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吃了一顿夜宵,结果想太多

2020-01-17 01:58曹亚楠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宵夜大叔广东

文/本社全媒体记者 曹亚楠

2019年的年末,到广东去采访,先后去了中山、佛山、广州三地。某天晚上被访人飞机落地回来,就赶紧做了个采访,聊得投机(主要是我认为广东人异常的周到和热情),于是约了一个夜宵。

南北方对于这个夜半吃的饭叫法也不一样,有“宵夜”和“夜宵”两种。这个差异早有认知。从中国汉字文化来说,夜宵属于名词,宵夜则属于动名词,另外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宵夜属于生活当中的一种口语,而夜宵属于标准普通话的称呼。用广东话来讲,也是夜宵。

想起年中的时候,《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9席,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南强北弱”的局势过于明显,我在这顿夜宵上亲身悟出了原因。

先从南北差异论起,这顿夜宵吃的是广州传统的大排档,从店面风格来说与北方无异,市井之中带着温暖又放肆的气息。环视一周,发现吃夜宵的人还是略有差异,北方夜宵大排档上坐的大叔比较多,三五好友,高谈阔论。据我生活所见,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局限性,大叔们一般略胖。而这顿夜宵周边桌旁坐的人却几乎是“瘦子”,以家庭为单位的比较多,吃得相对温馨淡然。

与同行本地姑娘说起这点,有了一个结论,若是论胖瘦应该与饮食差异有关,北方人夜宵大都是以撸串为主,配上些凉菜,甚至辅以面食。这顿宵夜我们没有点单,店老板上的是拿手特色,以清蒸、炖汤、砂锅粥为主。不管怎么说,我在北方几个城市的夜宵中从没有看到朋友点上一锅或者一碗粥。若以菜品论价格,总体来说,南方客单价应该要高于北方。

若是论从这顿夜宵还读出了什么不同,还有。南方比北方更适合发展夜经济,暂且把这种大排档夜经济称作“户外夜经济”,北方的“户外夜经济”往往在夏季比较旺盛,一入夏,夜晚的风都带有烧烤的气味,凉习习的风卷走一天的湿汗味,能在户外撸串肉配上让人“嘶哈”的啤酒,想想都是很解压的一餐。天稍微凉点就没这个意思了,串一经风吹,再也没了那个冒着油花的香味,再烤一次,吃着干瘪,再则,老板娘也是不乐意的。所以“户外夜经济”的贡献者们早早地撤了场,等待来年再战。

南方不一样,还说广东,我在的那两天刚好天气回温,这种感觉不是春天的暖,也不是夏天的热,是独有的乍暖还寒略微青涩的暖混杂着带有一丝撩拨的冷,加上这一次,我在广东的四季里都吃过夜宵,感觉各不相同,但场面一直是热闹的。

除广东之外,我曾热衷于在海南的晚上吃大排档,因为大排档上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气息,你能在这里知道旅游攻略上找不到的小众景点,也能听到知乎上看不到的本地怪谈。海南的户外夜经济应该是最为沸腾也最为持久的,跟天气一样。

曾认识一对干大排档多年的中年夫妇,一路辗转河南、安徽、北京、上海多地经营,最终选择留在上海,他们说得直白,上海人多,消费高,就是赚钱。

这么说来,夜经济南强北弱,除去南北方饮食差异,习惯差异、气候差异,还是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水平,夜经济已经成为城市软实力的代表,“灯光下的潜力”还将被继续深度挖掘。如果说,过去多年划分为夜经济1.0,那2020年,不少城市夜经济发展将要正式进入2.0版,南强北弱的局面会不会改写呢,不好说,毕竟以北京为首的北方城市,正在根据城市特色进行努力布局,这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宵夜大叔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失眠的熊大叔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仲夏夜之梦
买宵夜
担心
广东舆情
买宵夜
梨大叔说错了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