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G技术从技术标准上拓展了面向工业领域的生产应用。超高宽带支持了可穿戴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生产的可视化管理、远程作业等;超广连接支持了工业传感器的接入,以及海量数据的采集、传送、汇聚;超低时延支持了工业生产环节自动物料的传送、机器人巡检、工业控制等;网络切片的虚拟化技术则支持快捷灵活搭建虚拟专网,适应工业生产的多样化、多业务的组网需求。
(二)迈向智能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将推动制造业在需求、供应、生态三个方面发生巨大改变。在需求侧,以客户为中心的高度个性化定制将成为趋势,从而推动制造厂商改变业态。在供应端,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产品和服务会成为主流。而在制造业生态方面,可能出现专业化代工制造的“超级工厂”,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将大幅优化。思爱普与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进行了创新实验,联合建造这样的“超级工厂”。工厂运用大量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完成“柔性制造”,未来这种工厂将替代所有制传统制造业。例如,未来的汽车品牌制造商将不需要自己生产汽车,所有汽车制造将由超级工厂代工完成,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将大幅优化。
(一)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具备良好产业和网络基础,并取得初步成效,给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机遇。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关键的工业网络标准、技术和产业仍受制于人。在二十国集团国家2016——2017年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排名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排名第二,但美国数字经济的总量是中国3倍。特别是在工业方面,中国数字经济对工业的渗透率只有17%,远低于德国、韩国、美国的40%以上。以机器人密度为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仍相对落后。据美国机器人联合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每一万名工人大概有68台工业机器人,而德国和日本均超过300台,韩国则达到近700台。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巨大发展空间。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面临和其它国家一样的挑战。在日本,工业互联网主要还是由大型企业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采用,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很难加入。但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参与,整个工业互联网取得进展并不容易。同时,规模化在中小企业中普及人工智能应用,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迫切需求。此外,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物体和互联网深度连接,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一方面,在物联网中,传感器始终在线,防护难度更大;另一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和生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严重。
(一)加速核心技术研发,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要紧抓关键技术和攻关,特别是在芯片、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工控软件等领域。完善相应的成果转化机制、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向制造业输出。
(二)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表示,阿里巴巴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平台,曾一夜之间实现所有零售企业在线化,让工业互联网新平台推动整个工业完成转型升级,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问题,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具备云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先进制造业的模式经验三大能力。
(三)在一些行业建立试点,解决数据互通等难题。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负责人表示,中国要从“互联网大国”变成“互联网强国”,工业互联网十分重要,所以可找通过一些行业先行试点,解决数据互联互通等问题,通过不断纠错和完善,形成先行示范作用,再去应用和推广。
(四)完善投融资环境,扩大相关投入。在中国,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正在受到资本青睐,换发新活力。中国本土一些大企业花数十亿美元在该领域投资,也出现了很多跨境收购。但总体而言,智能制造需要进一步投资发展。在这方面,比较棘手的经济环境可能是个好事,它会使企业更愿意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保护环境,降低能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工业企业、工控系统集成商、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防护体系,通过做大威胁情报驱动和协同联防防护,尽可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六)拓展国际合作。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做得很成功,是因为中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国际间的交流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里面共通的问题更多,包括标准等,需要国际间一起分享和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