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从财政部到地方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内容重视程度加深,很多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情况下,资金如何使用不能只靠单纯的数据进行衡量,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内容包括提供对公服务范围边广,改革之后很多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性质将变成非公共权力机构,自身的组织内容也呈现向密集型组织过度的状态,甚至涉及到的经费来源内容也逐渐的国产化,这些变化之后,事业单位的编制将直接出现变化,相应的工资和管理模式也会进行修改,为了保证更好的为民服务,在深化改革措施施行之后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更好的识别自身工作中的风险,弱化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可以说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一)领导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内在动因。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的现状来看,领导对内部体系建设缺乏内在动因是造成内部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很多学者认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概念及重要性认识存在误区,笔者对这种意见则不完全赞同,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一把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的,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和觉悟都处于较高水平,如果领导想要对内部控制概念及重要性进行掌握,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为什么领导者在实际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内在动因呢?很多事业单位领导者较为注重的就是政绩建设,那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更好的约束人员的行为规范,是工作管理过程中重要手段,同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了势必会影响自身权利的使用,这种情况下,“一把手”的权利将会变成以章执行,依法执行,这种情况下领导既想完善体系建设又怕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导致一直在这种思想之间徘徊,直接减弱了全面内控体系推进的动力。
(二)自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难以突破难点。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很多事业单位由于资金、人员等限制条件,在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自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手段。但是各个部门对本部门的流程和工作内容最为了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遇见困难,不会第一时间解决而是会视而不见,甚至很多时候自行建设内控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的甄别自身的利弊,不是因为各个部门存在思想、技术、人才方面的困难,而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限制权力,平衡利弊的有效措施,从本质上开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利益的一种调整,本部门自然清楚本部门获利点在哪,如果在制定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将这些利益点合理化,那么不仅仅是内控体系建设内容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完善,甚至是将内控体系建设变成了其合理获利的工具,这对于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而言又是一个巨大隐患。
(三)制度流程化缺乏岗位职责分工的支撑。我国事业单位在施行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内控制度和流程化管理被混为一谈,两者虽然有责密切的联系,内部体系建设制度是流程施行的重要保障,流程管理是实务对内控实施程度的具体反馈,但是本质上还有着较大的区别,流程可以说的具体的操作,制度只是全局的把控,例如,在报销中流程管理是规定人员具体报销的步骤,细则,但是内控制度则是要求报销人员的规范性。由于缺乏流程化缺乏岗位职责分工,导致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岗位职责和岗位流程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涉及到本部门工作室,这些内容更是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岗位职责分工混乱,出现问题各个部门狐仙推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责任不能追责到个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找不到合理的支撑。
(一)提升思想认识明确内控体系建设是利国、利民、利己的重要举措。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总指挥。首先,事业单位要从上到下,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全面内容有着重新的认识,尤其是领导者,要有着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通过领导者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才能推进实务发展中内控体系建设:第二,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内控体系的稳健环境。事业单位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及内控重要性宣传,通过思想上的提升,建立稳健的实施环境;第三,树立榜样标杆作用,事业单位可以针对内控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是部门给与一定的激励政策,通过这些手段和措施的施行,达到提升思想认识明确目的,明确内控体系建设是利国、利民、利自己的重要举措。
(二)统一构建内控体系,打破部门藩篱。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整个事业单位施行统一构建,第一,在费用合理的情况下,聘请外界专家团队,通过对事业单位走访、问卷、互联网调查,多种了解手段,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中各个岗位、部门具体的情况,从而对事业单位整个内控体系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明确,保证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独立性,避免各个部门自行建立内部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出现;第二,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为构建内部体系打好基础的人员基础。第三,部门之间相互协同、相互监督。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构建良好的协同、监督发展框架网格,这对于制定统一的内控体系建设而言,有着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强化信息化建设,施行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频度加强,资源实现了整合,彻底的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为构建统一内控体系,打破部门藩篱提供可能。
(三)强化岗位分工,明确责任。在构建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岗位分工,从业务部门入手,强化规范和约束。很多业务部门都是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甚至很多时候业务部门出现违规行为,最终逼着财务部门想办法,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财务部门压力较大,而且工作难度不小。通过施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的不同职能,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不仅如此,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将内部审计岗位和职能作用发挥出来,极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现象出现;第二,借力打力,规范各个制度和流程建设,明确责任,领导着要充分的认识到内控体系建设之后,事业单位的规范和流程制度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大范围的提升,追责制和岗位职责深化落实到实处,责任明确到个人,各自推诿责任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例如,事业单位的项目中签字的人多了,虽然流程看上去繁琐了,但是知晓的人多了,签字的人多了,徇私舞弊的人就少了,个人利益主义就会大范围得到收敛,这对于事业单位反腐、提升管理,推进其更好的为民服务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之后,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积极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是从实务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事业单位采取何种手段和措施,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