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2020-01-16 08:36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机制

赵 伟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4)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严密部署,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1]。要打赢这场异常艰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重视有关疫情的网络舆论,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守好疫情防控的思想阵地,为战胜疫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所谓网络舆论,是指行为主体以社会中各种现象或问题为对象,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其所持态度、观点、意见、情感等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一般而言,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某种不断运作的动态过程,指的是机构、群体或个人在特定舆论环境下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对网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性进行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具体运作过程。此处论及的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特指机构、群体或个人以关于我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舆论为关注点,在准确把握疫情网络舆论生成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措施对网民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引导,使疫情网络舆论保持科学理性、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的现实过程。

一、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可能性

(一)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何以必要

1.建立健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净化网络环境、打造网络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构建公正清朗的网络空间离不开先进网络文化的进驻和引领,疫情应对中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离不开对网络舆论的研判与引导。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有利于提高抵御谣言“病毒”侵袭的免疫力,增强铲除谣言“病毒”的执行力,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文化“高地”,形成积极正面的疫情舆论环境创造必要前提。

2.建立健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应有之义。疫情网络舆论生态是疫情舆论斗争的晴雨表和提示器,疫情网络舆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打赢疫情舆论战的关键。因此,建立和完善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科学防控疫情、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战的重要内容。恢复生产生活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它还直接关涉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在疫情应对中,建立健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高扬起正确鲜明的舆论导向,是构建良好生产生活秩序的基本内涵。

3.建立健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保障网民身心健康、提高民众网络素养的重要举措。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既有助于网民形成对疫情和防护的正确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培育起网民甄别处置疫情信息的基本素养,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擦亮人民价值底色、凝聚人民磅礴伟力[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何以可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创设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3],它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掌控抗疫斗争方向、制定抗疫顶层战略、凝聚多方抗疫力量中所体现出的强大洞察力、感召力和组织力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还表现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的制度“具备超强整合能力、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能够……集中力量攻克关系全局发展的短板和困难,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3]。这一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再次得到大力彰显。丰富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借助此优势向网络领域快速汇聚,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2.大数据、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网络中收集和拣选大量疫情信息,进而准确把握疫情网络舆论的现状,而且能够帮助用户根据当前状态推测并模拟出疫情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向。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可以大幅提升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效率,提高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仁爱正义、勤奋诚信等道德精髓,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倡导的爱国为民、艰苦奋斗、团结创新、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熔铸在一起,在当前疫情应对中展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勇气,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理性沉着、泰然从容的气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精神动力,它既为网络上的疫情舆论增添了正能量,又为引导疫情网络舆论树立了思想指针,同时也为建立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沃土和丰富的文化养料。

二、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内在机理与建设原则

(一)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结构与功能

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由引导主体、引导媒介、引导方式和受众群体等要素构成。引导主体不仅指各级政府的宣传部门和新闻发布机构,还包括新闻媒体、互联网企业、社会公众、相关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其中,政府宣传部门和新闻发布机构居于核心地位。引导媒介主要指各种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媒介是争夺疫情舆论主导权的重要阵地和战场。引导方式涉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既指通过发布有关疫情的真实信息以争取网民接纳和认同的一系列方法,也指通过舆论审核使网民免受虚假信息和谣言伤害的各种工具和手段。受众群体在这里指广大网民。从最直接的层面讲,舆论引导指向的是疫情网络舆论,但由于自媒体时代网民既是疫情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是疫情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而网民群体成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以上要素共同组成了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基本结构。

从功能上讲,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主要具有教育、协调和制约三方面功能。教育功能表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指引网民以正确的观点、情绪和态度看待疫情,并以此约束自身行为,开辟疫情网络舆论的“红色地带”。协调功能既指促进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内部各要素间步调一致,又指引导网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调节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序改造疫情网络舆论的“灰色地带”。制约功能体现在带领广大网民同有关疫情的网络谣言和错误观点做坚决彻底的斗争,限制和消灭疫情网络舆论的“黑色地带”。

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结构和功能互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结构是该机制发挥功能的器质性根基,结构上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功能的发挥;而功能是该结构存在的条件,功能的失效意味着结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就内在机理而言,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由结构与功能构成的统一整体。

(二)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应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中心。

1.坚持顶层规划与因材施教相协调的原则,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制定出一套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将其作为一段时期内在该行政区域开展疫情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在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环境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对疫情网络舆论的引导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材施教,使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2.坚持引导与回应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一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准确衡量、科学评判网络中各种疫情舆论的真实性与价值取向,并教育引导网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网络素养;另一方面,要植根于广大网民群体的生活世界中,与人民群众的网络素养水平相契合,主动回应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切实满足民众精神层面的现实需求,使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3.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技术治理与人工治理的关系。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必要手段,充分利用新技术在疫情网络舆论的数据收集统计、信息监测预警、演化趋势模拟上的量化分析优势,彰显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人机结合”[4],有效发挥人工的定性分析优势,做到对问题具体综合考量,突出主观能动性和人文关怀,展现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中国质量和中国温度。

