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萍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一直都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数学知识的解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在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都比较低。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系列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一般来讲,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无法顺利解答数学习题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智力的发育,甚至長期在这种学习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会有所降低,从而给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困难。为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老师必须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以此为学生自身的成长带来帮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
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教学内容也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优化调整。由此带来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只有明确认识这些教学困境,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老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一味地给学生讲述,却并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老师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去应用这些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新的数学知识。
(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
一直以来,数学在各个阶段都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数学知识中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解答一些数学题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困难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三)过于采用题海战术,忽略学习本质
数学这门课程的展开,最重要的是能够借此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善学生的逻辑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却忽略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本质,采用题海战术,只是带学生解答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数学习题的多样性,让学生面对稍做改动的问题仍无法应对。
二、加强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路径探索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是数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和改善,他们自身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变化。那么,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应用各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中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也是可以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数学知识的另一面,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要保证学生遇到这类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首先要帮助学生奠定他们的基础知识,采用思维导图细化长方形、正方形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特点,再结合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对它们的认识,以此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现如今,互联网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教育事业担任着对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课程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促进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例如,《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统计方式进行合理应用,就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呈现形式下,让学生进行观察,哪种统计形式更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来他们要获得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这两种统计形式的特点。再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有效认识。
(三)展开小组合作教学,全面改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下,对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有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出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全面地改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测量》数学课程内容在学习后,要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不同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去完成对某个实际物体的测量。测量过程中,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准备测量所需要的东西,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和完成。这样一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让同学互助友爱,共同进步,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最终需要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里的问题。作为教学就要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更丰富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