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雷的《南方姑娘》漫谈古诗鉴赏

2020-01-17 12:40齐齐哈尔第六中学刘一儒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赵雷共情古诗

齐齐哈尔第六中学 刘一儒

古诗鉴赏是高考必考难度系数高,有区分度的一道题,它是整张语文试卷中最能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也最“文艺”的一道题。一直以来,古诗鉴赏就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说起鉴赏理论头头是道,背起鉴赏术语熟练流畅,但这道题失分率却非常高。鉴赏过程似乎全对,鉴赏结果又似乎大错特错,到底错在哪里?归根结底错在学生没有用心体会古诗的温度,思维方式简单机械,所以鉴赏的结果一定是读者和作品水油分离。套用公式的古诗鉴赏,就像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无法真正深刻、敏锐地品味古诗,学生看不到诗人生命中的亮色,也就嗅不到诗人灵魂的芬芳。这样的古诗鉴赏是形式的,是可悲的。

如何解决古诗鉴赏中套用公式,审美体验中读者与作品的情感体验分离的难题呢?我尝试了一些贴近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诗歌有一种更直观、更感性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古诗鉴赏和歌曲鉴赏结合,这种诗歌教学模式让我发现了古诗鉴赏的新大陆。歌曲鉴赏的选曲很关键!我选了一首由赵雷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南方姑娘》。赵雷的词作和编曲朴实坦诚,以描写生活中细微见长,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一部短剧,都折射出了他自己的生活、他眼中社会,甚至他心底的梦想,画面感极强。歌里的女孩确有其人,是这位南方姑娘给了赵雷创作的灵感,这是一首有故事的歌,去掉旋律,这更是一首有故事的诗。

“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她柔弱的眼神里装的是什么,是思念的忧伤;南方姑娘,你是否习惯北方的秋凉;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我把这段歌词节选出来设计了一个问题:歌词中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相互转换有什么作用!学生对这个问题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说,你更亲切,更直接,就像在询问;有的说,用“她”像在回忆;有的说,赵雷爱上了姑娘,又不敢直接表达;有的说,这一切都是作者的猜想。这节课好像点燃了学生的表达欲,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讨论,在争鸣,在思考,在想象!我又追问了设计好的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转换人称?这首歌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答了很多,最后得出一致结论,转换人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姑娘的怜爱、欣赏、期待、理解,以及和姑娘心灵上的共鸣和对自己的无奈,等等!我继续追问,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些答案的?最后这个问题像重磅炸弹,炸开了学生本来麻木的思维。学生思考后回答,他们把自己当成赵雷,走进他的世界,身临其境地进入他的角色,仿佛感知到了他的喜怒哀乐!说得太好了!我被学生的答案感动了!这证明他们听懂了一首歌,他们知道如何去和艺术产生共鸣!

课堂上学生完成了2018年全国卷三的古诗鉴赏题《精卫词》: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发现这道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和鉴赏赵雷歌曲的过程类似。其实,作品中的人称转换原因,就是要更好地表达情感、作品的主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归根结底都是为抒情言志而服务的。古诗鉴赏活动会让学生通过咀嚼文字,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探寻到生命的亮色,从而丰盈自己的灵魂。其实鉴赏时所谓的身临其境,就是要让学生必须有共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深入他人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近些年来,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它被视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共情会让读者和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诗歌鉴赏中的共情能力形象一点说,就是读者进入诗人的角色,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这样诗歌就会带领我们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无形中获得了超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让我们得到了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使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我们可以在诗中寻找知音,诗人伟大的灵魂会引领我们超越凡俗地生活,领略辽阔的人生天地!

