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进 马革兰
(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高校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是统一战线领域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首发地,也是统一战线领域诸多新经验、新办法、新政策和新理论的诞生地,是党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展示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一个窗口。高校统战工作开展的优劣不仅会影响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高校统战工作新的战略要地,网络信息已成为新的战略资源,网络人士已成为统战工作新的不容忽视的工作对象。在当前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美誉度的网络新形势下,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学习知识的主课堂,也逐渐成为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主阵地。如何做好高校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网络人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迅速崛起而成长起来的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群体,而网络人士大多是党外人士,主要分布在体制外,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从事经营管理、生产传播、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活动,具有舆论传播能力、内容生产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的人员,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比如,信息订阅、内容分发、门户网站等新媒体资讯平台从业人员;社交生活、文化娱乐、网络技术、网络交易等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从业人员;网络“大V”、个人网络“大号”、网络社群组织负责人、网络作家、网络主播、视频红人、职业电竞选手等网络名人;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据统计,新媒体从业网络人士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近500万人规模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中,网络意见人士大约5万人,拥有百万粉丝以上的“网络大V”约有3000多个。团结和凝聚广大网络人士是统一战线领域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新的方向和重点工作。
此外,作为高级知识分子,高校师生是网络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且自带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高校师生通过微博、微信、QQ、抖音等网络媒介实现网络信息的制造、传播、接收,他们的网络言行广受社会关注,也是网络人士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实时、便捷的特点,由其衍生出的新媒体具有传播渠道多元、传播速度迅猛、信息发布准入门槛低、信息受众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不可预见、信息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此外,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与接收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空间的制约,有网即可,因此,对于网络人士的统战工作必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网络人士数量众多、分布离散、知识结构不齐、利益诉求多样,想要“一刀切”管理、管控的难度极大,网络治理最有效的办法是运用网络,谋求“以网治网”的新办法,充分了解和掌握网络人士的特点,知己知彼,因势利导,开展富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网络人士统战工作。
1、网络人士具有敏锐洞察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生存之道是以内容为王,想要获得网民的认可、青睐和拥护必须以优质的内容生产为基础。网络人士对社会现状、社会现象、热点事件有着异常敏锐的观察,能够根据网民的兴趣点或关注点,制造新颖的内容,实行精准推送。
2、网络人士具有较强影响力。由于网络人士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制造和传播能力,他们大多拥有一批稳定庞大的粉丝和用户群体,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公众威信、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凝聚网络的力量,甚至引导和影响公众的情绪、言论或行为,是诸多网络舆情事件的制造者和推动者,网络人士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网络人士具有相对独立性。当前,网络人士大多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基本都是以自媒体为生或就职于以独立法人地位而存在的网站、公司或工作室,不依附于任何组织或单位,这使得网络人士在内容生产、制造、转发或评论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多关注信息的可读性、时效性、传播性和利己性,而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缺乏足够的求证。也正是这种“迎合式”的独立的信息制造方式,使得网络人士在网络空间中具有持续较高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4、网络人士具有趋利合作性。网络人士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产、制造的网络信息资源,他们深谙网络时代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的运行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其网络信息资源及网络行为不可避免的要考量经济因素,其独立性的身份获取了大量粉丝的支持,但粉丝流量需要通过引流才能变现,粉丝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因此,网络人士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会表现出趋利合作性的一面。
当前,开放办学背景下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校内,也正遭遇许多社会的监督、质疑和压力,高校亟需通过有效的渠道和媒介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传递高校的声音,讲好高校的故事,提升高校的美誉度。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师生的网络言行、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均有可能造成网络舆情危机,冲上热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时,网络人士中部分网站或论坛的管理者、把关者和审核者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可以从源头澄清事实真相,从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内容推荐的方式加速网络舆情的发酵,由于高校缺乏有效应对社会化舆情危机的举措,通常在网络舆情中保持沉默,处于失声被动地位。即使舆情最终被顺利化解,也会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高校的网络舆情,应及时对高校的社会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预警和有效的管控,从源头消除各种网络谣言及流言。
网络人士的最大优势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他们的网络言行及对相关热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会对社会大众产生“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由于部分受众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真相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并对网络人士的信任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崇拜,使得他们对某些热点事件的印象或立场一旦形成固有的观念就很难改变。因此,应当未雨绸缪,提前预防,设法物色和发展网络人士作为帮手,形成高校的宣传矩阵,牢牢把握网络宣传的主导权和发言权。
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是爆炸式输出与传播,虽然信息获取更加及时和便捷,但海量的内容真假难以甄别,造成高校师生信息选择困难和信息获取碎片化。在网络信息接收的过程中,高校师生极易被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所误导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看法,特别是网络谣言、流言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误导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重大的冲击,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产生重大的威胁。因此,高校亟需主动寻求与相关网络人士的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导向地共同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协力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开展网络安全警示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汇聚,智力密集,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是网络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思维活跃、价值多元,特别是海外留学归国知识分子,长期的海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使他们思想更为活跃且趋向个性化发展,对国外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为超前的接受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价值观取向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向。截止2018年底,我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365.14万人,仅2018年回国人员就高达51.94万人,留学归国的青年学者数量呈迅猛增长趋势。[1]高校是留学归国知识分子的首选和主要工作场所,留学归国知识分子逐渐成为高校网络人士的主要群体。他们个性较强,政治见解上爱针砭时弊,有时会有失偏颇,做好这部分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从而消除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是未来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
