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燕 兴安广播电视台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断提升,甚至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同时还将直接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而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降低公共危机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水平进行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闻传播媒体工作中更应该加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关注。
所谓公共危机事件指的就是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比如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紧急事件,就是最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件通常具备较强的破坏力和冲击力,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很可能对群众原本生活状态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此外,公共危机事件还会造成显著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果国家经济受到影响,很可能直接制约国家GDP 的发展。大部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同理,如果在发生问题后,政府部门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问题应对方案,必然会造成群众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1]。
新闻媒体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对各类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引导和帮助群众加强对事情状况的准确了解。新闻媒体可以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真实信息进行传播,在群众对事件发展关注度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也会加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正确处理,在公开、公正的工作原则推进过程中,降低公共危机事件引发的不确定性,降低群众对问题的恐慌情绪。
社会舆论往往是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发声,而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可以对社会舆论走向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出现三人成虎的情况。并且新闻传播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在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过程中,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群众在公共危机事件后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于避免社会矛盾的发展有着重要帮助[2]。
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和信息发布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往往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这也给新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应该定期进行对新闻工作者的指导和培训,从而在培训过程中为工作人员传授更为有效的危机问题处理和应对方法,从而实现对工作人员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帮助其认识到公共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指导其进行心理状态调节的过程中,更有效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保证公众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在爆发公共危机事件后,往往会涌现出大量不实谣言,甚至会以极快速度进行传播,容易造成群众恐慌情绪。在这一环节中,新闻机构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社会和群众的稳定。此外,新闻媒体还需要站在大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信息的传达和发布[3]。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敏感性和特殊性,一旦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报道失实的情况,就很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负面问题,甚至影响政府部门和新闻传播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在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充分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在坚持自身修养和职业操守的基础上,实现对新闻事件真相的还原。
在新闻传播环节中,对新闻进行持续跟进报道也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比如在发生泥石流灾害后,政府部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及时对群众进行救援和安抚,比如灾后重建、献爱心工作的开展,都可以进行大量报道。如果公共危机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消退,意味着社会关注度明显降低,在这一环节中新闻传播媒体除了要及时进行工作反思之外,还需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这类事件的未雨绸缪。
综上所述,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威胁群众的正常生活。在此种背景下,新闻传播媒体更应该加强对问题的处理和应对,在严谨的工作态度下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在全面提升事件及时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帮助群众今早走出恐慌的负面情绪。此外,还要加强对公共危机事件负面影响的有效降低,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