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而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与人才,只有不断的完善干部档案的管理机制及体系,才能有效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民主发展的趋势下,政府对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化、科学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此使干部管理更加切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从社会管理的层面来分析,干部档案管理是常规性的政策工具,在制度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干部的管理与选拔、国家安全、信用建设及福利分配,作出了难以替代的制度贡献。然而伴随我国新时代的到来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事档案机制逐渐成为阻碍社会人才选拔与流动的“顽固坚石”,而传统的干部档案机制的弊端不断突出,进而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譬如“克隆档案”、“虚假档案”、“入档脱节”及“弃档死档”等现象时有爆出。对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于2014年展开了对干部档案的专项审核工作,主要针对虚假档案及克隆档案等问题,进而全面而深入地整肃纲纪,铲除档案作假的歪风邪气,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干部档案审核工作方案》、《干部档案规划纲要》等文件,而2016年,我国档案局通过印发《干部档案条例》,提出了推进干部档案建设,增强档案行政监督与执法,强化法治意识的任务,并提出推进干部档案体系建设,拓展档案服务范畴,推进信息化档案管理进程,增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指标。
我国干部档案管理从构建、整理、清理、审核、数字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加强,使干部档案管理更加法制化、信息化、科技化,然而在档案制度的改革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即新旧制度抗衡、缺乏监督机制,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
(一)双轨制下新旧制度的对立。干部档案管理机制在双轨制的背景下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即在进行公共政策及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政策制度没有失效,而新的政策还未在社会领域得到有效施行,进而使新旧政策及机制在博弈过程中不断发展,导致干部档案管理在新旧制度的交替中,可能会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问题。
(二)长效监督机制的严重缺乏。基于目前情况社会大众难以对干部档案进行监督与评价,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干部档案文件通常处在封闭的空间中,社会公民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访问及查看。进而造成档案管理质量下降,缺乏创新理念。而在档案管理监督机制缺乏的背景下,我国档案部门难以提供高水准的档案服务内容,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三)领导档案意识薄弱。虽然干部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重大,然而我国部分领导和干部仍忽视干部档案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导致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档案管理技术及体系落后,相关档案管理工作者被边缘化,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及重视,进而造成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并轨新旧制度。在传统双轨制制度下,干部档案管理质量低下,新制度又与传统制度若即若离,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服务能力极为有限。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将双轨制转变为并轨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公众需求的档案管理机制,以此体现干部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二)构建监督机制。首先,构建基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干部档案监督体系,以定期审核、定期清理的形式,提升干部档案的有效性。其次实现干部档案的公众化、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干部档案相关内容公布到网络空间中,使社会大众真正地参与到干部档案的管理与监督的活动中,以此构建出长效而完善的干部档案监督体系。
(三)增强档案意识。首先,党政机关应在加大清查与管理力度的过程中,帮助干部及领导明确干部档案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引导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方式,提升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与监督中,极大地提升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其次,要构建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与干部档案信用机制,完善相应的惩戒体系,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在干部档案管理新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在双轨制的推行下,却出现了诸多的管理问题,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新旧制度并轨、构建监督机制,增强档案管理意识的层面出发,优化干部档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