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位相称:从“管鲍之交”谈起

2020-01-17 02:35蒋青林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子纠鲍叔牙齐桓公

蒋青林/文

◆ 《大鹏扶摇:国学选人用人智慧》系列之十二

古代选聘人才奇招趣谈

人事工作无疑是组织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必须慎之又慎。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演变过程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知人善任的经验,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历经了时间考验,得以流传至今。“人位相称”的理念一直占据着相当突出的地位,不同位置对人才有不同要求,在德行方面,在才能方面,等等。如果德能都符合相应条件,那么选用工作就算合格了。相反,“德”与“能”与岗位不符,将会出现不良后果。东汉王符在《潜夫论·忠贵》里尖锐地指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说得全面一些,将某些德能欠缺之人扶上显贵之位,不仅会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也会让为官之人自身遭遇灾祸。按理说,“人位相称”应当是选用工作常识,可令人难堪的是,往往越是常识越是遭到忽视。好比吃饭,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食物本身的营养、味道等。可是后来简单的事情越变越复杂,譬如要讲究周边的环境啦,饭店的档次啦,碗筷的精致啦,菜肴的美观啦,服务的周到啦……讲了一大堆之后,却将食物本身的品质摆到非常次要的位置去了,甚至直接忽视了。乍一听,似乎是个说笑,但在过往的历史当中,无视人才德能的现象确实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令人痛心疾首。回归事物本原,说起来“本应如此”,而在实际当中真正做到殊为不易。当然,中国历史也有许多重视德能本身、强调人位相称的真实案例,值得我们去重温和反思。

古代选聘人才奇招趣谈

“管鲍之交”的典故可作为经典案例来阅读。管仲与鲍叔牙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真挚友谊终生不渝。“管鲍之交”特别之处集中体现于一点:鲍叔牙自始至终相信管仲的为人与才能,并竭力推荐管仲,为其谋取高位;管仲在时时处处接受鲍叔牙的帮助之后,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至死都在努力阻止鲍叔牙升至过高的官位。乍一看,上面这段话似乎有点绕,让人有点懵。如果看完“管鲍之交”故事之后,我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会更加明白“人位相称”的丰富含义。

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就相识了,而且交往甚密。管仲早年命运多舛,事事不顺。俗话说,人穷志短。管仲在穷困潦倒之际,也就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做了不少比较出格的事。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多多少少也赚了点。在分成的时候,管仲做了些手脚,自己多拿多占了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就装作没看见。不仅如此,鲍叔牙还想方设法为管仲谋些差事,让他多挣点以补贴家用。但管仲又搞砸了,弄得灰头土脸,没法向鲍叔牙交差。鲍叔牙知道之后,呵呵一笑,不仅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好言好语安慰他。管仲三次出去做官,三次被君主赶了出去。鲍叔牙只是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时机,并不是管仲自身没出息。还有更没面子的事,管仲曾三次参与作战,全部战败,而且每次都当逃兵。鲍叔牙不觉得管仲是贪生怕死之辈,而认为他上有老母,不忍心撒手先去。

“管鲍之交”的高潮出现在比较戏剧性的时刻。两人后来各自选择了主子,管仲为公子纠服务,鲍叔牙则投奔了公子小白。当时齐国的接班人不明确,大家都担心会在交接棒时发生争执。管仲、召忽陪着公子纠逃亡鲁国,鲍叔牙则陪着公子小白跑到莒国去了。担心不是多余的,齐国果然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杀,齐国没了君主,一场抢夺接力棒的游戏开始了。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一得到消息,都立即撒腿往齐国赶,因为谁先到达,谁就有可能捷足先登君位。于是,问题产生了,鲁国距离齐国远,而莒国距离齐国近,也就是说在鲁国的公子纠是不可能跑赢在莒国的公子小白的。管仲旋生一计,就是带人在路上拦截公子小白,不让他提前回到齐国。想好了就干,管仲带人潜入莒国,在公子小白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待目标的出现。公子小白果然路过了,坐在马车上,心急火燎地往齐国狂奔。管仲凝心静气,等公子小白驶近了,忽地起身,弯弓搭箭,一箭正中目标。只听见公子小白惨叫一声,顿时瘫倒在马车上。管仲见状,认为公子小白必死无疑,也不再追赶,兴高采烈地回到鲁国报功去了。既然公子小白已死,那么再也没人与公子纠争夺君位了,公子纠一行就神定气闲地从鲁国不紧不慢地赶回齐国。不久,他们得到消息,公子小白已经事先回到齐国,登基成为齐国新一届最高领导人,是为齐桓公。公子纠万般无奈,只好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再次返回到鲁国。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公子小白命不该绝,管仲那一箭确实射中了他,但是被衣服上的腰带铜钩挡住了。公子小白天生就有高超的表演艺术,他顺势向车上一倒,装作死去了,连陪行人员都以为主子命丧黄泉了。

