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路径研究

2020-01-16 23:29王晓燕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思政

王晓燕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教师应在完成教学业务工作的同时,自觉树立课程思政意识,牢牢把握高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使高校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

一、坚持党的领导,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教师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率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主阵地。

(一)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

“十三五”期间,国家取得了改革、发展、脱贫等方面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可以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即将建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证明,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就能战胜各种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不断前进。大学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引领学生对中国发展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认识中国力量

2020年疫情突发,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一个月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三个月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人民团体主动担责,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下,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着很多新形势和新任务,作为大学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接触世界信息多,课程素材来源多,面对价值观多样性多,在筛选授课内容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高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把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心中。要通过课程思政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坚定“四个自信”,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2]

(一)将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历史纳入课程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经过28年艰苦奋斗,相继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党员人数也发展到400多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的强起来,党员人数发展到9100多万。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正确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坚实基础。

(二)将不同时期党的理论方针纳入课程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经过十几年经验教训的积累,终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能够不断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

(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纳入课程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关心全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这一点和西方政党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中代表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团结了全社会各阶层,把各阶层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军。这有效避免了西方政党竞选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四)将中华文化纳入课程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过历史长河,并迈向伟大复兴。历史上,中华文化多次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诞生了四大发明、儒家思想、道教思想等文化遗产,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上,中华民族也曾多次面临危机,但依靠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危机,更将中华民族扩大到了56个民族。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向世界提供了“中国之治”,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治理模式提供了信心,为新的世界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之治”对世界治理体系的贡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大学教师要通过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年轻人的新使命。通过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带领广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领悟新时期的新使命,履行自身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给高校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和开展什么样的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对高校教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工作中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薪火相传的奋斗者。

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学业上有本事、理想信念坚定的新一代。要让青年人认识到,坚持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要让继承发扬爱国精神成为青年人的奉献之道,让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成为青年人的理想之灯,让不忘初心的理想和奉献成为青年人的奋斗之源。让青年人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始终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能力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