三、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创新性路径

基于上述原则,要进一步完善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必须从引导主体、引导媒介、引导方式、网民群体多个方面同时发力,综合施策,通过途径创新提升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运作效能,突显对疫情网络舆论的引导效果。

(一)深化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联动机制建设,构建起“一主多元”的引导主体系统

首先,要将多元化视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基本特征。一方面,确保政府宣传部门与新闻发布机构相关职能不缺位,充分发挥其在引导疫情网络舆论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动员和吸纳各种媒体平台、互联网企业、网络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相关国际合作组织加入到疫情网络舆论治理中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一主多元”的疫情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系统。其次,要加强不同引导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使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普通群众间始终保持“开放性的动态交流与平衡制约”[5]263。要建立起稳定通畅的信息交换渠道,以改变引导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抓手,推动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增强非政府主体在引导疫情网络舆论中的反应速度和参与决策的水平。最后,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模式,依据引导主体的职能与特点、疫情网络舆论的发展与演化,合理分配网络治理资源,促进资金、软硬件设施、技术人才的自由流动,提升不同主体在疫情应对中的网络舆论治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宣传和传播机制,确保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首先,要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商业品牌网站的示范作用,开辟专栏解释和宣传政府的疫情防控举措,特别要讲清楚这些举措所取得的具体成效,以彰显制度优势,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在宣传形式上,要接地气,区分层次,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其次,公布专家建议时要注意核心观点的统一,观点彼此抵牾容易造成民众思想混乱,降低专家论断的权威性。要充分尊重和全面理解人的认识发展规律,提高疫情研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疫情整体的发展趋势要有清晰把握,要更加凸显专家论断的预测性和前瞻性。通过理性认知层面的教育,坚定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提升民众抗击疫情的能力和手段。

(三)加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情感认同机制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首先,以制作专题纪录片、新闻追踪报道、举办网上评选活动等多种形式挖掘感人事迹,树立平民榜样,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唤起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不断推进,国内人口流动性明显增强,需引导网民既要保护好自身安全,又要换位思考,隔病毒而不隔同胞,全力展现中华民族的宽广胸怀和包容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要加强对国际疫情信息的管理,把握好相关报道的角度和导向,引导网民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识这场疫情,侧重宣传政府和群众对其他疫情国家的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心和帮助,强调“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彼此”[6],通过“晒朋友圈”展现当今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尽快建立起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需求激励机制,缓解并消除民众的心理恐慌

民众的心理焦虑与恐慌主要源自对疫情的未知和面对周遭生活环境的不安全感。应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工具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感受到政府部门推出的每项防控举措都是为了而且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可以通过顺口溜、动图、原创歌曲、短视频、Vlog等多样化的鲜活形式使网民知晓: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态是增强自身免疫力、抵御病毒侵害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坦陈病情,坚持早发现、早治疗,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家人健康和家庭美满;要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明确登记和排查越严格,个人生活就越安全;要正确看待复工复产复学决定,相信政府和社会的防控能力,意识到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民众需要的物质基础。通过树立主体需求指向,能够大大缓解直至消除群众的心理焦虑与恐慌,增强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定力。

(五)进一步完善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谣言识别与清除机制,让正面声音牢牢占领网络阵地

首先,要注意区分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将是否造成负面社会影响而非细节是否准确作为划分二者的主要标准,对有关疫情的网络谣言要做到精准识别,界定行为要合法合情合理。其次,在不涉密的前提下,要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平台第一时间公布真相,使公众主动选择远离疫情谣言。要深入探究疫情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从动机层面(如牟取私利)揭露造谣者的丑恶嘴脸,实现精准打击,消灭滋生疫情网络谣言的病灶和温床。同时,要把握好维护网民知情权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间的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最后,要建立起疫情网络谣言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网络舆情呈现的倾向、征兆和苗头进行排查”[7],制定预案,提升疫情谣言的处置实效。对于因疫情谣言误判产生的舆情,应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及时响应群众关切,主动承认过失,但要防止消息因被过度放大而引发舆情危机,应通过设置议题等方式引导网民逐步转移关注点,促进信息迭代。通过治理疫情网络谣言,大力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好网络舆论引导功能。

(六)继续推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疫情网络舆论的系统治理

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充分显现[8],为建设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开启先进的政治保障。要着力打造一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文化建设者、技术人员、舆论宣传员、信息安全员和青年骨干等构成的专业化队伍,以团队形式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创设充足的组织保障。要严格做到依法施策,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疫情网络舆论的能力,使疫情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现疫情网络舆论引导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同时,要统筹线上线下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为疫情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9]。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机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