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的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2020-01-16 08:44高一兰黄晓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区块消费金融

高一兰,黄晓野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下,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18年9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形成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需求市场,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但在消费供给侧,高端消费品和服务的大量需求外溢则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上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企业生产能力有限的现实。如何在消费领域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消费可持续发展、形成消费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为破解消费领域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已经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并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2018年,美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比重的20%,是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国消费金融起步较晚,市场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的12.5%,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超级数字平台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在数字经济推动下,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在线外卖等数字化金融消费场景,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我国数字消费者已经达到8.55亿的规模[1]。我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消费需要消费金融支持

1.数字消费的内涵

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形态可以用数字消费来描述。数字消费是指人类社会针对商品的数字内涵而发生的消费[2],数字消费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消费有数字性能的商品或服务,如5G终端、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健康等;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消费模式,如互联网购物、移动支付、比特币支付、数字钱包等。与工业时代的消费相比,数字消费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数据型、持续性、联网型和社群性[3]。数字消费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予消费品、消费模式、消费方式、消费生态以新的内涵,不仅可以塑造新的消费市场,形成新兴企业诞生的土壤,也可以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数字消费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金融的支持,这在发达国家实践中已被证实。

数字消费还是一种生态的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理论是由可持续发展理论派生出来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4年最早将之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机后代的需求。”这在经济学上又可解释为资源配置最优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数字消费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不仅可以促进需求和供给、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也可以优化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可持续消费推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消费金融。

2.消费金融的本质是服务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定义了广义上的消费金融:“既包括传统商业银行向消费者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和其他贷款等,以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家装贷、购物分期等,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其往往基于网上购物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物分期服务。”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首次定义了“数字消费金融”的概念:以数字科技驱动,为用户提供的数字化、精细化、场景化的创新服务,主要包括“延期付款”“消费分期”以及延伸的“信用消费”等服务。

发展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居民的共同消费,改善消费不充分与不平衡发展的局面,体现金融的普惠价值。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兴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不断融合,金融交易方式与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演进,数字化、移动化与智能化的普惠金融已成为发展趋势。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化技术,在基础通信设施广泛覆盖的前提下,能够极大突破金融机构布局的地域限制,从而更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跨空间、无差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向县域、乡村、社区的深入推进。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2019年4月发布的《数字消费金融洞察报告》(2018)表明,2018年数字消费金融用户人均消费整体提升1.23倍,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

3.消费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随着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转型金融科技领域,数字消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2018 年我国手机网民达 8.17亿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 200 万亿元,电商交易占据了全球市场 40%以上份额。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消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方面,数字消费金融降低了消费者即期消费约束,提高了跨期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加了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和服务型消费需求。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升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将逐渐减少对非耐用品的消费,服务型消费占比持续上升。2018年,美国服务型消费占比达68.82%,中国占比为44.2%,服务型消费有很大增长空间。数字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高附加值和服务型消费需求,降低了低附加值型消费需求,这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倡导的关注生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从国际对比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近60%的成年人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消费信贷服务,而美国在2015年即已达到82%的消费信贷人口渗透力,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数字消费将进入提质升级阶段,5G终端、无人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等更多高端化、融合性需求将快速增加,中国利用数字经济支持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二、数字技术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

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只是,受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和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相应调整,内需和消费拉动被提到重要位置。为解决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需求覆盖不足的问题,2009年,银监会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正式起步,消费金融的概念也正式登上中国金融舞台。

1.相关政策措施助推消费金融发展

近几年,伴随更多市场主体的加入、相关政策的出台、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金融的相关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7月,央行、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支持消费金融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此后,我国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创新,鼓励拓展汽车金融、健康消费、信息与网络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对消费金融场景拓宽和消费金融产品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开启了数字消费金融的新篇章。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同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

2.数字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兴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强化。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数字技术一方面推动传统消费金融业务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不断催生新的消费金融业态和服务方式,数字价值不断体现和释放出来。

在金融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可以用“A、B、C、D”来概括,其中,A(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人工智能,B(blockchain)指区块链,C(cloud computing)指云计算,D(big data)指大数据。从我国市场关注的时间来看,依次是云计算(2010)、大数据(2013)、人工智能(2017)、区块链(2018),四种技术虽然发展起步不同,但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都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也共同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金融解决方案与消费金融场景将进一步丰富。

