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现状探析

2020-01-16 07:39王雪凌
文化软实力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立德树人新时代

[提要]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具有育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等重大价值。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验,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前,加快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育人方向;二要坚持中国特色,彰显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鲜明个性;三要因势而新,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四要提升理论研究质量,加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立德树人;中国特色;新时代

[作者简介]王雪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大学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是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文化、推动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化则是大学的灵魂与根基。因此,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

一 大学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大学文化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大学文化的价值决定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是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大学文化”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深入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从大学文化形成的角度进行界定,提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有的学者从大学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进行定义,指出“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有的学者从大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角度进行定义,认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还有的学者从大学文化的构成进行定义,认为“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大学文化主体与客体在人类已有的文化基础上长期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根基,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这一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相对于其他社会单位或其他教育单位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它是针对大学而言的区域文化。正因为如此,大学文化是与其他社会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种文化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

2.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的教师与学生。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创造的,这其中包括大学的教师、学生及所有大学管理者。但其中教师与学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创造者,也是大学文化的践行者、体现者。一所高校独特大学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薪火相传。

3.大学文化是在大学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精神导向和追求,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大学办学实践。一个学校的办学实践越丰富,大学文化就越丰富。正是在办学实践的过程中,大学文化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4.大学文化是一个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的有机整体。其中,精神文化是广大师生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价值目标;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日常行为的表现形式;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师生言行的准则;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四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5.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从结构层面包含多个层面。其中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形式,而其他层面都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培育大学精神。

(二)大学文化的价值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社会文化中的优质文化,具有育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等重大价值。

1.教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文化的熏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大学文化的首要功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潜在的和持久的。大学文化一经形成,就会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教化人、感染人、陶冶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品质、思想情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凝聚共识,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精神内涵,凝聚著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统领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学文化是最能凝聚全体师生的共识,为大学发展提供凝聚力、向心力与创造力,引导师生支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培育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中国智慧的大学文化,成为大学生命力、竞争力重要源泉。”

3.传承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传承已知,探索未知是大学的使命。传承创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功能。大学是传承创新知识的地方,也是信息汇集、文化交融的地方。大学师生思想活跃,富有批判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开拓,他们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感性较强,使大学成为时代的晴雨表,最先感受人类社会以及宇宙空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这使得大学文化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不断推出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发出代表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文化旗帜。

二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把握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这些基本现状,才能更为有效地加快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

(一)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始终强调文化育人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高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推动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推动了高校立德树人落实见效。近些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很多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例如,南京大学致力于建设全国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实体化展列馆和全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数据库,引导师生在歷史与经典中品尝真理信仰的味道;东北大学构建起爱国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体系,将爱国红色文化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注重举办“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上述高校的这些文化建设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新时代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与作用认识水平的日益提升,不少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关活动、举办相关研讨会,等等,大大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年来,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千年学府湖南大学以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岳麓书院为依托,以“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为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40余门传统文化通识精品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高峰论坛等活动,传承弘扬“传道济民、经世致用”书院文化精髓,有力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再次,大学文化建设日益规范化。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大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自觉把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建立了诸如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等相关管理机构,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任务、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等。这为推动大学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最后,大学文化建设形式、载体更为丰富。新时代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有效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活动,强化相关理论研究,铸造大学文化品牌等,形式更为多样、载体更加丰富。比如,清华大学通过大力促进学生理论社团发展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武汉大学通过打造历史(校史馆、“珞珈山十八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校内红色遗存以及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建筑群)、艺术(万林艺术博物馆、冯氏捐藏馆)和自然(南极科考馆、动植物标本馆)三大“博物馆群落”来践行文化育人目标。这些都有效提高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感染性、实效性。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大学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推动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行,高校师生的文化修养水平不断提升。复旦大学成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学校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坚持党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营造了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普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实践证明,坚持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导,关系大学文化建设的性质、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新时代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大学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显然,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正确舆论方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大增强了大学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也确保了高校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第三,坚持育人为本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高校被赋予的众多使命和功能中,培养人才是根本。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以育人为本、为中心任务。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围绕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功不可没。

第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是大学文化建设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面对国际“和平演变”战略和国内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性。回望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才能扎根中国,不为西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左右,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五,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是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基本原则。传承创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功能。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动力、是活力。大学文化建设既要传承以往的、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又要创新探索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坚持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创新大学文化建设载体,开拓大学文化建设途径,引领高校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是大学文化建设保持自身活力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包括大学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大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外在的硬件设施建设,更需要内在的精神文化建设。然而,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部分地方和高校往往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发展空间和加强硬件建设等外在物质建设,而在文化精神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则相对不足,致使一些高校的大學文化受到浓厚“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教风学风浮躁等不良校风,这直接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扭转。一项对山西部分高校500名本科生的调研显示,“觉得校园环境虽美,但却很难让人有精神层面的感动,雕塑建筑等亦难引人思考”的大学生占比高达45.12%。同时,这一调查也显示,很多学生对自身活动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实用色彩和短期功利性目标,比如他们较为喜欢参加“各类等级与证书考试”“才艺类表演及体育类竞赛”等活动,而对学术讲座等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知识积累活动较为缺乏兴趣。

