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鲍德里亚“消费符号”角度分析“打工人”走红的原因

2020-01-17 04:19陈亚梅山东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能指体力工人

陈亚梅 山东师范大学

一、打工人符号概念的变迁

近日,打工人一词变成现象级热词,这个词走红源于网红“抽象带篮子”发布的一个黑色幽默视频,视频配文:“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吊塔,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随后“打工人”一词便在网络中走红。

“打工”一词经历了四次语义的转变。“打工”一词最早在我国香港,“打工”在香港的含义是从事受薪工作,从事工作者没有编制。“打工”一词从香港传入广东省,该词便开始在广东省流行,从事的工作受雇于人,且没有编制,自己不当老板就是“打工”。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到此处从事体力工作,“打工”一词随着人员的流动慢慢在全国传播,后来流行到全国各地。到这时“打工”一词含义则为背井离乡到外地受雇于人,从事工作时间较长、收入低、没有编制的体力工作。现在“打工”的涵义逐渐减少,而相应的词语的外延逐渐扩大,泛指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受雇于人的工作。

“打工人”原指从事劳累、时间长、收入低的体力工作的人,例如建筑工人、和工厂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在这一时期带有一定的贬义性。“打工人”一词经过抽象带篮子的影响和传播,随后在网络中走红。现在“打工人”一词的词语外延逐渐扩大,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被称为“打工人”。

“打工人”一词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 十大网络热词”和《咬文嚼字》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词。现在衍生出了许多与打工人有关的段子,在哔哩哔哩平台上有日语版、英文版“早安打工人”“晚安打工人”的视频。

二、从消费符号角度分析“打工人”走红的原因

“打工人”一词走红的同时,也产生了与“打工人”相关的二次创作:表情包、短视频、语录,“打工人”在这些二次创作中的概念则是具有社会文化的符号属性。符号是用来指代和代表其他事物的一种象征物,同时符号也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发出的信息。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与所指,能指是能引发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概念想象;所指则是表述对象事物的概念。“打工人”的二次创作是符号中的能指,“打工人”延伸出来的工作和生活焦虑则是符号中的所指。“打工人”透漏着对挣钱不易,无论是体力工作的劳动者,还是从事脑力工作的劳动者的对忙于生计的无奈,通过自嘲“打工人”来消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实现自我调节。

“打工人”一般是上班族的自嘲,最开始是打工仔的变体。现如今社交媒体“打工人”的概念为,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早出晚归,努力为老板挣钱的工作者。“打工人”成为一个强势的“模因”,延伸出了“考研人”“干饭人”“上学人”“尾款人”等词。朋友圈里发“打工人”表情包、语录、视频的人,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打工人,而是白领等高薪阶层的工作者,这是一种玩梗式和自嘲。这是一种安全区内的“自我矮化”的行为,利用地位,制造反差,反而发“打工人”梗的人身份不是“打工人”。

鲍德里亚曾言,所谓的需求可以根据一种符号和差别的社会客观的要求来进行重新组织。它把消费不再说成是一种“和谐的”个人满足的功能,而是称作一种无限的社会活动。“打工人”就是符号和社会的客观要求相符合的一种结合,符号是“打工人”而社会客观要求就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工资少的现状,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通过在朋友圈自嘲来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打工人”符号的传播不只是“和谐的”满足了个人的功能,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无限的活动。意见领袖通过制作与“打工人”有关的表情包、语录、视频来进行整个社会的无限活动。

鲍德里亚也认为,符号价值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替换,“打工人”这个符号本意和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打工人”如今的群体变为了打工者,不再区分工作性质。“打工人”甚至被当作全体被雇佣工作的代称,无论是白领还是高薪的职业经理人。“打工人”也不再只局限于打工,它的含义扩展到了“考研人”“上学人”引起了“打工人”符号的第二次狂欢。

在以“消费”和“丰盛”为特征的当代社会,“物”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曾经的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特征,而更多拥有符号的一般性特征,“打工人”这样的符号也是作为一种“物”出现,在“丰盛”的社会里“打工人符号”不是具体的物,但“打工人”是作为象征性而存在。人们在消费符号时,实质上是在消费“打工人”符号所有的意义,同时在消费符号时彼此进行自我的界定,例如都是白领高薪阶层及整个“打工人”群体的认同。人们在消费“符号”时的本质不在并不止在于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或为人们提供享乐,而在于“打工人”能生产出特定的意识形态。

三、结语

“打工人”这个词的走红体现了人们对平等包容的追求,体现出了消解等级身份的束缚,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折射出人们的心理更加开放包容。“打工人”与“丧文化”相反,“打工人”这个词流行的背后是工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能指体力工人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人类的收留
加油!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