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鸣,申静怡,张 帆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去,不仅能够推进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还能够引领贫困地区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详细研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统一。
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绿色发展原则并没有贯彻落实到精准扶贫过程中去,致使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从目前来看,各级政府普遍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冲击,而当地的生态系统也将逐渐丧失其应有功能,当前局势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十分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山区因地域、文化等因素使得自身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如果山区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将会导致社会经济出现失衡。然而,由于山区属于生态脆弱区,要想实现山区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各级政府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仍然任重道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级政府未理清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致使收效甚微,无法真正提高精准扶贫生态效力。
精准脱贫是目前国家履行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涉及用户情况差别较大,为了保证精准扶贫的效果,各级政府应要求每个贫困山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脱贫规划。但从目前来看,很多贫困山区的脱贫规划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贫困山区的脱贫规划目的仅是为了应付各级政府的检查,还有一些贫困山区的脱贫规划内容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未将当地的生态要素考虑其中,这极易导致沿途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在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建设中,基础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需要对精准扶贫区域进行改造,有时需要开山、砍树等操作,而这样做必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道路建设完成后,若没有及时修复道路边坡,很容易在下雨时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不利于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后的生态修复,各级政府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全面脱贫,各级政府不仅需要积极完善基础设施,还需要保护贫困人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其中,积极引导精准扶贫工作关注生态保护,为提高贫困人口的满意率,各级政府应将生态建设作为目前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的重点,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重点内容,进一步满足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在精准扶贫脱困中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统一。
山区由于交通闭塞,地质条件差,因此成为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在这些区域的长期发展中,保留了很多优质生态资源,这些生态资源可以为山区发展生态旅游做基础,在当前生态资源稀缺的大环境下,山区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各级政府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对这些优势生态资源加以科学合理利用。此外,各级政府还应积极促进扶贫迁移,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并对居住在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极差、生态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统一。
在道路建设时,各级政府要制订完善的规划,降低施工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到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开展。各地方政府要根据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道路建设中的边坡进行及时的生态恢复,以防止水土流失。各级政府还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厕、电网改造、河道治理、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等,这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基础。
贫困地区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还要借助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及有机农业等产业,以此带动农家乐发展,从而使更多的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其中,提高精准脱贫的质量和效率。在生产产品时,贫困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大力生产绿色产品,实现产品的生态化。此外,贫困地区还要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以此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确保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通过剖析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如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存在负面生态影响。针对这些生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如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要正确认识贫困山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要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要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生态效力,从而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