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地区清代散佚方志考述

2020-01-17 19:29严忠良魏楚楚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

严忠良,魏楚楚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2.郧阳中学,湖北 十堰 442000)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湖北旧志有336种,其中襄阳地区40种,在数量较为可观。襄阳地区修志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命地方官纂修《南阳风俗传》,后世又有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吴庆焘《襄阳四略》等名篇,在湖北,乃至中国方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兵燹战乱、水火虫蠹、志书本身缺陷,以及保管不当等原因,散佚较为严重。笔者通过爬梳新旧志书、正史政书、文集碑刻等相关资料,考证清代襄阳府所属襄阳县、宜城县、光化县、南漳县、枣阳县、谷城县以及原属郧阳府、后划归襄阳的保康县等皆有志书散佚,散佚各类志书至少有21种,其中府志1种、县志20种。具体到朝代而言,顺治朝所修志书1种、康熙朝4种、乾隆朝7种、嘉庆朝1种、咸丰朝1种、道光4种、同治朝2种、光绪朝1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述散佚方志编纂、散佚年代、修纂者生平事迹等,进一步补充和丰富襄阳地区方志研究。

一、清代襄阳府志散佚概况

清代襄阳府志凡七次纂修,即顺治九年赵兆麟主修、康熙十一年杜养性主修、乾隆二十五年陈锷主修、乾隆间刘滋生撰修《襄阳后耆旧传》、道光间安庭松纂修《襄郡赋志要》、道光六年周凯《襄阳必告录》、光绪十一年恩联主修《襄阳府志》等,其中,刘滋生撰修《襄阳后耆旧传》佚失。

《襄阳后耆旧传》,一卷,刘滋生纂修。刘滋生,字硕田,乾隆十四年贡生,乾隆三十四年任通山县训导,著有《襄阳后耆旧传》、《襄南诗集》二卷、《文集》一卷行世[1]186。乾隆《襄阳府志》多有错讹之处,刘滋生乃撰《襄阳后耆旧传》以为补正,“其独存者惟陈白崖太尊一书而巳,然其所载山川、古迹,多出臆度,不足凭信。同时有贾泽远润、刘硕田滋生两先生者心知其误,而无可如何。故刘虽借名采访,而自作《后耆旧传》。”[1]8

光绪《襄阳四略》曾征引是书,“《四书婉商》,王谨微撰……《岘椒诗文集》,王谨微撰……《姓氏汇吟》,郭治撰。”[2]485然今未见传本,可能在清末民国间散佚。

二、清代襄阳县志散佚概况

襄阳县,襄阳府附郭邑,清代凡四次纂修县志,即贾润《襄阳县志稿》、杨宗时《襄阳县志稿》、吴耀斗《续修襄阳县志》以及吴庆焘《襄阳四略》等,其中贾润、杨宗时等所修二种志书散佚。

(一)贾润《襄阳县志稿》

卷数不详。贾润,字泽远,贡生,曾祖贾若愚曾参与康熙《襄阳府志》纂修。乾隆《襄阳府志》多有错讹之处,贾润撰是书以为纠正,“贾别作《襄阳县志》,留为家乘,以俟后之修志者考焉。”[1]8至崔洤修《襄阳县志》时,是书已多有残损,“贾书残缺已多。惟沿革、城池、山川、坊表,及所作《岘山志实考》多可采取。”[1]8

同治《襄阳县志》征引是书多条,引贾志载岘山亭,“岘山亭在城南七里岘山上……嘉靖间,副使江汇再为修葺,题‘岘首亭’三字,后废。至道光二十七年,知县熊宝书复建之,未踰年,颓于风。贾泽远《藏稿》。”[1]23又引贾志载徐宗奭,“徐宗奭,四川仁寿人,雍正二年令襄阳,多惠政,尤加意学校,优待士子,而惩其不法者,土多化之,童试多至二千余人,邑学额十五名,公力为详请广额五名,嗣升郡同知,再升常州府知府。贾泽远《藏稿》。”[1]159光绪年间,贾润《襄阳县志稿》尚存,“贾润《襄阳县志稿》《岘山志实考》《岘山存附记》《学步集古文》,均存。”[3]250光绪朝以后,则渐无闻,可能佚失。