第二,缺乏个性化建设。不同大学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师资状况、管理模式不同,大学文化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大学文化建设要个性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校的定位出现了趋同现象,综合型、研究型大学遍地开花,使得大学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高度雷同。这就直接导致我国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而出现趋同化现象。以大学校训为例,根据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几所大学的校训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

第三,建设内容简单化。大学文化内涵丰富,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既要进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又要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环节,又要进行评估、反馈等环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实践中,仍有一些高校因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将其内容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例如,有的高校将大学文化建设等同于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艺术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活动而忽视经常性教育活动;有的高校将大学文化建设局限于打造校园建筑风格、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等外在物质建设而忽视内在精神追求;还有的高校则将大学文化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教学引导割裂开来,等等。所有这些都未将文化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更是很少对文化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大学文化建设内容过于简单化、片面化、机械化,其结果往往是大学文化建设陷入“形式主义”窠臼,导致大学文化育人功能难以发挥。

第四,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相呼应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较晚。近年来,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举行了一系列相关学术活动,产生了一大批关于大学文化及其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学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就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从研究内容来看,个案微观研究较多,宏观整体研究较少;从研究重点来看,对大学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其建设路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大学文化建设规律性总结成果较少;从研究深度来看,一般局限于经验层次,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从研究方法来看,虽能立足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但也存在一些机械地套用其他学科概念和模式的做法,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总而言之,关于大学文化建设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缺乏对大学文化建设现实需要的及时、有效回应。显然,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需求,大学文化建设实践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加快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加快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刻不容缓。

(一)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育人方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育人方向。坚持这一育人方向,引导大学文化建设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避免大学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唯此,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才能顺利有效推进。

我们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决定了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校是多种社会思潮聚集的地方,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其中有代表先进文化的社会思潮,也有一些代表庸俗、媚俗、甚至低俗文化的社会思潮。因此,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日趋激烈的新趋势,面对国内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呈现的新变化,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的大学文化,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否则,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要自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一,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標。它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偏离了这一方向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二,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青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极为重要。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外化为师生自觉行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唯此,青年学生才能健康成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得到落实。第三,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他对教师先后提出了“三个牢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根本还要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力举措,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中国特色,彰显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鲜明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坚持中国特色,摆脱对西方大学文化的盲目崇拜,让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与我国大学实际相结合,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大学文化的发展扎根中国大地,是加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当前,在一些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主张中国大学文化建设走西方大学文化建设的道路,一种是主张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前者依赖西方大学文化的移植,后者寄托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二者都脱离了当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是不可能办成功的。

大学文化代表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大学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每一所大学在历史、地域、结构、功能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也必然有其特定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其特殊的价值诉求,因而在文化上也应体现其个性和特色。一所大学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铸造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才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否则,这所大学也就失去了活力。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既借鉴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国大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扬弃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在海纳百川中充分体现我们的大学文化的鲜明个性,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大学文化。

(三)因势而新,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快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也要因势而新,不断改革创新,丰富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创新大学文化建设载体,防止大学文化建设简单化、形式化,提高大学文化建设实效性。

把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简单化、形式化为一些文体活动和校园建筑设计是狭隘的。因此,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社会实践,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组织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训校史校歌的育人功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校园活动和校园环境中,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营造培育蓬勃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更要把大学文化建设渗透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推动高校各学科承担其应负的文化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等等,不断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域。

多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互联网成为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赢得了未来。因此,推动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尤其要善于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一要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积极推进高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二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有效防范、安全可靠的管控机制,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大学生上网接受正确思想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提升理论研究质量,加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是对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概括,它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滞后于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文化建设发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质量,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推动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是十分有益的。加强新时代大学文化及相关理论研究重在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系统研究大学文化及其建设问题。大学文化内涵丰富,涉及的层面较广,涵盖的学科也较多。这就决定了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大型工程。我们可以从大学文化的基本概念人手,系统研究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等重要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方法、途径,深入探讨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其次,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进行理论探讨研究的科学方法。因此,我们要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大学文化及建设的理论研究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及建设的理论创新。

再次,善于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中国特色,也要积极从国外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汲取合理的有益的成分。我们应重视研究不同国家大学的不同文化传统和特点,借鉴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汲取国外大学文化研究的有益成果,以深化新时代大学文化及其建设的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立德树人新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