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固废研发中心,哈尔滨150080)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会计工作内容较为简单,会计核算的方式也较为单一。进入数据管理时代后,企业会计工作长期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显著。财务大数据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会计核算制度,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渠道,将互联网与会计工作有效连接,进而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大变革。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并结合其他分析软件进行再加工,最终才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提炼与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且各环节间联系并不紧密,时常会出现错误,影响到数据处理的结果。利用财务大数据处理模式,可以建立起系统的会计工作程序,在内部设计大量模块,每一模块负责一部分任务。
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的经营主体,其内部包含管理、分配、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内容,因此企业会计数据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且数据总量大,在进行数据存储前,还需要经过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等多个步骤。依靠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会消耗大量时间,影响企业的高效运作。在财务大数据管理模式下,数据可自动分类,会计人员只需要结合数据性质,将其保存在相应模块中,既加强了会计数据的管理,也为数据的存储提供了可靠的渠道。
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源由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构成,但获取支撑企业决策方面的信息时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由于获取市场信息十分困难,会计信息系统通常和客户管理系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相割裂,导致企业会计的信息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无法全面收集。另一方面,企业对非财务信息的处理难度较大,非财务信息能够映射出企业内外的经营环境和形势,能够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但对其进行分析却较为困难。当前的管理会计系统缺乏非财务信息处理版块,如果没有高水准的战略管理会计师帮助分析,非财务信息即便收集起来也无法真正得到应用。另外,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的成本大多都超过了利用信息所取得的收益,显然是入不敷出,因此不少企业虽然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却并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到战略会计的发展当中。
企业在设置大数据框架时以财务报表自动化生成为目标,达到适当缩短人工处理时间、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工作效率的目的。但在信息技术的研发背景下,企业现有的财务工作模式出现变动,无论是财务研究还是财务预测,都有了标准化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财务大数据框架需要向集成性管理的方向发展,并且要向其他单位提供对应的服务,这样在数据信息分享的实效性上会面临挑战。
云计算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同步处理数据,适应企业财务数据的加工需求。然而,在财务工作体现集成性之后,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种类和加工要求比较多样化,大数据框架的建设一方面要完成信息互动,另一方面要计算业务信息,无形中增加了框架建设的难度,所以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大数据财务框架进行整合与优化。
在企业实际运行中,管理会计报表包含多个层面,不仅与产品供应商和客户等存在关联,还和企业现有流动资金的运作情况与财务支出有联系。企业的内部业务内容较多,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势必要挖掘企业的管理优势,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管理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要按照持续化与统一化的理念,将企业的稳定管理视作前提条件,规范地进行管理会计报表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之前的会计报表中增加财务注意事项,同时调整与财务相关的绩效考核内容,保证财务报表和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确保分账目与总账目相同。需要强调的是,在非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上,要引进平衡计分卡的思想,结合多个业务情况设置对应模板,挖掘数据信息中隐藏的价值,确保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以便更好地经营和发展。
当前,市场处于不间断的整合中,企业应以迅速占领市场先机为目标,调节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案。在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上,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分析财务信息资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化的评估,确定企业大数据获取工作与加工工作的实际方向。同时,结合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和中心环节,明确各种数据的价值和相应信息上传的手段,促使大数据报表内容与企业管理内容一致,体现企业管理的严谨性。此外,企业要围绕信息的集成性,科学分类多项数据信息,结合事先设置的流程,将其传递到信息管理层面,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现阶段企业在管理中时常使用的经营模式,此举能够让管理者清晰地了解企业工作进展,有目的地优化企业现有业务,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在大数据框架构建期间设置对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把关键指标视作企业重点工作,明确企业规划方案,通过此种绩效指标找到现有的问题,将企业职工技能、财务和内部运行及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纳入到考核内容中,体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性,更加全面地获得财务数据报表,由此保障绩效考核制度高效执行,助力大数据框架的形成与建立。
企业在财务大数据框架的建设中,要注重预防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受到限制的问题。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加强框架安全保护,设置对应的防火墙保护结构,并且细致调查企业的计算机体系,对软件和硬件安全指数低的计算机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设置管理者与财务职工的信息查看权限,评估可能出现的框架风险,制订对应的解决计划,全面推动财务大数据框架的安全运行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