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在于厘清网络人士的人员构成、特点及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是针对网络人士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新变化及新问题,主动应变,明确统战工作方向、尺度、着力点和方法,从而以问题导向发现短板和缺失,以需求导向制定政策和制度。当前,高校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网络人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迅速崛起而成长起来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是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两个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网络人士中的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而当前高校党委统战部门把统战的主要精力、工作重点仍放在校内各民主党派统战工作上,对于新形势下互联网时代衍生出的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仍是以传统的关上校门搞统战的旧思维开展工作,没有意识到新形势下互联网统战工作格局的转变、统战对象和方式的转变,很多高校甚至直接忽略了网络人士统战工作。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对与高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开展了统战工作,并以统战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工作举措以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由于高校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载体、平台、渠道、组织基础薄弱以及针对网络人士的调查研究不够全面深入,使得高校统战部门制定的措施与政策普遍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缺乏针对性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力配套保障的问题,使得政策和举措很难落深、落实和落细,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党委不仅要在思想充分上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需要把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将网络人士统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筹划好相关基础性工作,为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当前,网络人士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分布广泛,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亟需熟悉网络环境和具有较强沟通交友能力的工作骨干,而高校现有统战队伍数量有限,且对统战干部缺乏科学系统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体系,专门从事网络统战的干部缺乏,很多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只有少数的几位统战干部负责全校的统战工作。在当前高校更多的管理自主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党组织的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却由高校统战部门集中统一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统战部门在整合统战资源时极易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使得高校统战资源的整合效率缓慢而低下。高校亟需加强统战队伍建设,通过调研摸清网络人士的底数,梳理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明确拥护者、潜在拥护者以及异议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统战工作,精准施策,凝聚人心。
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是以政策为基础,能否全面吃透和把握政策,能否将统战理论和政策恰到好处应用于实际统战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开展高校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工作人员亟需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亟需全面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重点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政策法规,亟需熟悉和掌握最新的网络人士统战政策,亟需增强开展统战工作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亟需改进开展统战工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艺术。此外,高校在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中,缺乏系统全面的政策体系,亟需制定和完善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政策体系。
网络问题的解决办法在网络里,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阵地就是网络。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要积极使用网络,快速搭建网络统战平台,加强网络统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统战阵地,从而引导网络人士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有一个科学、客观和公正的认知及评价。此外,高校亟需强化“内容制造”团队建设,只有以优质、权威、新颖的内容使师生信服才能够从根源上治理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空间,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
在具体的“知网用网,以网治网”统战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网络人士要做到充分尊重、体谅包容,但包容不是纵容,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反对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在表明立场的前提下,努力通过说服教育,尽量减少分歧,寻找共识;对于那些无碍大局、无伤大雅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可以互相尊重、搁置争议;对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坚持求同存异,要坚持多样性和一致性相统一,对于那些有利于党和政府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多样性,我们都应该持尊重和欢迎的态度。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向的、互动式传播,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使得师生信息获取碎片化,不仅会困扰师生还会误导师生。在此情况下,高校统战部门需要与网络人士多向互动,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准确、完整的信息进行发布。应对网络舆情,高校要有高度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主动打破沉默,是谣言就进行辟谣,是流言就及时制止,是断章取义就完整呈现,形成常态化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与师生及社会公众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机制,从而使流言、谣言等负面舆论失去滋生的土壤。“零存整取式”地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将是未来高校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
由于网络人士的相对独立性和趋利合作性,使得网络人士较难把控,与网络人士交朋友也是既斗争又合作的过程,高校在与网络人士打交道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于个别极力抹黑学校、拒不认错的网络人士,要付诸法律,不能因担心网络舆情而大事化小。
互联网信息时代,透明度即美誉度,众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根源在于信息发布的滞后、模糊与事件处理的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从而造成师生与公众的主观猜测臆断,只能通过网络的渠道表达内心的疑惑、情绪和态度,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对高校行为产生质疑并对高校主体失去信任。高校引导网络人士舆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主动公开、信息透明、澄清事实。让谣言、流言没有生存的土壤,高校主动作为和信息透明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网络人士接收信息的渠道,从而提升高校自身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对于高校是一个新挑战和新课题,网络人士的体量巨大,变化性、流动性较强,从传统的校内统战工作扩大到社会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在平台、队伍、经验各方面都存在短板,需要重新建设。因此,探索出既符合高校实际,又能助力高校发展的网络人士统战工作模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