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 710125)
在建立科学数据资源库时,图书馆必须意识到虽然科学属于人类,但科学研究成果本身是有版权限制的,如果不能解决版权问题,那么许多科学数据就无法获得。科学数据是科研中的重要资源,有许多资源并不是免费提供的,因为涉及数据的版权问题。图书馆在收集科学数据建立数据资源库时必然会花费一些成本,以获取足够的科学数据。为了节约成本,图书馆可以联合其他图书馆建立起资源共享体系。
在数据存储方面已经有了许多选择权。一些共享资源存储设备在数据更新方面表现优越。但图书馆仍要高度重视科学数据的存储安全问题,因为共享的数据资源在更新时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情况,所以图书馆一定要做好科学数据的备份,选择安全可靠的存储方式。数据备份是科学数据管理中必须进行的一个流程,也是保障数据存储安全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在进行科学数据管理时,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使数据存储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科学数据服务的有效开展。
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是一种重要资源,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就是希望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一般都是由图书馆的管理员来完成,所以管理员不仅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运用起来。图书馆可以在管理员中选择较优秀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更了解科学数据的重要性、科研人员的工作模式、科学数据管理的运行理念及运作方法。管理员应多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从而进行更科学的数据管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
要想实现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使科学数据的存储和使用过程更加安全,保证科学数据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图书馆的运营特点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图书馆的科学数据管理体系,明确科学数据管理制度。在制度细节中,既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又要保证科学数据作者的合法利益不被侵害。在科学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数据准确,规范科学数据的引用方式。科学数据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复杂,应注意协调各方,以达成共同合作的目的,同时明确责任划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对科研数据的提供者(即科研人员)以及科学数据的管理者(即图书馆管理人员)确立明确的职责要求,保证科学数据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应积极对能够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图书馆进行探讨,并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对共享方式进行优化,使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能够不断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而且有利于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长期发展。
要想建立起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图书馆要先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科研数据。网络共享资源和科研报告都是图书馆可以采集到的科学数据。图书馆在收集数据时,有些科学数据是有偿获取的,有些是通过数据共享获得的。对于非免费资源,图书馆要处理好版权问题,做好沟通,或支付相应的费用,或进行资源交换或共享,从而收集到更多的优质科学数据,丰富图书馆的科学数据资源。图书馆将科学数据收集后,并不能直接将数据存储入库供人使用,还要由专业科研人员或科研专家对这些数据进行检验、核查,辨别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将不符合科学事实和不具备科研参考价值的数据剔除掉,然后经同行评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科学数据[1]。
图书馆通过对科学数据进行加工,可以提高科学数据的价值,力求使科学数据在图书馆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图书馆一般需要使用专业化的数据处理工具以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对科学数据进行融合和深度挖掘,并对数据进行视觉展现形式的转变。科学数据的加工有两个必要流程,第一个流程就是将图书馆收集来的科学数据由分散不稳定的状态加工成为可以在数据资源库中长期存储的数据,并将其初步加工成为可以被目标用户查询和使用的数据。第二个流程主要是对原始数据价值的扩大化。图书馆的科学数据管理人员通过将存储的科学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并为科学数据添加注解和链接,扩充了科学数据的信息含量,提高了数据的使用价值,便于来访用户更方便、快捷、全面地定位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能够提高科学数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数据筛选、加工完成后,图书馆就可以将其存储起来作为科学数据资源,并向有浏览权限的人开放,以供更多的人利用这些数据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了保证科学数据的安全性和应用性,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科学数据存储系统。科学数据存储要求图书馆的存储设备和存储软件都符合要求,不仅要有运转良好且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和配套的服务终端,还要有相应的管理软件。科学数据是数量可观且内容复杂的数据资源,必须依靠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图书馆要利用这些设备建立起完善的科学数据库,并根据科学数据的先进性对先进科研成果进行追踪式了解,保证数据库内科学数据的时效性。
图书馆可以利用科学数据管理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许多科学数据方面的帮助。通过科学数据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图书馆数据库中使用元数据方面的服务来撰写专业方向的文档,或者制定一些关于元数据的标准,使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开展多种与数据相关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利用图书馆共享得来的科学数据资源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数据信息和行业动态。图书馆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些数据管理方面的建议,科学数据用户也可以利用图书馆数据库中的资源导航功能来定向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内容。为了发挥科学数据库的作用,在进行科学数据管理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现状多加了解,并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来改进科学数据服务,提高科学数据库的实用性[2]。
图书馆建立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为推动科研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使图书馆更加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图书馆不仅要做好服务系统,让用户体验到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而且要做好用户管理,保证图书馆的高效运转。图书馆除了要提供优质的被动服务,即在用户需要时提供帮助外,更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可总结用户的浏览记录,分析用户需求,改进管理和服务方法,丰富数据库资源,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行积极调查回访,从而发现当前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还要深度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科学数据方面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