(二)同治五年《襄阳县志》

卷数不详,杨宗时、崔洤纂修。杨宗时,字春生,江苏阳湖县人,曾任黄安知县、南漳知县,同治元年任襄阳知县。崔洤,字春瀑,善文,同治间知县杨宗时聘修县志,未梓而卒。

崔洤《襄阳县志》依史书体,每书缘起皆有小序,然未为恰当,“原稿每门缘起,皆有小序,亦属史例。然既难切当,无取铺张,兹去之。”[1]9崔洤病卒,稿存署衙,“襄邑故无志,同治丙寅,前任杨君春生与邑中崔春瀑拔萃创修,志稿并借鉴于金殿珊给谏,未及蒇事,而给谏暨崔君相继即世,稿藏署中。”[1]1

三、清代枣阳县志散佚概况

清代枣阳县凡六次纂修志书,即康熙十一年刘嗣熙主修、乾隆二十七年甘定遇主修、道光间熊文凤主修、咸丰四年陈子饬主修以及咸丰间刘峨《史志眉评》同治四年张声正主修等。其中,刘嗣熙、熊文凤、刘峨等所修三种县志散佚。

(一)康熙十一年《枣阳县志》

卷数不详,刘嗣煦纂修。刘嗣煦,字飞凫,四川阆中人,康熙七年任枣阳知县。康熙间檄修郡县志,刘嗣煦乃纂修县志,“今圣人在上,万国车书成归一统,直省郡邑纂修志典,用以发皇盛绩,何其时与事逢,克副夙愿,有如是哉。”[4]6然而是志修纂仓促,内容缺略,“今所传刘氏一编,又极荒陋简略。”[4]8

乾隆间,甘定遇修志以该志为底本,“于是取前志,讹者正之,遗者补之,烦者芟而新者续之,严笔削,慎取予。凡邑中山川城隍之形胜,赋役生齿之殷繁,风俗、物产、学校、邮亭之盛美,与夫忠孝节义、经纶黼黻之文章,无不分门类纂,登载靡遗”,故而能够“凡几阅月而书成。”[4]1是志现仅存《刘嗣煦序》《李草序》。

(二)道光《枣阳县志稿》

卷数不详,熊文凤、杨嘉运、高福滂、刘峨、卫瞻淇等纂修。熊文凤,四川邻水县人,同治二十一年任枣阳知县。杨嘉运,号石麟,顺天涿州人,同治三十年知县,因政绩突出,咸丰元年擢升随州知州,后死于镇压太平军。高福滂,随州人,增生。刘峨,枣阳县人,庠生。卫瞻淇,枣阳县人,增生。

是志始于道光二十七年,道光三十年成稿,因知县杨嘉运迁官随州,未及刊刻,仅以稿本传世,“道光丁未,前令熊君文凤延随州增生高福滂续修,邑之文生刘峨、卫瞻淇佐之,历吴君辉珇、杨君裕仁,率以帛糈不继中止。至庚戌冬,杨君嘉运任内而稿甫脱。”(1)嘉庆《枣阳县志》卷首《陈子饬序》。咸丰间,知县陈子饬续修县志,于是志亦有参考,如《祥异》,“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旱饥,并见旧志册档。”(2)咸丰《枣阳县志》卷十五《祥异》。

(三)《史志眉评》

卷数不详,刘峨纂修。《史志眉评》于山水考证尤为详实,同治《枣阳县志》多所参考,“《史志眉评》,新志多采择,《山水》一门尤详。”[5]411

四、清代宜城县志散佚概况

清代宜城县凡六次纂修志书,即康熙十二年郭维垣主修县志、康熙二十一年胡永庆主修县志、道光二十年鲁桂元纂修《南鄢都采访记》、同治五年程启安主修县志、光绪八年李连骑主修县志、光绪三十二年杨文勋《宜城县乡土志》等。其中,郭维垣、鲁桂元所修二种县志散佚无存。

(一)康熙《宜城县志》

卷数不详,郭维垣纂修。郭维垣,辽阳人,康熙十三年任宜城知县,“郭维垣,辽阳人,荫生,康熙十三年任宜城。时当羽檄星驰催科,供亿之余,修建县志,捍卫地方,民藉不惊。”[6]409

