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2020-01-17 21:33杜先春倪仕钢张圣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院顶岗生源

杜先春,倪仕钢,张圣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一、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当前国内护理人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呈现下降趋势[1]。由于护理人才紧缺,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过去二十年中国护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2017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比2000年127万人增长了近两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2]。一方面,护理毕业生源源不断涌入就业市场,护理人才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大幅扩招、适龄生源数量下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制约着后续毕业生培养质量,客观上也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3]。

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门槛更高《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法律法规实施,护理人才成长周期延长,培训力度加大,培养成本增加,更多医疗单位愿意招聘有执业资格证的从业护理人员。另外,高学历护理毕业生逐渐涌入就业市场,很多成规模综合性或经济发达地区医院已将录取毕业生的学历提升到本科或以上学历,高职护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就业门槛逐年增高。

(二) 毕业生自身定位不清,就业困难准备不足部分学生就业择业观念依然滞后,对于成规模综合性医院充满憧憬,对于专科护理、养老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没有充分认知。入学后,没有制定适合自己个人发展且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与设计,更没有做好必要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储备。由于不能客观分析自身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不能准确定位自我和社会需求,不能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压力,择业期望值过高,严重影响到自己充分高质量就业[4]。另外,职场应聘中应变能力缺乏、自我包装与推销能力不足、就业信息和渠道不畅,都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5]。

(三) 人才培养模式冗长重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沿用通科模式对护生进行培养,虽然照顾了毕业生就业多种选择余地,但专科内容和特色不突出,从事专科护理岗位适应时间延长,培养成本提高,缺乏精准的市场定位,而且毕业生无法短期内准确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6];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胜任工作岗位、培养成本低、经验丰富的护理人才。两者失衡降低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成功率。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职教改革新模式,多数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源选择继续深造高等教育,做好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发挥中职生源学业优势和特长,推动他们高质量就业。

三、提升护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策

(一) 校院合作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成立由教学医院知名护理专家、临床护理一线资深带教老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研讨,共同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根据当前临床学科精细化分科、大脏器多学科融合等特点,适时延伸护理专业培养方向,加大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等人才培养力度。依据生源层次和能力不同,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并设置课程体系,统筹做好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搭配、顶岗实习规划等,充分体现中高职的衔接与分工,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断档和不遗漏,灵活掌控中职生源顶岗实习目标,确保护理毕业生培养质量。

(二) 深化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掌控人才培养标准深化与多家全国知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合作办学,邀请上述医院护理专家定期来校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和专家讲学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上述医院进行访学和培训,实施教师进医院、进临床,进行专项技能培训的“两进一培”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化、常规化。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回访用人单位满意度、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问卷和调研工作,分析并修订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校院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标准。

(三) 融入医院发展体系,完善融入式“双主体”校院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与本地特色医院的“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双主体”校院合作办学模式。根据教学点(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和要求,校院合作开发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医院对护理人才规格的需求。定期召开校院合作办学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稳步推进教学点教学质量提高,实现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拓宽技术服务力度,承接用人单位专项技能培训、职业鉴定、健康宣教等社会服务职能,锻炼“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水平,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四) 校院护理岗位对接,提升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积极探索在新医改背景下护理人才岗位需求,完善校院护理岗位对接。在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等岗位融入护士执业资格标准、1+X证书制度等,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临床案例为载体,引入护理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完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逐级递进培养学生能力,全程贯穿素质培养。通过“识岗”“练岗”“临岗”和“顶岗”四部曲,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场地和氛围,引导他们参加各项实践技能锻炼,注重自身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培养。向毕业生普及求职方法与技巧,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求职演练,提升毕业生求职中应变能力。紧扣学生日常生活中形象气质、衣着修饰、言谈举止、文明礼仪等细节,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五) 增加校院沟通,加强就业择业精细化指导民营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虽然门诊量、床位数、规模和资金投入等与公立医院还相差甚远,但是他们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管理模式、优质的服务体系和透明的激励机制,最重要是处于稳定发展上升期。引导护理专业毕业生到上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既能解决用人单位人才紧缺,又能充分实现毕业生自我价值。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深入,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岗位缺口较大,引导护理专业毕业生摒弃错误就业观念,适时择业就业,与用人单位一起成长。对于中职生源且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情况下,抢先一步,及早应聘就业。对于想开拓视野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选择到我校沿海发达地区三甲教学医院实习,为他们后续就业搭建更好的平台。对于学习欲望强烈且家庭无太大经济负担学生,引导他们继续深造,提升学历。

(六) 健全校院“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由校院双方成立护理“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院共同制定相关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成立“实习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带教老师培训工作,提高带教老师队伍素质,考核与评价带教老师带教成效;学校与医院签订“校院(企)共管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校院顶岗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综合性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院(系)合作模式研究
“瞄准”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