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衔接关系探析

2020-01-16 22:12:40王高健上蔡县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环球首映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财政拨款应收款款项

王高健 上蔡县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政府会计制度从2019 年起实施,其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构,平行记账对行政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那些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业务,预算会计核算且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在账务处理上,尽管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明显的差异,但两者的关系是衔接对应的。本文主要研究了两者科目的平衡与对应,分析了两者的衔接关系,希望能够为行政单位加快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一、收入的对应和平衡关系

1.(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通常情况下,关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与预算会计的“(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对应,且存在着相等的关系。

2.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其他预算收入+当期确认为收入但没确认为预算收入的金额-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但没确认为收入的金额

其中,等式左边与右边分别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科目,左边的四个科目与右边的“其他预算收入”对应。然而因核算基础存在着差异,对于收入的确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特殊情况下确认为收入的其他应收款产生的时间差异。比如保险公司的赔款,对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这一应收款项过程中将其归到“其他收入”之中,而预算会计主要是根据收付实现制,在实际收到时才确认为“其他预算收入”。其次,无法偿还的应付款项产生的永久性差异。财务会计在核销的同时确认“其他收入”,预算会计则不确认为收入。再次,接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产生的永久性差异。财务会计确认为“捐赠收入”时,预算会计不确认为收入。

二、支出的对应平衡关系

1.业务活动费用=行政支出+当期确认为费用但没确认为预算支出的金额-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确认为费用的金额

其中,财务会计的“业务活动费用”对应着预算会计的“行政支出”。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因核算基础有所区别而存在差异。

如**组织部2019年12月采购了几部套办公桌,预付订金1000元,当期财务与预算会计的“预付账款”与“行政支出”分别增加1000元。年末以上等式右边的“行政支出”发生额应扣除这1000元。假设2020年1月组织部收到这些办公桌,获得相应的发票,然后结算剩余款项19000元,当期计入财务与预算会计的“业务活动费用”与“行政支出”分别为20000元与19000元。期末“业务活动费用”发生额需扣除确认的预付款项1000元。

2.资产处置费用+其他费用=其他支出

其中,财务会计的“其他费用”和“资产处置费用”与预算会计的“其他支出”相对应。但资产处置费用不包括被处置资产的账面价值,仅指实际支付的相关费用。

通常情况下,对于行政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其他费用”往往涉及现金资产捐赠、罚没支出等,发生时根据平行记账计入预算会计的“其他支出”,通常没有差异。

三、期末余额的对应平衡关系

行政单位一般会在年末编制“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主要是用来检验两者的平衡关系。它基本上合计到以下两方面:重要事项的差异和其他事项差异。

具体的现实当中,单纯通过核对该表的方式无法判定平行记账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应当兼顾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者的期末余额的平衡关系,核对方法见下文。

1.零余额用款额度=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结存

财务会计的“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分别对应着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资金结存”,并且相互对应的双方金额是相同的。

2.货币资金+可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支付的应付款项=资金结存

财务会计的“货币资金”对应着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需指出的是,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期末借方余额主要是体现了某个部门预算资金的累计滚存情况,期末与预算会计的“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对应。

对于上述等式。可收回与应支付的应付款项都存在自身的特定范围。其中,第一个项目通常是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预算资金之外的款项。第二个项目是指“应缴财政款”与“其他应付款”(具体来说,它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没有纳入预算的暂付款项与收到的同级财政部门预拨的下期预算款)。

只有以上所说应收或应付款项,才会对财务会计的“货币资金”和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的其中之一产生一定的影响,才有必要在以上的等式中予以适当调整。比如某单位收到应缴财政款的时候,财务会计将会做出以下调整:增加银行存款,但是预算会计却不进行调整,如果期末仍然没有把该笔钱交到当地政府的财政部门,此时财务会计的存款余额中需要将该笔资金扣除,如此才能与预算会计的货币资金余额相对应。

一般预算内应收或应付款项往往和“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与收入”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而不会对货币资金产生任何影响。

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其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涉及的货币资金基本上为银行存款,鉴于上述原因,本人认为可以在“货币资金”这一科目的下面设置以下两个科目“往来可用资金”和“往来结算资金”,然后由这两者来区分是否应支付与可收回。以上我们所说的应支付的应付款项和可收回的应收款项都是结算资金,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考虑到“往来结算资金”之中。另一方面,其他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可以归到“往来可用资金”之中。这样对进一步改善期末对账工作的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累计盈余=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产账面价值+预算内应收款项预算内应付款项

其中,财务会计的“累计盈余”和预算会计的三项(即等式右边的前三个科目)存在着对应的关系。相同地,因两者的核算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财务会计的净资产和预算会计的结余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比如行政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财务会计会将这部分款项归到“固定资产”之中,但是预算会计则将这部分款项归到“行政支出”之中,这样肯定会使得年末财务会计的“累计盈余”数值比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数值要高。不仅如此,固定资产折旧时,财务会计则会归到“业务活动费用”之中,但是预算会计则不进行任何处理,由此就使得年末财务会计的“累计盈余”数值比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要小。相同地,上述两个科目之间必然相差在途物资、库存物品等资产的账面价值,这里所述的资产并没有涉及“受托代理资产”。

此外,除去资产账面价值,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仍然需要扣去预算内的应付款项,并且还需要加上预算内应收款项,只有这样才与财务会计的“累计盈余”数值相同。而这里所说的预算内应收、应付款项恰恰与上述的可收回的应收款项与应支付的应付款项相反。比如,行政单位在年末结账之前仍然没有报销或结算的员工借款,支付款项时财务会计就会将其归到“其他应收款”与“财政拨款收入”之中,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1 号》相关标准以及规定,预算会计在年末将会将其归到“行政支出”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之中,这样就使得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数值比财务会计“累计盈余”数值要小一些。

四、结束语

总之,笔者从自身出发,阐述了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旨在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同时更好的按照新制度要求规范地开展业务。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落实,需要相关从业者深入地研究探讨政府会计准则及解释,充分把握其内涵,另外也要兼顾工作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推动政府会计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财政拨款应收款款项
信用证项下的款项让渡
中国外汇(2023年22期)2023-03-21 23:47:44
购买发放防疫“爱心包”的账务处理
汇错的款项能追回
村级光伏发电收入核算实例
加强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
经济视野(2020年9期)2020-03-04 04:16:07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农信社加强其他应收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金融经济(2012年10期)2012-04-29 15: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