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元
(中国粮油学会 油脂分会,北京 100731)
长期以来,我国是全球油菜籽的第一生产大国。据有关资料介绍,近些年来,全球油菜籽的产量一直稳定在7 000万t左右;根据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2014—2018年我国油菜籽的产量一直在1 300万t左右,约占全球油菜籽产量的19%(见表1)。
表1 全球和中国油菜籽的生产情况
菜籽油历来是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前,菜籽油一直是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上的当家产品,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贡献。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油菜籽475.6万t,进口菜籽油129.6万t,连同我国国产油菜籽约1 300万t,当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上约可提供的菜籽油总量为751.1万t(即国产油菜籽1 300万t和进口油菜籽475.6万t合计为1 775.6万t,按出油率35%计,可制得菜籽油621.5万t;加上进口菜籽油129.6万t,总计为751.1万t),占我国2017/2018年度食用油食用消费量3 440万t(不含工业及其他消费、出口量)的21.8%,仅次于大豆油的消费量,排名第二,远高于2017/2018年度菜籽油在全球主要植物油消费中14.9%的比例(如图1所示)。另外,2017/2018年度我国菜籽油的消费量742.1万t,约占全球菜籽油消费量2 865万t的25.9%。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
菜籽油历来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食用油品, 尤其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菜籽油是当地消费者的主导产品。为适应消费者习惯和消费需求,我国菜籽油的品牌较多,尤其是浓香菜籽油,是近些年来推出的深受许多地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目前其产量占全国菜籽油近30%的市场份额,成为菜籽油的主导产品之一。
在浓香菜籽油的发展过程中,生产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标准可遵,亟需制定《浓香菜籽油》标准。为及时解决浓香菜籽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领浓香菜籽油的健康发展,中国粮油学会在入选制订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后,立即将《浓香菜籽油》列入了首批团体标准的制订任务。在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油料与油脂技术委员会的带领下,自2018年9月在成都召开《浓香菜籽油》团体标准研讨会起,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标准的制订工作,并于2019年1月15日,作为中国粮油学会首个团体标准发布实施。为促进浓香菜籽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天,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油料与油脂技术委员会又在生产浓香菜籽油的知名企业——长安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渭南召开《浓香菜籽油》团体标准宣贯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相信,通过宣贯,一定能促使企业正确理解和认真执行标准的贯彻实施。
鉴于浓香菜籽油是以油菜籽为原料经过炒制、压榨的方法制取得到的具有浓郁香味的成品菜籽油,也就是说按此制得的浓香菜籽油一般只经沉淀、过滤,不经其他精炼即可食用。为此,我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把控尤为重要,为确保浓香菜籽油的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我觉得需要继续强调以下几点。
(1)要认真学习,全面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生产企业要严格按团体标准的质量指标和国家对菜籽油的卫生安全指标,制定好高于团体标准要求的内控指标组织生产。
(2)一定要牢牢把好原料质量关,要选用优质的国产油菜籽生产浓香菜籽油,杜绝使用霉变和劣质的油菜籽生产浓香菜籽油;在生产过程中要强化原料的清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要妥善处理好产品香味与质量安全的关系。鉴于在生产浓香菜籽油时,对油菜籽进行高温焙炒是产生浓郁香味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同时也存在着因焙炒过度,容易产生3,4-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风险。为此,我建议要以食品安全为底线,科学合理确定浓香菜籽油的香味,避免过度焙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