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一
(哈尔滨市人防办8751工程管理中心,哈尔滨 150001)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稳定整个社会经济的根基,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专家开始投身于养老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中来。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峻,加快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步伐俨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承担较多的工作职能,涉及的领域相对较为广泛,在加上分类改革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致使多头管理成为普遍现象,混编、超编、借编等问题经常发生,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在推进参保缴费登记上也就相对较为迟缓。部分事业单位因从事的是生产经营活动,在人员招聘和工资福利上都早已施行了企业化改革,单位可自行决定员工的引进与流出,使超编问题愈加严重。如何在编制划分上充分体现出公平性并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则成为了相对棘手的问题。顺利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已成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的前提条件。
从短期的发展形式来看,自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养老保险改革至今,许多员工都感觉到自身的福利待遇有所下降,造成这一观感的最大原因在于工资制度改革没有同步执行,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却被迫提高,以至于个人能够支配的收入明显下降,员工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行。从长期发展形式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后,养老保险从原来由财政保障模式转变成为不确定的企业养老保险模式,以至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参保意愿不够强烈。特别是临退休的员工,面对过渡性养老金转换标准的尚未可知以及编外员工尚未解决同工同酬、同制同权等问题,这都成为了阻碍养老保险改革的一大掣肘。
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机关事业单位视为缴费资金的补贴与过渡性养老金都将转换为成本,这笔支出对于政府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尤其是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赡养率的持续升高,都给政府的财政支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若从单位自身的角度对养老保险改革进行分析,则可以看到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不需要承担养老保险开支,补缴的养老保险可以做记账处理。但对于非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而言,除了缴纳的养老金以外,还需要结算产生的一次性费用,这就加剧了超编机关事业单位的压力,由谁来出这部分费用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单位自身,需要承担的养老保险改革成本都已经成为了阻碍养老保险顺利改革的重大难题。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改革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够明确,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如何兑现、转换、运营,这些问题都给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参保带来了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参保热情。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关系在转移与衔接上缺乏一个相对合理的操作方式,事业单位的员工在调出以后如何接续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对编制管理工作实施规划,这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做好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对自身的社会功能加以明确,改变那些不符合机关事业单位性质的分类。对于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上遗留下的超编问题应给予一定的过渡政策,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切不可“一刀切”。编制管理的本质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产物,对于如今的市场经济而言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为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性和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取消现有编制。
有效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保险上的偿付能力,引进职业年金是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有效办法。为避免出现职业金收支不平衡和收益率过低等问题,还可以从拓宽养老保险筹资渠道和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两方面入手,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比如,在养老保险的管理上,加拿大采取了信托运营的方式,在保证养老保险安全性的同时,通过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为养老基金提供补充。为实现职业年金的收支平衡,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健全精算制度,有效提升员工对养老保险改革的信心。
提供完善的配套机制是解决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要对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等补偿机制进行明确,详细解读相关政策,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对于在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需要自筹资金进行补缴且金额相对较大的机关事业单位,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性和财政性支持,尽快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对养老金的补缴。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性,加快养老保险的改革步伐,使其能够迈进更深的操作层面,就必须要完善配套政策,并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等工作进行积极探索。
虽然养老保险能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基本经济来源,但却无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尤其是很多人都将老有所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养老保险上,并没有对养老保险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必须积极转变对养老保险机制的观念,构建多重养老渠道,形成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等新型社会理念,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持续推进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和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为养老保险双轨制指明了方向。但因受到编制、成本等诸多问题的制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尚未进入到操作阶段,改革的全面贯彻落实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制的并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前提。在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建设的今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