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国情怀铸造勇担时代责任的新青年
——对习近平高校考察系列讲话的思考

2020-01-17 12:39匡立波周双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总书记大学生

匡立波,周双娥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考察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20所学校,与各高校大学生开展亲切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和座谈中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系统梳理习总书记高校讲话内容,全面掌握讲话的深刻内涵,学习领会讲话的核心要义,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厘清高校办学方向,对于指引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高校考察系列讲话梳理

高等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为我国高等教育跻身世界前列投入了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习总书记对高校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高度关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究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此,习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发表五四讲话时做了旗帜鲜明地回答: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青年人如何才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个高校的考察中,习总书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做了详细阐述,总体来看,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立志筑梦: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前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远大志向就是人生的灯塔,照亮人们一路前行,对青年人来说,放飞青春梦想才能书写人生华章。习总书记考察高校时,多次强调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为梦想砥砺奋斗。一是强调青年要敢于有梦。在2018年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习总书记鼓励青年要励志,敢于立下鸿鹄之志;在中国政法大学,他勉励大学生,“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1]在北京师范大学,他号召青年师范生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奉献一生。每个人理想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终归一点,当代青年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前提,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二是强调青年要勇于追梦。有了远大的理想,还需执着的信念,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为梦想勇敢打拼。在中国政法大学参加民商经济法学院“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主题团日活动时,大学生畅谈了观看电影《焦裕禄》的体会。习总书记说,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一生跟党走。焦裕禄不畏艰难,治风沙、治内涝、治盐碱,一步步总结经验,一次次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宣战,他为党分忧的执着信念和为人民幸福勇于拼搏的精神铸就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召唤青年坚定理想,勇敢追梦!三是强调青年要勤于圆梦。年轻人既要志向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为了实现理想勤奋努力,不懈奋斗。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与北大师生一起朗诵了《沁园春·长沙》,他指出,青年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在追梦的路上要不断攀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青年要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青年人才能在筑梦、追梦、圆梦的路上不断实现人生价值。

(二)崇德修身: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保障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考察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人要重视道德修养提升。一是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时期,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明辨是非、分清真假。习近平在2014年“五四”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阐释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深刻意义。他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青年人尤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明辨是非,“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二是要有自觉的道德养成。习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用真善美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3]。青年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有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又能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2]。三是要有积极的道德实践。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习总书记希望即将投身教育事业的青年大学生秉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做一名认真负责、甘愿奉献的人民教师,“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4]。在中国政法大学,习总书记指出,法学专业学生要德法兼修,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德为立身之本,修身立德是青年成才的根本保障,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品德修养是青年人的永恒课题。

(三)勤学苦练: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本质要求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年正值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最佳时期,习总书记每次视察高校,都会谆谆告诫大学生勤学苦练,不负韶华。一是要勤奋好学。习总书记指出,大学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青年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2],“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3]。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习总书记要求学员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反恐特战劲旅。二是要明理求真。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时代对青年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求得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5],在不断努力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练就过硬真本领[6]。三是要笃实力行。年轻人血气方刚,也容易心浮气躁、眼高手低,面对现实心高气傲,遇到困难难以持之以恒,因此,习总书记反复告诫大学生,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2]。他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通过勤学苦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5]。

(四)开拓创新: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不懈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革新,当今世界变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中国即将发展成为一个创新驱动核心技术进步的国家,党和政府对创新创造高度重视。年轻人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在高校考察期间,习总书记多次鼓励青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一是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主体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方法,获得对社会和个人具有较大影响的新成果的创造性认知活动[7],它是创新实践和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年轻人具有创新思维的比较优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习总书记告诫大学生,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3]。二是要创新科技成果。习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的科技创新发展,多次在高校视察都专门听取学校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汇报,与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在考察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时,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8]。在中国科技大学,他指出:“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2]。此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考察时,他都强调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性,勉励高校发挥创新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他还特别祝福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愉快!科技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青年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将创新创造视为成长成才的不懈追求。

二、厚植爱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习近平高校考察系列讲话的核心要义

习总书记高校考察系列讲话涉及到青年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既有提纲挈领的总结概括,也有细致入微的具体要求,对青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目标方向和路径指引。纵观习总书记在多所高校的讲话,最核心的主题是期望青年人厚植爱国情怀,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民族复兴: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

