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抗联文化和以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东北抗联文化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表现形式是以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的文化。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在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黑龙江人民勇于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主要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新中国开发北大荒的实践,因此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精神的积淀、凝聚以及人民创业实践智慧的文化,体现了爱国、拼搏、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及明确的导向性。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文化建设工作中主动融入“红色文化,坚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加强革命文物、文献、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内涵的基础上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但是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不够。黑龙江省革命遗址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由于年代的原因、自然的侵蚀及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遗址遭到破坏或自然消失。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及野蛮使用和民间挖掘,在黑龙江省先后发现并确认大小40余处抗联遗址:镜泊湖、绥芬河、五常、尚志等地中的大多数遗址都遭到毁灭性破坏,目前仅有10余处遗址尚有可考价值。黑龙江省原有的很多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罪证遗址都在规划和改造过程中遭到拆除。哈尔滨的兆麟街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被拆除,这里曾经是李兆麟将军战斗过的地方。部分地方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开发的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的形式单一的物品就是很好的说明。黑龙江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游客无法从缺少文化内容的旅游产品中激发观赏的兴趣,难以让旅游者感悟到红色文化精神。落后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手段缺乏创新,致使红色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各地应该立足于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新时代弘扬龙江优秀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融入城乡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以此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红色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重点以红色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创作、教育五个方面为具体工作任务,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查、修缮保护重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繁荣红色文艺创作生产,深入挖掘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增强红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同时将特有的东北抗联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革命遗址、教育基地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改进创新,改进陈列方式和教育方式,创新展览模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作用。
把红色文化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文化历史、文化活动的舆论宣传,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的论坛讲座、书画摄影展览,开展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推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组织开展烈士公祭日公祭仪式、开学第一课、主题升旗仪式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在党员领导干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文化主题思想政治课、红色文化百题知识竞答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常态化开展红色历史文化宣传,使红色文化能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