齐桓公即位之后,开始肃清敌反势力,他向鲁国点名要抓捕要犯公子纠、召忽和管仲。迫于齐国强大实力,鲁国不敢再给三名“政治犯”提供庇护,于是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知死期已到,就毫不犹豫地自杀殉职了。管仲心想就这么死了,那岂不是亏大发了!啥事也没干成,就给一个倒霉鬼公子纠殉葬?本人才没那么傻呢!再说了,好兄弟鲍叔牙现在正是齐桓公身边的红人,他肯定不会见死不救哇!鲍叔牙美言几句,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呢!于是,管仲厚着脸皮,任凭鲁国人怎么羞辱他,他就是不肯来上一刀痛快的,鲁国人只好将他给关押起来。正如管仲所料,那边鲍叔牙开始像唐僧一样整天在齐桓公耳边碎碎念,说管仲可是难得一遇的大人才,您用了他,齐国就会强大起来。齐桓公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这小子想一箭射死本王,他是仇敌,寡人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可是鲍叔牙吃了秤砣铁了心,语气更加坚定,他说管仲也没做错什么呀,他待奉公子纠,当然死心蹋地给他办事喽!管仲是大忠臣啊!现在他原来的主子死了,正是我们将他争取过来的大好时机啊!齐桓王听后,觉得鲍叔牙说的也有道理,于是沉默不语了。鲍叔牙趁热打铁,赶紧又给齐桓王戴上一顶高帽说,您是贤明君主,胸怀天下,应当不会记私仇吧!更何况您雄心勃勃,想要成为一代霸主,君临诸侯!没有管仲这样杰出人才的辅佐,您的想法很难实现啊!齐桓公听毕,立马觉得浑身舒坦,示意鲍叔牙啥也别说了,赶紧将管仲给弄回来,不要让鲁国人给整死了。鲁国知晓齐国使者来意后,非常乐意地将这块“烫手山芋”扔了出去。鲍叔牙打听好管仲归国日期,亲自到郊外迎接,给他解除刑具。齐桓公也说话算话,高规格地迎接了管仲,并将他安排在了高位,级别高于鲍叔牙。后来,齐桓公将国政交给管仲打理,尊称管仲为亚父。管仲也不负众望,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日隆,齐桓公也得以成为声名显赫的霸主。

古代选聘人才奇招趣谈

“管鲍之交”难能可贵的是两人友情得以善始善终。管仲协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也印证了鲍叔牙非同凡响的识人眼光。对于受恩人而言,管仲总得为鲍叔牙做点什么吧?知恩图报,人之常情嘛。管仲还真的特意做了一件感恩之事:坚决不同意将国政大事移交给鲍叔牙。管仲患了病,日益沉重,眼看快不行了。齐桓公亲自前往探望慰问,嘘寒问暖一番之后,他就开始谈正事了。齐桓公说:仲父您已经病成这样啦,我也就不忌讳啦!在您之后,我该将国政大事托付给谁呢?管仲虽然病入膏肓,但神志还是清醒的。他有意试探一下齐桓公的口风,回答道:您想交给谁呢?齐桓公也不再拐弯抹角,说可以交给鲍叔牙吧。管仲一听就急了,立即反驳说:别,别,您千万不要!鲍叔牙为人很好,又廉洁又贤良,喜欢结交像我这样的朋友。但是他这个人眼界相当之高,对他人要求也是严之又严。碰到德才不如自己之人,他就不屑与之为伍;知道别人犯了过错,他又会死死记住,终身不忘。您如果让鲍叔牙来治国,他就会说您这个不是那个不是,同时他对百姓也会提出过高要求,要不了多久,老百姓就会不高兴的。到那时候,您就会同他闹得很不愉快啦!齐桓公沉思良久,认可了管仲的意见,后来也就没有提拔鲍叔牙。

“管鲍之交”非常耐人寻味,也能启发今天人事工作的思路。针对某个位置,要力推某个人上去,同时要阻止某些人觑觎,当中主要的原则就是“人位相称”。如果某个人适合,不管他是亲密的朋友,还是曾经与己有过节,甚至是仇人,我们都应着眼组织整体,积极主动将他推荐上去。反之,只要不合适,无论是谁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即使自己不方便发表看法也要保留意见。某些时候,当我们面对权势,或是人情关系,准备违心将位置当作礼物送给特定之人的时候,我们要回想一下“管鲍之交”的旧事,然后对自己说上三遍:我这样做,不是成全他,而是害了他!重温经典,其意义大概也就在于此吧。

猜你喜欢
公子纠鲍叔牙齐桓公
管仲相齐的“阴谋论”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鲍叔牙与管仲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猛虎”一声吼
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0年5期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
打造第一手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