景观还应设置在患儿病房内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内,看到窗外孩子们丰富的户外活动,会调动患儿积极的情绪,吸引更多患儿加入[3]。即便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也能在室内欣赏户外景观,把绿色引入到室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室外景观的康复作用。
患病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十分脆弱,且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在医院室外康复景观设计上应特别注意和挖掘细节处理,增强患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例如,设置适量的安全扶手,为行动不便的患儿提供帮助;设置带有靠背的座椅,为站立困难的患儿提供方便;设置公用电话或紧急呼叫装置方便患儿求救。
同时,景观环境应卫生整洁,地形简洁不复杂;照明设计上保证充足的照明设置;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不使用高反射率材料和光滑的材料;植物配置上,选择无刺、无毒、无飞毛的植物品种;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与选用上,形式美观的同时选择无棱角、软材质、活动幅度适中的设施;地面铺装需要进行软质铺装的设计。此外,还应注重景观环境的长期维护和管理,确保安全性的延续。在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儿童医院的家庭花园内,地面由橡胶材料和彩色马赛克瓷砖铺成,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
儿童医院尽管没有综合类医院服务的对象广泛,但不同情况的患儿有着不同的活动及康复需求,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景观环境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同时,患儿家长、陪护人员、医院工作人员、探访人员也有着不同的空间使用需求。
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针对儿童医院特定的服务人群,设计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及场所,既有参与群体活动的空间,又有私密性较强的小空间,并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为每一位患儿的康复活动及其他人员的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4]。
例如,为满足患儿的游戏需求,可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层段,设计场地开阔的游戏空间。针对6周岁以下的患儿宜设置钻、攀、爬、滑等游戏设施,设施不宜复杂、高度不宜过高,活动空间应适当进行隔离,尽量考虑在有顶棚下设置。6周岁以上的患儿需要更大的活动面积,跑跳、探索类活动居多。同时配备休息设施,保证视线通畅,方便家长及陪护人员在旁照看。
为满足家长、探访人员交谈、静思等需求,可运用植物隔离带或堆砌的矮墙布置一些私密、半私密的小空间。医院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也需要放松,空间设计上应尽量避开病患,条件允许可为他们单独设计一处空间。
在纳尔逊·曼德拉儿童医院的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空间类型多样化的设计原则,医院整体景观由五个内庭院和五个外庭院构成,五个内部景观庭院被分为三个活跃的和两个沉静的治疗庭院,来满足不同类型患儿的身心治疗[5]。其中,治疗花园和安静花园是两个沉静的庭院花园,为患儿提供安静的康复环境。
鲜艳丰富的色彩与有趣的造型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其中,色彩对儿童的视觉吸引是最直接的,不同色彩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对色彩的喜好也各有不一。
在儿童医院室外康复景观设计上,可以更多的使用明度与纯度相对比较高的色彩,运用不同基调色彩,再结合主题策划,如:森林、糖果、积木、城堡等,打造不同氛围的主题空间,使整个室外景观环境充满活泼轻松、欢乐趣味的氛围。
景观设施小品应根据儿童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注重形式的简单化、具象化、卡通化、趣味化等。还可以适当地添加声景观引起儿童的注意。因此,可在园内放置如鸟叫声、昆虫鸣叫等有趣的发生设施,或广播童歌童谣,使景观环境更加有趣。在纳尔逊·曼德拉儿童医院的日间花园内,真实尺寸的火车雕塑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见图1。
图1 纳尔逊·曼德拉儿童医院的日间花园
参与性强的景观元素可以分散或转移患儿对病痛的注意力,减轻因病痛产生的焦虑感,建立积极的就医态度。研究表明,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为患儿提供一个能够参与的室外活动空间尤为重要。通过主动参与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机能与免疫力,在活动中释放自己,达到舒心的感受,进而实现身心健康的目的。
首先,根据患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特点进行设计,既要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还要考虑患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从而确定相应的空间形式、尺度和构成元素,满足患儿不同的活动需求,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同度,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
其次,设计一系列的参与性活动及互动体验活动,有利于激发患儿的创造愿望,使他们在活动中改善心理情绪、获得成就感,更有信心战胜病魔。例如,运用“园艺疗法”,开辟园艺活动区,鼓励患儿参与种植、浇水、施肥、采摘、修剪、打扫等园艺活动;参与景观环境的装饰,引入手绘元素,绘制充满童趣的手绘墙、阴井盖,且有意设计一些未完成的墙绘,鼓励患儿继续完成,并定期邀请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参与并指导。
儿童医院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室外景观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注重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兼具的康复功能。让使用者在整个空间环境中放松、解压、舒适,进而恢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