(1)大数据技术。金融是数据资源最为丰富的行业之一,数据应用历史悠久。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4]。就金融业发展而言,金融数据的整合、共享与开放正在成为趋势,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率先推行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也在积极探索。金融数据与跨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以及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日益成为消费金融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基于大数据技术,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客户管理、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

(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是指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5]。金融业是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基于云计算面向服务的特性与之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金融业信息化水平。在数字经济时代,分布式云计算架构下IT的发展与应用得到了各类金融机构的重视。如众所周知的阿里云,依靠自身强大的云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其服务涉及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多个领域。在天猫历年“双十一”全球狂欢节等富有挑战的消费金融应用场景中,阿里云均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纪录。

(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6]。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金融行业的海量数据可以支持机器学习,丰富和完善机器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接近或反超人类的水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代替人类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筛选分析,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更高效地决策和降低金融风险。目前,很多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消费金融上的应用,其推出的智能合约、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销售等智能化应用也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7]。在全球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机构的改变正从概念走向应用,目前在消费金融、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征信管理等领域均有应用实践。在我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已有多年的应用和实践探索,央行拟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就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进行设计的。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消费金融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还将不断探索创新,如马上消费金融,一直在探索区块链在消费金融的应用:一是与风控数据合作方基于区块链基础共享黑名单,二是与地方法院共同打造区块链存证平台,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支付渠道及ABS系统中资管账户替代方案。

3.数字技术催生新的消费金融生态圈

近几年,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消费金融的地域限制被打破,服务群体不断下沉,消费金融已触手可及。当前,我国已经形成由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三大主体组成的“金字塔”型的消费金融生态圈。其中,商业银行以其在传统消费金融领域的绝对优势处于“金字塔”顶层,并凭借其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成本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者,其主要产品包括信用卡分期、信用卡预付现金、汽车贷、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位于“金字塔”中间层,可以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次优客户提供多样化、低额度、可选择的消费金融服务,其主要产品包括小额消费金融、抵押消费贷、现金贷业务等。金融科技公司以其强大的金融业务创新能力,以及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特有优势吸引了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也拥有了数量最庞大的客户群,其位于“金字塔”的底端。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0.02万亿增长到2018年的7.8万亿,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增速近400倍,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

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使消费金融市场更加多元化,数字消费金融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如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消费金融,集中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金融理财等领域为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资金“出入口”,不断将消费金融服务下沉,有效覆盖了长尾客户群体,既带动了消费增长和结构调整,又实现了金融普惠的社会功能。QuestMobile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6.7亿,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72%的用户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用户。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2019年4月发布的《数字消费金融洞察报告(2018)》表明,场景化的数字消费金融正在进一步与消费场景融合,成为各年龄段人群消费普遍使用的服务,也显著提高了用户消费水平,2018年,数字消费金融用户人均消费整体提升1.23倍,其中处于事业上升期的25~33岁用户人均消费提升幅度最大。

三、发展数字消费金融的几点建议

1.回归金融本质,服务实体经济

消费金融的本质是服务消费、服务实体经济[8]。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大拓展了消费金融边界,并产生了种类繁多、形式丰富的消费金融新业态,客户覆盖率和信贷资金获得率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消费金融应紧紧围绕服务居民消费需求展开,从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资金用途、服务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业务各环节保证金融对消费和实体经济的促进功能。比如,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识别服务对象是否是真实消费者,使用区块链技术监控资金流向真实消费领域等。

2.消费金融重在金融普惠

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是金融普惠,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得到公平的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有广泛的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产品的设计要简单,由此实现对消费人群的广泛覆盖;二是提供的产品要足够优惠,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三是要“积极引导各类机构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如建设银行‘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网商银行基于线上大数据风控的‘310’模式”,不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数字技术与消费金融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普惠的便捷性和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普惠应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政策落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3.重视消费金融安全,加强风险防控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金融风险[9],如2018年各类“现金贷”平台爆雷风波,其中相当一部分机构涉足消费贷。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频发。由此,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金融的同时,为有效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等问题,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至关重要。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也将为消费金融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区块消费金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40年消费流变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