习总书记在考察高校时,多次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要努力奋斗,掌握本领,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6],“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5],“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6]。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百年来挨打受辱的沉沦与沧桑,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与崛起,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国家历经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革命先辈带领中国人挺过大革命的失败、熬过国民党的大屠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赢得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实现了四万万中国人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战略,建设经济特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让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一致,引领中国人打虎拍蝇、法治反腐,脱贫攻坚、齐奔小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让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实践参与中逐步靠近国际社会的中心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代代相传的接力赛。在党的十五大,党中央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均对此做出了强调和安排,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则清晰擘画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时间表和“三步走”的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当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世纪中叶大概还有三十年时间,而当代青年正处于二三十岁左右的人生韶华,下一个三十年正值他们努力奋斗谋发展的工作时期,是他们人生中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段,也是担任民族复兴接力赛主力军为国为民大展宏图干事业的关键节点。可以说,中国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当代青年人在未来的三十年内是否有本领、是否有作为、是否敢担当。习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6]蓝图已经绘好,号角已经吹响,青年一代重任在肩,应当激励他们接受挑战,担当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向时代的出卷人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爱国情怀:青年责任担当的精神支柱

担当时代责任,意味着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它不仅需要顽强拼搏的个人奋斗,更需要默默付出的无私奉献,需要为人民服务、为民族争光、为国家分忧的宏大格局和宽广视野,前者的动力是个体利益实现,而后者来源于一种伟大的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支撑。爱国主义是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是一个人对祖国最诚挚、最深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情感和政治原则,在深厚的爱国情怀滋养下,个人能融小我于大我,跳出个人利益至上的视野遮蔽,从为个人、家庭、家族争利益的小共同体关注转换到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大共同体关怀,拥有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的博大胸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中华儿女力量最强劲的精神纽带,在未来的时代发展中,爱国情怀更是激励青年传承使命、勇担时代责任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习总书记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讲话中反复强调爱国主义及其重要性。在2014年5月4日考察北京大学时,习总书记用“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对五四精神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其中“爱国”排在首位;在2019年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他再一次指出,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6]。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期望,第一点就是爱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指出,“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在澳门大学,习近平谆谆告诫大学生,“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爱国爱澳传统,自觉增强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历史责任感,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创造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10]在南开大学与大学生交流时,习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11]在高校考察期间,习总书记根据各高校的不同特点从不同层面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全方位阐释了爱国主义对青年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既鼓励青年追求自身发展,又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国家进步。以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和造就出了该校一大批有本领、有担当的科技人才。一九三八年,因抗日战火祸及校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辗转迁入云南昆明办学。当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校舍是土坯墙、铁皮顶的平房,后因物价飞涨,办校经费紧张校方不得已卖掉铁皮将教室和宿舍换成茅草顶,每逢下雨茅屋漏水,教室泥泞,宿舍成泽国,学生要撑伞过夜。宿舍臭虫跳蚤横行、四处叮咬,搅扰得学生日夜不宁。在伙食方面,师生日常吃的是劣质甚至发霉的红色稻谷饭,里面混着草籽、砂砾、小石子和老鼠屎[12]39,这样的伙食供应还不充分,学生经常吃不饱。除了物质条件的简陋,师生们还要面对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时刻保持警惕跑警报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样艰苦的办学环境中,西南联大却造就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物理学家朱光亚、经济学家刘国光、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气象学家叶笃正等一大批知识精英,仅成为中国两院院士的就有80多人,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处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教育成绩?后世不断有人追问。其实最大的秘密就是青年的爱国情怀!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让联大师生不得不长途跋涉至云南求学。在跋涉行程中,师生深入社会底层,目睹了生民苦难,深切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他们深知,唯有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让中国由落后变先进,拥有科技人才祖国才有与强国竞争的底气和资格。所以,联大师生排除万难,苦心钻研,潜心向学。上课没有书,他们就轮流誊抄书籍;教室宿舍没有灯,就去图书馆排队抢座学习;图书馆抢不到座位,就去当地茶馆温习功课;即便在避难山洞中师生也在热烈研究讨论。高涨的学习热情终于结出了让世界惊叹的学术硕果。除了勤学苦读,师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面对国民政府腐败独裁,联大学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孔祥熙的“倒孔运动”“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抗战期间,青年师生还先后三次掀起从军热潮,或应征翻译官、或应征飞行员、或参加战地服务团,从军者人数达八百余人。这些热血青年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并不是说,艰苦的战争环境就一定会让青年成才,而是艰苦的战争激发了青年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志,才铸就了一个知识报国的精英群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中国不复当年的贫弱,今天的大学生无须打伞睡觉,也没有臭虫叮咬,当代青年的使命不是救国,而是强国。历史使命不同,但砥砺奋斗的担当始终如一,爱国与奋斗是每一代青年不变的时代主题。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的涵育路径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青年爱国情怀的涵育,促使青年人在砥砺奋斗中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学历、高素质群体,理应担当更大责任。但与象西南联大学生在战火纷飞中艰苦求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迅速发展的安定富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战争环境。我们该如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他们在新时代为强国梦建功立业?

