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途径 培养地理实践力

2020-01-16 07:42柯锦香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活动教师

柯锦香

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本地学校客观现实及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校园观察、绘制、宣传竞赛、模拟实验等地理活动;借力乡土资源开展野外考察、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地理活动;依托家校之力、创新研学旅行等方式拓展课外途径,挖掘校园内外适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素材,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培养;课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61-02

地理实践力注重的是地理课程的实践学习方式和地理学的实践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所以提升地理实践能力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结合课程及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演示、音视频模拟、填绘图等活动,渗透实践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要结合本地学校客观现实及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宽课外渠道,增加地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与自然环境,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探索世界,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地理活动

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当地的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师带学生外出规定得比较严格,校园便成了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善于寻找并积极挖掘校园内的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开展校园地理观察活动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校园环境虽小,但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要素,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校道与教学楼的布局、天文现象、日出日落、气候及地理园、仪器室的地理模型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进度及课程内容,确定观察的内容、目的及要求,指导学生观察,让在带着地理问题去观察、探究,并做好记录。比如,在气候影响自然带植被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植被情况,如观察植物的外貌特征,判断不同植被的类型,观察校园内以什么植被类型为主,思考植被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进而再观察同一类型植被长势的不同情况,思考其与局部光照的关系。经常引导学生在最熟悉的校园环境里用地理眼光去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时抓重点、多对比,通过长期的地理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意识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开展校园地理绘制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教具,如制作地球仪、坎儿井、地形模型、模拟地球运动等,或者指导学生绘制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思维地图、学校平面图、地理漫画等。在完成地球运动的教学后,可让学生利用乒乓球、胶布、橡皮泥、白纸等材料绘制立体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这样便将手工制作与绘图活动联系起来,寓教于乐,使地理学习更有乐趣。无论是制作地理简易教具还是绘制地图,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地理事物,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动手动脑去解决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三)开展地理宣传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充分利用黑板报、学生作品展示区、教室、走廊、地理活动室等校园空间资源,宣传相关地理文化或展览学生地理活动作品,营造浓郁的地理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眼观、耳听、脑思、手做,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演讲赛、诗话地理、手绘地图、地理摄影、设计环保宣传语等活动,挖掘学生的地理潜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语言表达及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四)开展地理模拟实验活动

地理模拟实验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地理过程,有计算机虚拟实验与实物实验两种。计算机虚拟实验活动比较适合课前,教师准备好后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物实验活动是模拟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侧重学生对直接经验的获取,学生更有兴趣,印象更深,更易理解。实物模拟实验道具一般选择学生身边成本低廉且易得的生活用品,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较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实验项目,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参与设计,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地理创新实践能力。初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模拟板块的运动、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坎儿井、地球的运动、地上河的形成等;高中教师可安排模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温室效应、热力环流、水循环、太阳高度角的测定、土壤类型与性质的测定、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等实验活动。

二、借力乡土资源,拓宽培养渠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区域都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與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等人文要素的综合体,也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服饰、古迹、语言、宗教、民俗,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较熟悉的、距离较近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一)开展乡土野外考察活动

野外考察是指到野外对地理环境进行观察,是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南靖县(以下简称“本县”)山清水秀,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各中学的校址基本都靠山近水,方便学生考察家乡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情况。以考察本地紫荆山为例,该山在县城内,已建成公园,基础设施较完善,距离近且安全,方便县城学校组织考察活动。确定考察内容:爬山路线选择与坡度的关系、野外方向的判断、地形部位与地形类型实际景观的判断与欣赏、主要岩石的类型、土壤类型的判断与酸碱度的测量、自然植被主要类型的判断及植被垂直变化的观察、山麓与山顶气温差异的测量与直观体验、沿途人文景观的布局特点、领悟人地和谐之美等。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沿途拍照并做好记录,教师要适时指导讲解;考察后整理资料,在班级组织展示并点评。这样以当地真实环境为教学场所,直观亲切,能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也能提升其创新力与地理实践力。

(二)开展乡土调查研究活动

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学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及其他人文地理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开展乡土调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活动按自愿原则划分小组,提出问题、设计选题、调研准备、设计方案、搜集资料、实地走访、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展示交流。通过活动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信息获取、调查及问题处理能力。学生对本县工业、特色农业(如兰花种植业、香蕉种植业)、富美乡村、环境问题、风土人情、旅游等有过调查,并在各级研究性学习比赛中获奖。接下来以本地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为例谈谈学生的做法,研究小组活动如下:(1)成立小组,选举组长。(2)确立主题为“虎伯寮自然保护区对南靖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价值的调查”。(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及对保护区的认知程度,探讨自然保护区对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并对如何发挥保护区优势、提高中学生生态道德提出建议。(4)小组成员讨论调查方案。(5)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进行调查与搜集材料:①设计调查问卷,提出15个问题,在校门口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填写,并将问卷当场收回;②就自然保护区对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这一问题采访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员;③分工通过网络或图书查找资料。(6)整理分析材料,从保护区管理局、学校方及中学生的角度来阐述建议。(7)制作课件进行班级展示。

(三)开展乡土参观访问活动

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气象站、植物园、天文台、博物馆、工厂、乡村等地方参观,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获得相关的地理知识并验证地理原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依托家校合作,创新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升华,让学生用地理眼光对地理事物认知体验,体会“学而实践,知行合一”的意义。但考虑到时间、经费、安全及协调等实际问题,地理教师单独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难度很大,所以可以借助学校与家庭之力,创新研学方式。

(一)借机学校实践活动,开展地理研学

响应教育部倡导的“研学旅行”号召,学校每年会组织一两次到附近的拓展基地进行涉及多学科内容的研学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可以借机开展地理研学活动。教师要提前了解基地的环境特点,结合总体活动安排,挖掘地理素材,设计好地理研学清单。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转变成地理能力。本县学校组织了学生去漳州市东南花都、天福茶学院以及本县土楼德育基地。以漳州市东南花都实践基地考察为例,安排的地理研學内容是:实地考察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了解现代农业的种植方式与优缺点;通过检测土壤pH值、温度、湿度,了解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研究自然环境条件、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借力家庭旅行活动,创新研学方式

现在很多家庭会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带孩子去旅游,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让学生自己来安排衣、食、住、行、游、购等活动,借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可以事先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研学培训,指导学生确立研学旅行的共性目标及自主研学的方法。比如:学会使用手机App导航工具,安排行程路线、选择交通工具;使用相关手机App购买车票、购买门票、识别植物等;观察记录旅游地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色,感悟因地制宜的和谐之美;学会从地理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撰写游记。鼓励学生适时与教师、同学分享,探讨发现的地理问题,产生思维碰撞,促进地理能力的养成。

地理教师是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及评价者,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挖掘校内外适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素材,学习并利用专业书籍及网络相关资料,借鉴同行的活动经验,拓宽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丁继昭,贾诗琦.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是”与“非”[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7):8-10.

[2]林 芝.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研学活动教师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研学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