为什么共情这么重要呢?这和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征息息相关。钱钟书说,中国诗的发展跳跃了史诗、戏剧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这强调了中国诗的抒情性!诗言志,诗抒情,“情”“志”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荡气回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借景抒情信手拈来,无法想象诗歌没有了情会是什么样子!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无垠”。王勃在《山中》写到:“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透过这短短20个字,我们看到了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山中,长期漂泊在外的诗人凄苦的内心。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更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诗还富于暗示。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近试呈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要考试了,作者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所以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真令人惊叹!就像济慈说过,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文章憎命达”。其实人的一生多数都命途多舛,但能流传下千古名篇的人却寥若晨星,所以诗人必须有一颗敏感、柔软、玲珑剔透的心,这样才能描摹人世沧桑中的生老病死、爱恨别离。金末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赶考途中看到大雁为殉情而死所感动,花钱买雁,葬在汾水岸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所以才留下了千古名篇《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这样总结起来,诗歌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具有抒情性、暗示性、凝练性的文学体裁!它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是文学艺术殿堂的顶峰。中国古代不和乐的称为诗,和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新课标中规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古诗鉴赏能力是最能从各个角度完美展现一个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通过古诗鉴赏,学生可以更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高考语文中满载着古风情结和文化传统内涵的最厚重的一道题,如果学生用满满的套路去鉴赏,没有自己的审美体验,那么这道题成了丢分的重头戏也不足为奇。古诗不是自然科学,它有熟能生巧的成分,但这种熟能生巧一定不是鉴赏的关键。

古诗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鉴赏一首诗,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情感态度出发,在掌握鉴赏诗歌理论基础上调动一切感官,发挥丰富的想象,结合日常积累的人生感悟与经验尽量的身临其境,声临其境,设身处地的与诗人共情,快乐着诗人的快乐,悲伤着诗人的悲伤,仿佛我们在和朋友交流,这位知音的情怀胸襟会将我们冰封的心融化,让我们的灵魂透明!共情或是在共情基础上的通感,是一切诗歌鉴赏的前提和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古诗鉴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古诗鉴赏不过就是满眼套路下的敷衍。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李贺《野歌》:“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诗歌鉴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诗人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实高考语文中每一首古诗都是艺术精品,它能穿越了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定证明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人生真谛,答题只是把我们的鉴赏感受用语言表述的过程。古诗鉴赏会让我们敏锐地感知世间万物,领悟人情世故,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抓住诗歌鉴赏的根本,想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我们还要积累一切鉴赏艺术的经验。艺术本质相同,殊途同归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瑰宝。其本质是相通的!都需要我们用敏感柔软的心,批判性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去鉴赏。积累丰富各门类艺术鉴赏经验都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比如,喜欢梵高的画不妨读读李贺的诗,李贺像中国诗歌领域的梵高;喜欢听交响乐的不妨读读李白的诗,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约翰·施特劳斯;喜欢刺绣的女生应该读读柳永、李清照!“执手相看泪眼”“人比黄花瘦”“杨柳岸晓风残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词中的婉约、精工,和苏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鉴赏诗歌,我们先从鉴赏歌曲入手,《当你老了》《阿刁》《天亮了》《平凡之路》《你是我的眼》《同桌的你》《北京,北京》《一无所有》《一荤一素》。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故事、饱含情感的歌词仿佛唤起了学生内心最真实的那一面。在鉴赏歌曲《阿刁》的过程中,一名学生点评了两名歌手演绎同一首歌曲的不同!他说,张韶涵唱的《阿刁》骨子里是一个勇于和不公平命运顽强抗争,绝不服输的藏族女孩。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对歌里的这个人物形象是高度赞颂的!而赵雷唱的《阿刁》面对不公的命运是淡然、隐忍、释怀的,由于这首歌的原创是赵雷,赵雷歌中表达的情感更像是在内心对阿刁的悼念或者倾诉,是绝对安静的。至于同样的一首歌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一定跟歌手的人生经历和性格有关。这段点评太专业了,这才是在共情基础上真正的诗歌鉴赏!

共情能力是鉴赏诗的根本能力,而通过诗歌鉴赏又会培养共情能力强的人,这样的人不仅可以鉴赏诗,欣赏美,更可以有情怀地诗意的生活。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曾说:“生活是很好玩的,把寻常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靠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一颗从琐细生活里发现诗意的心。”

鉴赏诗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让我们的个体感知和人生感悟超越时空限制,达到一种饱满的状态,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填补生命的空白。诗歌可以帮我们安抚时间这头洪水猛兽,诗歌可以助我们温暖生命,诗歌可以让我们看到生命里老病的苦者如何在文字中得到抚慰。置身于人生旅程之中,诗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空间,让我们回归内心并与自己进行真正的对话。饱含情感的诗只用公式理论去鉴赏,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文字的堆砌!只有将读者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和作者共情和作品通感,对作品再创造并沉浸其中,才能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水乳交融才能体会到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赵雷共情古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贵人相助
赵雷:忘我于山水之间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