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泽 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
中华戏剧作为中国的瑰宝,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要了解到,这是一项长久的百年工程,要常抓不懈。戏剧表演和演奏的重点在于基本功,所有这些都要从孩童时期开始抓起,因为这是学习戏剧的黄金时期。因此,目前大力培养儿童等青年一代对戏剧的兴趣,将戏剧文化传承下去,让新一代能够热爱戏剧,主动学习戏剧,成为戏剧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
2008 年起,教育部决定在10 个省市的200 所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这一政策,推进了通过教育方式来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实现全方位地实现素质教育[1]。此活动开始后,天津哈密道小学便开设了京剧课,学校邀请了天津京剧院演员为学生们表演京剧《智斗》,让京剧走进校园。
中南民族大学也陆续开设了京剧课堂,邀请了各个行当的专家亲临授课,在高校课堂演绎《霸王别姬》。青年老生演员马力、知名京剧演员丁晓君、青年丑旦演员谈元相继走进校园,教给学生们学习武大郎折子戏、矮子步。学生们在京剧课堂上兴趣十足、认真学习训练。丁晓君老师在课堂中也给学生们演唱起《霸王别姬》,让学生们在惊叹的同时,更加增加了对于京剧的热爱。
郑州大学邀请了河南省豫剧院青年团演员吴素真进入大学讲堂,给同学们分享戏剧魅力,并现场让同学们近距离的观赏和学习戏剧。吴素真教授学生们学习戏剧的水袖功,深受同学欢迎。在吴素真表演时,课堂氛围欢快轻松,学生们感受地方戏的魅力,在学习豫剧时释放学业压力,学生们情绪高涨,氛围热烈。可见,戏剧走进校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戏剧的魅力,并学习戏剧的相关基本功,同时也能够愉悦身心。这样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戏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戏剧文化走进年轻一代的视野中。
近年来,中国各地也涌现出不少戏剧童星,大多是从两周岁到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戏剧的热爱和坚持。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在戏台上优秀的表现都表明了我们多年来普及戏剧的努力卓有成效。但在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儿童剧的表演大多都是经典的戏剧片段,在表演时缺乏创新[2]。同时,由于孩子们年龄过小,不适宜引入过多的男女情感戏,否则会影响孩子们的童年成长生活,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出现早熟现象。
童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在整个生命中最无忧无虑、最天真、最快乐的时光。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天真无邪,生活中充满童真童趣,每一天都应该快乐成长,但若因为传承戏剧进行戏剧相关的训练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将会得不偿失。
在培养儿童剧的戏剧小演员时,应当注意到提高孩子们对于戏剧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够使孩子们在戏剧文化的演绎上走得更长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当选用不同的戏剧题材,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要从幼儿园起就以孩子们关注的喜爱的事物来培养孩子对戏剧的兴趣。从童话故事、现代音乐等入手,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一个人从在孕肚中受到的胎教到儿童、少年、青年、壮年等各个阶段、各个转折点,所需求的知识和能接受的知识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应当在学生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引导,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在不断加强戏剧知识的传授时。作为戏剧工作者,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所关注、喜爱的故事为主,加工改编创造成戏剧、儿童剧,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将童话世界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演绎,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既能够培养小观众,又能够保证学习戏剧的乐趣。让儿童剧像故事书一样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因此,创新在此必不可少,应当根据孩子们所关注的童话故事人物,事物等进行改编,形成正能量的儿童剧。
处在全国非一线城市的文艺演出团也应当在完成每年戏剧创作后,去创作、排演一些儿童剧,献给给小朋友,这样才能够切实承担起戏剧艺术传承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们成为戏剧的忠实观众,避免戏剧观众断层[3]。在这里也应当注意创新,将现代剧与传统戏剧相结合,将儿童故事进行改编,用戏剧的形式将孩子们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故事所展现出来,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们对戏剧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创新性的生产儿童剧本,对于文艺作家,戏剧作家等十分重要。这关系着孩子们对戏剧的认识和兴趣,关系着中华戏剧的传承和发扬,应当多多创造让孩子们走进戏剧的机会,在观看戏剧和学习戏剧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文艺气息。
戏剧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要做好文化传承,就要让戏剧走近孩子们的视野中,培养起孩子们对于戏剧的兴趣,不能导致戏剧观众的断层。因此应当从音乐剧入手,多带孩子们去听、去看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应当加强创新,多设计些与儿童生活和童话故事、儿童故事紧密结合的儿童剧,能够孩子们观赏戏剧的同时,明白相关的哲理,并感受戏剧的魅力,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去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