(二)道光二十年《鄢都采访记》

三十卷,鲁桂元纂修。鲁桂元,字云衢,岁贡,曾任枝江训导,多著述,有《鄢都采访记》三十卷。自康熙志后,县志一百四十年未有成书,鲁桂元乃编是志,对于保存史料具有积极的意义,“不量衰老,谬以醢鸡之学,尺蠖之步,耳治者有日,目验者有日,简笔策编,岁十二稔而稿六七易,汇《鄢都采访记》二十四条,窃比于蚁知雨而马识途,非敢质诸当事,聊以备家塾观览云尔。”[6]283

是志考核谨严,同治间宜城教谕周国城对其评价甚高,“所著《鄢都采访记》全卷,撰述旧闻,而网罗散佚,则尤有功世教之文也。”[6]284同治五年,知县程启安修《宜城县志》以为底本,“(鲁桂元)殁后数十年,上官檄修邑乘,珥笔者但取先生书,阐益近事,不劳而成,因咸归美于先生。”[7]569

五、清代光化县志散佚概况

清代光化县志凡乾隆、道光和光绪朝三次纂修,其中乾隆四十四年《光化县志稿》、道光《光化县志》散佚。

(一)乾隆《光化县志稿》

二十七卷,李之苾、李正干纂修。李之苾,字丹仙,光化县人,岁贡,曾任江陵县训导。李正干,字澹葊,光化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任竹山县训导。

李正干父祖两辈皆有志修志,惜未成书,“先大父江陵学博公……时以潘公聘,于七城详加参考,作为诗歌,俾后之人得按书而能确指其地。先君子八景之作,竞竞与同辈唱和,亦继先志而思成专书……予自束发,受书两大人,即以远大期。凡事关邑乘,莫不谆谆为予训,且曰:‘尔能继吾志而述吾事,吾含笑地下矣。’予凛遵先人命,刻肝镌肾,不能忘。”[8]492李正干在其父祖遗稿基础上,历经数十年而纂成志稿,“不揣谫陋,网罗放轶,竭数十年心目之力,裒而集之,核实而增饰之,别类分门,手订成编,较往者《杜府志》增十之七、《陈府志》增十之五,补阙删谬,良费苦心。”[8]492

是书成稿后,得到知县谢如式、傅相、邓光仁等地方官绅认可,“予志稿待成时,尝质之桃源谢公、滇南傅公,皆许可,今遇静堂,又极口称赞不已,谓予书真可信今而传后。是何三君子者先后如出一口哉?”[8]492但该志也未为臻善,内容缺略也不少,如沿革,“李澹葊《志稿·沿革》中,未列南乡郡”[8]235;《宦迹》则南乡、顺阳郡太守未能载入,“李志稿《宦迹》首列魏阴,今南乡、顺阳二郡太守则略而不书,殊嫌未备,今增入。”[8]235至光绪十一年修《襄阳府志》时则已散佚,“李正干《光化县志稿》二十七卷,佚。”[3]249

(二)道光《光化县志》

卷数不详,徐克昌纂修。徐克昌,字槑岑,光化县人,少负才名,著有《璅琣斋诗文集》《唾余草》《光化县志》等。所撰《光化县志》毁于咸丰六年兵燹。[8]349

六、清代南漳县志散佚概况

清代南漳县志凡五修,即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五十七年、嘉庆八年和同治四年纂修。其中,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五十七年所修志书散佚。

(一)康熙十一年《南漳县志草》

卷数、纂修者皆不详。同治《南漳县志》曾引用是志数条,“杨春桂,汉川人,岁贡,南漳教谕,蕴藉渊源,有学有守者。《康熙壬子志稿》。李之佳,晋江人,举人,万历四十四年授南漳令,重学造士,恤刑爱民,勤于政事,有召父之称。上官尝以士子艺属定甲乙,襄郡荐绅皆敬重加礼,后升司马。《康熙壬子县志稿》。”(3)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卷十六《宦迹》,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二)乾隆二十二年 《南漳县志》

