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浮尘
成天一针见血,
自认快意恩仇。
苦心寻章摘句,
风雨中犹清醒。
所谓生民立命,
过眼便成浮尘。
文章若能济世,
应问悬壶之人。
要说“四好农村路”是当前交通行业最热门词汇之一,应当没有太多异议。谈及“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热门词汇,“落实政府责任”一定不会落下。按照“权责对等、事财匹配”原则,作为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履行“统筹协调、组织保障、资金配套”责任义不容辞。原因是非收费公路体系中,“国道国管、省道省管、农村公路县上管”。这样的责任划分边界清晰、分工明确、一目了然,这是不是理想的制度设计?
为落实县级人民政府责任,我们甚至连怎么做都替他们想好了:县政府要全面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监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安排、组织推动;分管领导要强化保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履职尽责;交通部门要细化方案、明确目标、强化监管。说实话,初次看到这些条款,笔者都深为感动——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想到了,仁至而义尽,不懂的照做就是。工作是不是很到位?
可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建轻养”及“以任务分解代替履职尽责”等棘手难题。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人沮丧。那么,问题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三番五次批示、不同场所强调,为什么责任还是难落实呢?
这让笔者回忆起一个场景:笔者曾到过一家县级医院,看到一台被尘封起来的CT设备——这让人印象很深。一打听才知道,一来医院没人会用,二来没有病人愿为此买单,于是CT设备成了白象,会操作者练就的不过是屠龙之技。看来,好东西用不起来,一定还存在我们尚未认识到的深层次原因,比如认识水平、承受能力、社会发展等。
曾经按照理想状态做过一次养护资金需求测算,最极端的例子是某县需求是其财政收入的180%。当事人也很委屈:自己县的事,谁不想搞好,何况还有总书记的指示?可是,就算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养护预算,我也不够呀!
其实,世界上除了白和黑之外,还有很多颜色。在不了解别人的经历和状态前,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方式对人好,更不要以自己的认知替人安排未来。多一份尊重、多几重敬畏、多了解现实,或许更容易找到切合发展的路。
就农村公路而言,政府力有不逮时,或许该强化“农民自己的路”这一概念,充分依靠群众,把任务担起来、把工作分下去。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设置管养目标,采用日常保洁+季节性维修方式开展工作,用“限高架”“限宽墩”等农民自己的方式解决管理问题,更容易避开大包大揽的窠臼。
行业管理是一门学问,出台政策需要扎实的前期工作支撑。尽管我们此前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一定要重视、再重视,扑下身子搞调研,找出农村公路的独特性,对其属性进行恰当界定,合理制定管养目标,用民间智慧解决问题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