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冬,丁 菲,孙荣喜,汪加魏,刘兴平,张 露,黎冬明,吴南生*
(1.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南酸枣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045;3.江西农业大学 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4.江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又名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为漆树科南酸枣属,是较好的速生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多功能优良树种[1-2]。
南酸枣适应性强,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可作造林绿化先锋树种及经济林树种。南酸枣产业在赣南已成为优势产业,在“中国南酸枣之乡”崇义县,以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正逐步形成品种选育、嫁接育苗、造林、加工的南酸枣产业链[3]。但是,当前南酸枣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星、不系统的,且主要集中于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研究,基本没有病虫害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然而,在南酸枣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圃和人工幼林都会面临各种病害的危害,影响南酸枣正常生长、产量及品质,所以对各种病害进行系统研究并找出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南酸枣产量和质量是南酸枣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摸清南酸枣主要病害种类及病原,我们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内南酸枣基地进行了长期观测和病害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在南酸枣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有流胶病、根腐病和叶斑病,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位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四季较为分明,降雨和光照都比较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呈酸性,为典型红壤土,土壤肥力较好,排水良好。
调查对象为2010年定植于试验地的全部南酸枣树,株行距3 m×3 m,生长良好,其中实生苗和嫁接苗、雌株和雄株随机混合种植。
1.2.1 室外调查每年5—12月调查,调查时观察南酸枣的生长情况,做相应的记录,每1~2 个月调查1次,并同时采集病害标本,以待鉴定。
1.2.2 室内鉴定采用常规的鉴定方法[4],主要是根据病害的症状特征、标本切片镜检并查阅相关资料[5-15],确定病原。
2.1.1 症 状从树干树皮或伤口处流出粘液,粘液遇空气后变成黄白色胶状,尤其雨后发生更严重,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造成毁园(图1)。
2.1.2 病 原核果类果树流胶病是一种危害极大并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全球性病害[7]。经我们长期观测和切片鉴定,发现引起南酸枣流胶的首要原因是树体枝干创伤,如机械损伤、冻伤、日灼、昆虫为害等造成的伤口;第二个原因是真菌(主要是Botryosphaeriasp.)引起溃疡、腐烂、疮痂病等造成流胶;第三个原因是生理原因,如水肥使用不当、缺素等。
2.1.3 防治方法根据南酸枣生长特性,结合其它核果类植物流胶病防治方法[7-9]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树势:加强水肥管理,多施有机肥和K 肥,疏松土壤,使树体生长健壮,增强抗流胶能力。(2)避免伤口: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枝干伤口并促使伤口迅速愈合,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树干在初春初冬涂白,遇高温或超低温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日灼和冻伤。(3)化学防治:每年雨季发病初期细致刮除病斑露出嫩皮后,用石流合剂原液或石硫合剂与生石灰混合液涂抹1~2 次再涂煤油保护,同时间隔使用五氯酚钠、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及细胞分裂素进行综合防治。朱玉春等[8]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发现,使用树木梳理剂可有效防治树木流胶病。
图1 流胶病
2.2.1 症 状主要危害南酸枣幼苗,成株期也有少量发病。主要侵染危害根部,从须根开始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导致根系腐烂,影响植株正常生理过程,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死亡(图2)。
2.2.2 病 原通过对发病部位分离培养,发现有腐霉菌(Pyth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spp.)等多种菌物,这些病菌也是其它林木根腐病的主要病原[10-12]。
2.2.3 防治方法(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较肥厚、通风较好的宜林地建园,耕翻整地,并适期播种。(2)种子消毒:播种前,选择良种并在浸种时加入适量退菌特、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等药剂消毒杀菌。(3)苗床土壤消毒:深耕翻晒,也可使用敌菌净、多菌灵、乙磷铝等进行土壤消毒,防治效果好。(4)药剂防治:苗木感病后,可使用敌克松、多菌灵或代森锌等药剂灌根。
2.3.1 症 状南酸枣叶斑病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有时也危害叶柄和茎。植株的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而产生各种色泽和形状的斑点(图3)。
2.3.2 病 原引起林木叶斑病的病原有多种,主要是真菌,如尾孢属(Cercospora)、交链孢属(Alternari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等[13-16]。在采集到的标本上,我们切片镜检发现南酸枣叶斑病的主要病原是交链孢(Alternariaspp.),偶有其它病原。
2.3.3 防治方法(1)清除侵染来源:结合抚育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2)增强树势:加强栽培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增强植株长势,提髙抗病力;苗圃进行轮作;可与杉木、木荷、檫木等树种混交造林。(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嘧霉胺等。一般隔10~15 d 喷1 次,连续3~5 次,注意药剂要适时适量并交换使用。
图2 根腐病
图3 叶斑病(Alternaria sp.)
(1)本次调查发现的南酸枣病害在其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叶部病害。所以,为保证南酸枣的产量和品质,对于病害防治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长期防治机制,针对病害的发病特征、病原、发病规律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重视植物检疫,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使南酸枣的生产处于良性循环。
(2)本次调查采集对象单一、标本数量少,也没有做病原的致病性测定,因此这些病害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