十卷,马政纂修。马政,南漳人,岁贡,保康县训导。乾隆间,知府陈锷檄命属县编纂志书,以为府志取材,“丁丑春,郡伯陈公特有府志之修,檄各属邑,自康熙十年起,迄乾隆二十二年止,务必详为确访,以备采择。盖恐嘉言善行,湮没无闻,诚盛德事也。”(4)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卷二十二《艺文》,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是时南漳旧志散佚,文籍阙如,连《一统志》《文献通考》以及二十一史等常见史料也未能参考。“乃亟取家藏各书,昼夜披阅,汗不挥扇,暑不避热,废寝忘餮,分门别类,细加搜罗,逐一采录,虽勤且劳,亦不过使邑志所应有者靡不有之,而其人其事之散轶者恐仍不少也。若更得《一统志》《文献通考》及全廿一史、与新明史参之,其所辑宁止于此哉,大抵文不足征,书阙有间,则抱残守缺,虽欲详且核焉,其道无由。”(5)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卷二十二《艺文》,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故而,其书缺漏甚多,“其书之缺略从可知矣。”[3]250

同治年间,该书尚存,胡心悦《南漳县志》征引是志多处,如《陈琬传》,“陈琬,字序东,南漳人,雍正巳酉岁贡,幼孤,事叔婶如父母,及殁服丧三年,分惠堂弟三人,拨给己田百余亩。怜寡姊无依,接归养三十余年,勉成节操,教授生徒,学者多出其门。见马政《县志》。”(6)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卷二十《人物志》,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至光绪间,则散佚[3]250。

(三)乾隆五十七年《南漳县志草》

卷数、纂修者不详。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引有乾隆壬子《县志草》,“王恒性,字秉常,南漳人,幼业儒,父早亡,葬祭尽礼,墓宿期年。奉母尤挚,及母殁,墓宿如故。友爱弥笃,抚诸弟授室成家,教侄严肃,列胶庠者三,余侄俱业儒。年五十三甫生子,乡邻称贺,以为善必报。卒年六十二,至今乡邻称道弗衰。乾隆壬子《县志草》。”(7)同治《南漳县志集钞》卷二十《人物志》,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七、清代谷城县志散佚概况

谷城县志清代凡八次纂修,即顺治《谷城县志》、康熙《谷城县志》、乾隆三十二年《谷志备草》、安庭松《谷城诗志》、朱星远《邑志合编稿》、陈八诰《谷城县志》、同治六年承印主修《谷城县志》、光绪朝周天衢《谷城县志》等,其中顺治《谷城县志》、康熙《谷城县志》、乾隆三十二年《谷志备草》、安庭松《谷城诗志》、朱星远《邑志合编稿》、陈八诰《谷城县志》和周天衢《谷城县志》皆散佚。

(一)顺治《谷城县志》

卷数不详,卢雍纂修。卢雍,长兴县人,顺治三年恩贡,顺治十三年任谷城知县,见邑志久废,乃撰县志,“卢雍,号云室,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由恩贡知谷城,值郝贼据城之日,谷志废失,独能追求残缺,遍访贤士,考订成集,至复城后,复建学校,重士爱民,兴废举坠,无忝厥职,缘性介不阿,无获乎上,终为参革,士民惜焉。”[9]120

(二)康熙《谷城县志》

卷数不详,吴应元纂修。吴应元,籍贯不详,康熙间谷城知县,兴学劝农,多善政。[9]120吴应元在顺治志基础上加以重订,但仍未能成书,“至国朝,卢雍考定成集,经吴应元重订……虽屡加纂辑,迄未勒有成书。”[9]4

(三)乾隆三十二年《谷志备草》

一册,王照纂修。王照,字梦藜,岁贡生,后绝意科举,留心掌故,撰《谷志备草》一编。是书征引丰富,但未能刊行,“王梦藜先生《抄志》一部,先生本筑阳宿儒,成就后学数十辈,辑省志、府志,并地舆、水经诸书而撮其要,苦心孤诣,著为县志一书,以未登枣栗为憾。”[9]1

同治时,《谷志备草》尚存,对黄定镛修《谷城县志》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未有之书借以得有定本,然无梦藜之抄志,终难措手,得此一编,搜罗采访,可以副上台之意,可以昭令典之垂,亦即可以成梦藜之志矣。”[9]1

