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施庆晖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1]。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全媒体实现融通,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格局的优势,教育者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顺势而为,适时将全媒体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全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丰富的育人资源,能够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与教育教学时空的跨越,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多元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全媒体的发展,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由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化,师生关系已由单纯的“主体—客体”关系转向双主体关系,学生是主体也是受众,教师是客体也是主导者。在双主体性的影响之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同时也应发挥教师客体的主导地位。全媒体时代下,学生是“数字原生代”、教师成为“数字移民”,师生关系发生反转,双主体性关系更为明显,全媒体传播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媒体时代亦已成为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
全媒体是时代的产物,全媒体时代是推进媒体全面融合发展的时代,媒体的全面融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份思想性的工作,我们也必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媒体时代,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发展。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不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了,而是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甚至来自海外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碎片化、多元化、时代性等特征,同时还充斥着较多负面信息与负面情绪,这些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媒体时代,才能实现传统与网络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全媒体时代强调的是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为此,本课题组在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四所院校就“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多维互动的育人现状与改进措施”进行访谈和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调研数据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为有效,但也仅占56.71%,微信公众号是当前网络思政教育最为有效的方式,占比为60.8%。91.75%的学生认为可以将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传统思政教育优势趋低,网络思政教育有待提升,二者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当前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处于嬗变阶段,全媒体融合度较低、传统教育者权威性存在式微[3]。
全媒体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速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时效,但同时也因为网络是商业利益的载体,很多信息具有复杂目的性[4],最终导致虚假信息、色情新闻、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各种思潮等低俗化、娱乐化、去中心化的信息肆意蔓延,这些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全相悖,让学生无法确定谁对谁错、谁真谁伪,在虚拟空间范围内,较多大学生往往会释放自我、甚至存在着某些失范性行为,比如网络暴力、“低头族”“网络成瘾”“游戏人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享乐主义、好高骛远、思想道德滑坡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影响着他们理想信念的树立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全媒体融合是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的融合,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各自为战”,媒介互联互通度不够。高校、职能部门拥有自身的官网、BBS、微博、微信公众号,有些教师也有自身的微信公众号,但他们之间的统筹协调度不够,管理与规范度不足,“僵尸微信公众号”、用词用语不规范情况也会时有存在与发生。媒介缺乏互联互通,往往会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度不够、育人合力不足、育人实效不明显等现象。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单向灌输,师生关系更多是主客分离的一种状态,教师是主导者,是知识、信息与权威的占有者,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种教育关系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新媒体的到来,特别是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已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抖音、微信、微博、知乎等俨然成为学生的“主课堂”,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处于式微的状态。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数字平台思政教育主动权[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育人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与与影响力;需要完善融合机制,统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与传播力;需要注重考核,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可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新时代的任务与责任,要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学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要明确育人方向。学生的成长是多样多元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成长方向与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全媒体背景之下,始终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让学生明确树立什么的“三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人生路途中该如何做才能够成就自己,服务国家与人民。教育工作者要始终铭记: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懂得政治站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其次,培育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的选择能力。教师应由“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在全媒体时代让学生掌握明辨是非、曲直与真伪的能力,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线上线下“慎独”的能力与定力,积极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成就美好人生。
各高校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媒体融合机制。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由校党委牵头,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全媒体备案机制,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统一管理,微信公众号的申请实行上报备案机制,网文的上传实行审批机制,做到网络传播有秩序,实施网络传播责任包保制和“一把手”责任制,确保网络媒体的传播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原则问题上的一致性。同一主题的宣传与教育需要发挥各媒介的优势,发挥课堂教学、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等媒介的优势与特长,做到优势互补,实现互、文、图、声、频等多纬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进而提高媒体融合度与信息传播力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全媒体工作队伍。一方面,需要具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网络宣传教育、网络运营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需要培养一批具备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学生骨干,组建学生团队[6]。充分发挥具有全媒体宣传特长的教师与学生的作用,运用他们的技术特长与全媒体思维方式,激发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媒体时代的运营与管理,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度与传播力。第三,完善全媒体考核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考核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传统媒介与网络新媒体的全方位考核,考核传播力度的同时也考核二者的融合度,在制度考核过程中确保全媒体的高度融合,统筹推进全媒体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与育人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首先,要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动性思维。全媒体时代,对虚假、低俗信息进行封闭或者拦截均非常困难,因而教师应当转变消极被动的教育转向积极预防[7]。提高自身的全媒体教育主动性,能够直面学生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通过辩论赛、问卷调查、BBS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线上线下联动,让热点、痛点问题在辩论与讨论中实现理越辨有明、事越辩越清,教师的全媒体互动能力越来越强,师生感情越来越紧密,最终提升教师的公信度和引导力。其次,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全媒体素养。采取自身成长与组织关心相结合,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自身主动提升自身的全媒体素养,主动参与全媒体、主动学习全媒体,有时完全可以向学生学习,在提升自身的全媒体传播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做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进修机会[8],可以借助网络培训与暑期培训的方式,尽可能形成国家、省部、校三级培训机制,采用专题讨论、讲座、研讨会、论坛、年会等方式实现教师间的良好互动,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全媒体素养。最后,要做到的是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考核机制,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考核要将思政考核放在首位,并采取一票否决制,要将思政考核细则细化到各项指标、各个领域,要让教师拥有思政意识,要不断创新思维、开阔视野,锻炼过硬业务素质。育人先育己。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自己真信才会提升自身的公信度,才会敢为能为,才会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进行话语体系转化。运用网络流行语等学生所熟知的话语体系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运用最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学生关注的国家重大事件、社会热点新闻事件阐述深邃的理论内容;运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指引学生的人生选择;运用年轻人的方式讲信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引导力。
总之,全媒体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需要我们从深处入手,重在落实,重在实现全媒体的高度融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队伍的高度融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