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凤茹 李艳华 麻 柱 尹义江 韩广文*
(1北京奶牛中心;农业农村部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北京/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吉林省牧硕养殖有限公司)
近些年,奶牛场的食品安全、员工健康、动物福利、环境保护等一直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关注,因此,有效识别上述各类风险,科学评估风险性质及危害程度,研究探讨将风险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性,并及时应对和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是对可能避免的风险提出防控措施,对不可避免及发生频率高的风险预先应对并降低其危害性。
奶牛场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与政策性风险、员工安全与健康风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奶牛健康与福利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市场与经营风险和自然灾害与其他意外风险等。以上风险涵盖奶牛场生产过程中的良种选育、营养饲料、疾病防控和牛奶质量安全等各个环节。
奶牛场必须守法经营,熟知国家法律、法规与相应强制性标准、有效规避政策性风险。及时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及有关动物养殖方面的标准,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并对全员进行培训,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纪守法,并及时和行业组织与管理部门保持沟通。
2.2.1 人畜共患病
(1)每年至少组织员工进行一次体检和职业病检查,特别是对新入职和离职员工进行职业病筛查尤为必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加强日常消毒。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发现病人,暂时调离岗位,并进行治疗,杜绝人畜共患病的发生。(3)强化场内有害生物防控,定期实施灭鼠、灭蝇工作。
2.2.2 化学品造成的伤害
(1)严格执行化学品有效管理制度,对腐蚀性强和有毒化学品应制定双人双锁保管和使用监督制度,防止意外发生。(2)工作人员操作酸、碱、药浴液和消毒药等化学品时,应戴防护用具,且周边有充足水源,一旦发生药物溅到皮肤表面时,马上用清水冲洗,必要时送医院救治。(3)对操作化学品员工进行使用规范培训。
2.2.3 交通事故
建立并实施奶牛场各类车辆,司机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定人、定车。定期进行车辆检查与维护,保证人车安全,杜绝问题车辆带病运行与作业。
2.2.4 工作现场安全事故
(1)现场条件应满足员工操作要求,不应有过大的噪音,卫生及温湿度条件良好,防护措施得当,设立有效的预警与报警装置。(2)各类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卫生规程等应张贴于现场醒目位置,杜绝违章作业。(3)定期检查各类设备设施的工作状况,做好维护与保养,保证安全作业,杜绝设备设施不正常运行和伤人事故发生。(4)场内严禁烟火,配备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减少和杜绝火灾隐患;经常检查所有电器和线路,并正确接地,漏电开关要加防水设施,减少触电风险。(5)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做到人畜和谐,防止动物伤人。
2.2.5 食物中毒
(1)按相关管理部门要求,制定和实施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环境设施卫生清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体检,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2)定点采购合格食物投入品,不使用过期食材。(3)确保食品贮存、加工设备有效运行与安全卫生。(4)保证仪器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奶牛场的产品主要包括生乳、出售的犊公牛、后备牛、泌乳牛及淘汰牛等,种牛场还包括出售的种牛。可能的风险包括产品存在药物残留、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外界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及种牛质量安全等。为保证产品安全,奶牛场应评估每个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规避各类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并采取纠偏行动。实施的范围包括种源追溯、饲料及原料采购与加工、兽药采购与治疗用药、挤奶操作与鲜奶贮存运输、奶牛场水源与环境监控及产品召回演练等。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2.3.1 牛只种源追溯
新生犊牛应建立档案,按全国牛只统一编号系统进行编号,内容包括:出生日期、出生地、出生体重与体尺、三代系谱[1]等,外购牛只应向卖方索取牛只档案信息,出售后备牛和泌乳牛应向买方提供牛只档案资料。
2.3.2 饲料及原料采购与加工
(1)参照《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2]《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农业部公告第2625号)和奶牛营养需要制定牛场《饲料采购标准》、《饲料原料检测要求》和《饲料入库、贮存、标识、使用及设备卫生要求》,并有效实施。(2)不同种类饲料分开贮存、标识清楚、隔墙离地,使用时做到先进先出,设置不合格饲料暂存区域,以防误用。(3)TMR加工及投料设备使用后及时清洁,防止发霉饲料结块残留。
2.3.3 兽药采购与治疗用药
(1)采购的兽药疫苗符合中国农业农村部禁用药物名录要求,必须来自正规生产厂家,并取得GMP认证。(2)做好入库记录,内容包括进货日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对过期药物应及时销毁处理。(3)所有病牛治疗必须由有资质兽医开据处方,并填写兽医日志。(4)牧场定期给牛进行免疫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疫苗种类、使用日期、疫苗批号、生产厂家及效价监测等情况。(5)建立有效的病牛识别、隔离、治疗、待检及转群机制,防止正在治疗或处于休药期的奶牛与健康牛混群。(6)对于出售的后备牛、泌乳牛和淘汰牛只,必须向买方告知牛只用药情况,对于外购牛也应向卖方索取牛只用药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
