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亚林
世间的技艺,往往令喜爱者乐此不彼,废寝忘食却甘之若饴,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
制茶也是这样,一名好的制茶师,从手握原料开始,就会在头脑里设计出干茶的模样,继而通过火和力的运用,水的散失,形的塑造,最终制作出色香味形趋于完美的作品,完成一次人与茶的心灵对话。至于付出的汗水和流逝的时间,都化成了心里美美的成就感。
我喜欢制茶,更喜欢把制茶的技术向与茶有缘的人进行传导。
西秀是古老的茶乡,古茶树在乡间地头随处可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对保存较多、较集中的主要在岩腊乡,但是这一宝贵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岩腊乡依然是全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贫困乡。
2016年11月,我向组织申请,到西秀区岩腊乡挂职,任副乡长。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茶产业工作。再具体点说,就是通过对岩腊乡的古茶树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引导全乡的茶产业发展。我想通过茶,为群众脱贫做出贡献。
到了岩腊之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首先在古茶树最多的青杠坡村,开办了有50名村民参加的培训班,和安顺职院的张钺老师一同给学员讲课,还带着学员到茶产业发展得很好的湄潭县、凤冈县参观学习,一下子,学员们的眼界就打开了,对那些曾经熟视无睹的茶树,有了全新的看法。
2017年春节过后,一名学员来找我:“李老师,我要做茶。”我看着这位学员,已不算年轻,目光中却透出一丝坚毅。便给她说,做茶很辛苦。她说不怕苦,她相信老师们说的,要亲自带头,通过茶叶改变青杠坡的贫困。随着进一步交流,我知道她叫李兴娥,是从北门蔡官镇樟树寨村嫁过来的,她虽然从来没做过茶,但她母亲是樟树寨的制茶师,从小便看着母亲采茶炒茶,她有信心学。
于是,我们说干就干,买了一口电炒锅,置办一些必要的工具,在李兴娥家的二楼,腾出一个房间,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就这样诞生了。
从此,这间作坊,就成了村里的实操教学基地。教者倾囊相授,学者苦心领悟,慢慢的,学员们制茶的技艺开始像模像样;慢慢的,每天夜里炒茶,作坊窗户都向外散发出沁人的茶香;慢慢的,到家里买茶的客人越来越多……
到了2018年4月底,市里在关岭县举办全市手工茶制茶大赛,李兴娥同学获得了现场卷曲形绿茶制作冠军,送去的红茶茶样,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2019年,光荣地获得了全市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的岩腊乡,已经新植了茶园六千亩,青杠坡村也建起了茶叶加工厂,李兴娥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了商标,我仿佛已经看到,那一片神奇的树叶,已经点燃乡里脱贫致富的希望。
安顺旧州古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全国各地游客喜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李亚林指导学生制茶。
古镇的地方特产和人文古迹,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其中,安顺府志上记载的旧州小锅茶,以“制法精良,色香味俱佳,为茶商所喜爱”,更是为旧州的魅力增添了浓墨重彩。
近年来,一些专业人士,为传承小锅茶这一历史名产,为了自主创业,在旧州古镇里,开设了几家小锅茶店,让游客们在小锅茶的制作中,体验匠心,在小锅茶高远的香气和醇厚甘甜的滋味中,畅享人生,颜维雯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
颜维雯是安顺职院茶学专业的大学生,今年三月,在旧州西街,开办了一家旧州小锅茶店,通过收购当地群众采摘的鲜叶,制作小锅茶,供游客品尝和购买。由于她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我今年重点对她进行了提高指导。主要是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原料的制作心得,详细对她进行讲解和示范,并对她制作的成品,多次进行评审和分析总结,就这样反复的练习,终有所成,每次茶店炒茶的时候,都会有大批中外游客闻香而来,聚集围观,拍照留影。
2019年9月底,在镇宁县举办的全市手工茶制作大赛上,颜维雯同学力压群雄,以出色的实力,夺得卷曲形绿茶特等奖,明年五一,将戴上五一劳动奖章。这个学生,即将成长为把旧州小锅茶发扬光大的又一名生力军。
结束这些文字的时候,季节已经入秋,但我相信,每个做茶人,都在等待着春临大地,正是那一年年的春暖花开,茶吐新翠,茶人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技艺,一年年的装点着这个世界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