一是认清国际形势,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国家繁荣稳定的发展时代,不再面对战争的轰炸与残酷搏杀,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高枕无忧地安逸度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困难与挑战,现在的中国面临诸多发展困境。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飞速发展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恐慌,这些国家一方面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一方面对中国继续发展施以遏制和打压。他们在军事上挑起南海争端、激发钓鱼岛冲突,让中国的周边不得安宁;在经济上发起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输入美国商品关税的征收广度和幅度不断加码,极限施压;在科技上制裁中兴、断供华为、限制赴美留学,企图扼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政治上支持“台独”势力,操纵香港暴力冲突,妄图打破中国发展的社会稳定局面。除了国外势力的兴风作浪外,从国内来看,中国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到已中上水平,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风险,比如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升级艰难、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可能凸显,各种矛盾和风险的叠加将让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局面非常复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危机是点燃青年人爱国热情的催化剂,要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国际形势,了解民情国情,使他们对国家发展和未来使命有一份责任担当;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各种敌对势力浑水摸鱼,防范他们借“爱国主义”之旗蛊惑青年行“害国主义”之实。首先高校要教育大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高度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要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当前爱国主义之“国”指的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是其制度支撑,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之中。二是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西方反华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青年的渗透,他们一贯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招牌散播反华辱华言论,利用年轻人思想单纯易冲动的情绪煽动他们聚集闹事,高校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辨别这些隐藏在网络中的蛊惑性言论,不盲从,不冲动,激励他们为国家建设出力,不给国家稳定添乱,做一名忠诚、理性、坚定的爱国者!

二是认识时代使命,增加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3]。实现强国梦就是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要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尖端,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让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的同时,强国梦还意味着文化强国,通过创新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无论是科技强国还是文化强国,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因为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文化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造的重要主体。高校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面临的发展机遇,意识到他们学习报国的使命和责任。个人价值与集体命运紧密相连,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脱离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就是一位神袛”[14],就是说个人不是离群索居的独立存在体,而是在社会分工、社会关系中扮演具体的社会角色,个人享受国家赋予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比之历代中国人,当代青年所享受的社会环境之稳定、公共产品之先进、公共服务之完备是先辈们不可比拟的,他们获得的发展平台起点之高、机遇之多、责任之重也是史无前例的。当今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速,科技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书生何以报家国?今天的大学生不再需要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安全,但更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开拓创新,将自己锻造成高素质、复合型的新时代人才,在完成人生宏图的过程中成就强国梦想。

三是挖掘史实内涵,提升大学生民族自信。中国在未来所面对严峻挑战的复杂程度也许亘古未有,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面临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和治国挑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强大的民族自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深层的精神动力。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12]52环顾世界,中国是少有的既有久远历史又焕发了崭新生命力的国家,有着极其强韧的生命力!

中国人的生生不息源自于宝贵的民族团结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抵御任何挑战最大的底气和自信,更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珍贵的精神宝库。尤为一提的是,在敌我实力非常悬殊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不畏强敌、众志成城,在武器远远落后、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抗战,用鲜血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壮烈篇章。“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为可纪念者四也。”[12]52冯友兰先生梳理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四次南渡,对南渡后能够迅速北返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高度评价,用厚重的史实和独特的视角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中国青年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实现强国梦的高度自信。在激发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高校教师除了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外,还要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史学素养,善于从我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材料,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构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信念。

四是加强实践锻炼,激发大学生奋斗意识。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无论何时,青年都代表着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当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积极进取的有为青年,但在少部分大学生中却掀起了一股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崇尚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这类大学生被称之为“佛系青年”。他们体现出颓废、慵懒、做事不积极、无所作为的行为表征,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严重背离,与他们承担的历史重任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95后”大学生在社会物质供给极大丰富的环境中成长,生活相对舒适安逸,又备受家庭溺爱呵护,与现实社会接触较少,普遍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自娱自乐,长此以往丧失了现实关怀和拼搏斗志。如何唤醒“佛系青年”的进取之心,引导全社会的青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社会力量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给予青年更多机会,更好发挥青年作用[6]。让“佛系青年”变成奋斗青年,一要引导青年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归真实的现实世界。高校要联合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力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年搭建各种类型的实践锻炼平台,增加大学生专业实习、见习机会,鼓励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营造青年志愿者文化,为他们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基层、接触人民的机会,读好“国情”书、“民情”书、“基层”书,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鼓励他们在生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积极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二要引导青年从书斋走向田野,在实践中感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在现实中领悟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积极寻找完善自我的路径,为迷茫的青春找到人生砥砺奋斗的方向!“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6]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当代青年承担着实现强国梦的伟大使命,只有知行合一,拼搏进取,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让青春在在奋斗中闪光。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总书记大学生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