2.3.4 挤奶操作与鲜奶贮存运输
(1)参照《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要求[3],制定《挤奶操作规程SOP》《CIP清洗消毒流程》和《挤奶卫生标准》等并有效实施,现场检查具体实施情况。(2)发现问题奶牛及时上报并隔离,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生乳挤出后,及时降到2~4 ℃,在贮存罐内存贮期间不得高于4 ℃。(3)生鲜乳出场必须经过检测(感官、酒精试验、毒素、体细胞、乳成分等)并留样,装车后奶罐及时签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
2.3.5 奶牛场水源与环境监控
按《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4],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牛场用水质量检测,以保证牛奶生产过程中安全要求。定期监测牛场特别是奶厅的环境。对有害生物(蚊、蝇、鼠、鸟)进行有效控制。
2.3.6 产品召回制度演练的必要性
奶牛场应建立有效的产品召回制度,具体产品包括生乳和出售的牛,以证实牛场具有产品质量安全处置能力,同时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此类风险主要是不适宜的牛舍环境与设施、营养供给、牛群健康保障及不正常操作造成的动物健康与福利问题,将导致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下降、死亡和淘汰率增加等。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1)制定合理的动物健康计划并有效实施,兽医必须持证上岗,健康计划包括常规的预防策略(瘤胃健康、肢蹄护理、繁殖调控、乳房健康)、用药控制、疫病防控、监测与净化、环境消毒、实发传染病应急措施、寄生虫的控制和生物安全等。(2)制定牛群营养方案,每年审核两次以上并进行实施监控,内容包括牛群阶段饲养及营养配方、饲料供应与饲喂计划、饲料检测方案并满足《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要求、预防饲料霉变的措施等。(3)改善牛舍环境与设施条件,牛舍内设施舒适,清洁卫生满足动物福利要求,饲养密度适宜,温湿度、通风、光照良好,供水充足、水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4)教育员工善待牛只,特别是在病牛护理、治疗过程中,不引起动物福利问题,经常对挤奶设施进行检查,避免牛只长期不适,导致乳房炎发生。
主要包括动物粪便、污水、恶臭气味对牛场和周边环境的危害,奶牛场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及动物尸体的违规处理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粪水采用干湿分离、固体堆积发酵进行综合利用(有机肥、回填牛床、养蚯蚓等)、液体沼气发酵、沼液还田、有足够田地消纳或达到国家规定排污标准进行排放。另外可委托有机肥厂等第三方进行粪水处理。(2)委托第三方或采用焚烧炉进行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的规定,在处理前必须进行垃圾分类(玻璃品、塑料、尖锐物、其他)并分开存放,以防渗漏。(3)建立《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处理方法达到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业部农医发〔2013〕34号)的规定。自行处理时,化尸井必须防渗。建议委托第三方进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4)进行以上粪污和废弃物处理时,场地应封闭,以防恶臭气味产生,污染周边环境。(5)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该类风险对奶牛场生存与发展影响非常大,某些方面企业自身难以控制,具体应对措施包括:(1)做好调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产品分析与市场走向,顺应市场发展方向。(2)与相关方(供应商、客户、服务企业)建立良好信用关系,严格遵守合约,及时结算。(3)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奶牛养殖新技术、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4)提升奶牛场内部整体管理水平,全员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该类风险包括风灾、雪灾、雷灾、水灾、地震等,基本上奶牛场自身难以控制,可适当加大建筑物抗击强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等加以应对。
总之,奶牛场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和环节,并随时间推移、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变化、奶牛场内部经营和养殖模式的调整而变化。企业在做出以上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完整的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职责、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风险模拟演练等,并对全员进行培训,遵照执行;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应提前进行演练;在每年企业的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政策变化、内外环境变化、养殖品种与规模变化、设备设施变化、建筑物变化、生产经营模式变化),应对规章制度进行更新,并及时培训员工。
按照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说,先有风险控制,后有隐患排查,再有事故事件,因此,风险评估是根源控制。奶牛场风险评估就是对奶牛场的食品安全、员工健康、动物福利、环境保护等可能对生产带来的影响或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更好的了解风险、把握风险,并对风险做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