(四)嘉庆《邑志合编》

四卷,朱星远纂。朱星远,谷城县人,生平事迹不可考。民国《谷城县志稿》曾引用该书,“仓厫:常平仓二所,一县署正堂东,一县署后宅西,社仓旧四十八处,在四乡,地失考。乾隆二十三年,并作四处,又设总社仓,城南门外火星观东,录邑人朱星远《谷志合编》。”(8)民国《谷城县志稿》卷四《仓储》。

(五)咸丰《谷城诗志》

一卷,安庭松纂修。安庭松,字月滩,谷城县人,咸丰岁贡。安庭松《谷城诗志》,以五言诗形式分门别类载述县事,言语通俗明畅,便于诵读,“安月滩先生《诗志》一卷,大抵宗梦藜抄志之旨,编为五言诗,便于习诵,一览了然。”[9]1同治六年修县志,曾取材该志,民国时已不得见。

(六)光绪《谷城县志》

卷数不详,周天衢、周金辂纂修。周天衢,字云阶,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历任上高、南丰等知县。(9)民国《谷城县志稿》卷五《官迹》。周金辂,周天衢子,岁贡生。周氏《谷城县志》摭采丰富,民国《谷城县志》多所参考,“天衢藏书最富,尝采辑谷城轶事,欲修谷城县志未果,金辂继其志,所采如宋真宗时谷城知县张及,清廉为三十年冠,而旧府县志均未列名。金辂于欧阳文忠集搜得之,其他零笺碎锦,禆益县志不少。天衢文笔清超,有法度,子金辂下笔千言,纵横不可羁勒,惜轨度稍逊乃父耳,然博雅固不可及云。”(10)民国《谷城县志稿》卷六《儒学》。

另外,据同治《谷城县志》载,嘉庆间岁贡陈八诰纂有县志,然而志书卷数、体例、以及流传概况以及纂修者生平事迹等皆不可考。至民国间,陈八诰纂修《谷城县志》已不为民国《谷城县志》著录,可能是时该书已佚。

八、清代保康县志散佚概况

保康县,清代属湖北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郧阳府管辖,民国初年划归襄阳,以至于今属襄阳市。清代保康县志凡七次纂修,即康熙年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九年、道光年间、同治五年和光绪年间所纂县志,其中乾隆五十九年《保康县志》、道光《保康县志》散佚。

(一)乾隆五十九《保康县志》

乾隆五十九《保康县志》, 卷数不详,黄义峰纂修。黄义峰,字际云,江陵县廪贡,乾隆五十九年任保康教谕,后死于嘉庆元年之乱。乾隆五十九年,黄义峰纂成《保康县志》,然未刊行,而毁于嘉庆元年动乱,“黄义峰纂《保康志》皆脱稿未刊。”(11)嘉庆《郧阳志》卷首《例言十四则》。“前志稿脱于黄学师手,既毁于嘉庆丙辰。”[10]519

(二)道光《保康县志》

卷数不详,王礼兴、熊章锦、朱绂等纂修。王礼兴,保康县人,岁贡,曾任候选训导,道光间与熊章锦、朱绂等修志,后毁于咸丰六年。“王礼兴,字蔼峰,邑岁贡,尝与邑廪生熊章锦、朱绂纂修邑志。未几,锦与绂病故,礼兴独任之,稿成未梓,咸丰丙辰贼焚。”[11]390

当然上述所列清代襄阳地区21种旧志,不能完全判定散佚,不排除基层图书机构和藏书者有所收录。然而,上列21种散佚旧志,为搜录襄阳地区旧志提供了目录参考和指向借鉴,同时将散佚方志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载襄阳地区现存方志结合,能够较为清晰反映襄阳地区古代方志编纂谱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襄阳地区历史研究。

猜你喜欢
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
彩色笔动起来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湖北省保康县:中药材助脱贫
襄阳地方特色民宿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谷城县庙滩镇南川中心小学:打造“领导陪餐”新常态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谷城县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困难与对策初探
南漳县康体度假旅游开发对策
“三星智能教室”落户谷城县南河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