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他哪是风流才子, 分明是落魄公子

2020-01-15 04:21羊砚云
中华瑰宝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徵明唐寅功名

羊砚云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唐伯虎的人物原型为明代书画家唐寅。自明嘉靖年间以来,有关唐寅的趣闻逸事广泛流传,经添改和演绎,衍生出许多传奇故事,甚至被改编成小说、戏曲等,极受民间欢迎。这使得唐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真正的唐寅远非故事描述的那般浪漫潇洒。

年少气锐逐功名

唐寅(1470—1523年),明代著名书画家,因生肖属虎,故名寅,字伯虎,苏州吴县(今吳中区)人。

唐寅的祖上十分显赫,先祖唐辉为前凉陵江将军,再往上,先祖唐俭在唐时被封莒国公,世居晋昌,故唐寅常在作品上署“晋昌唐寅”和“鲁国唐生”这两个名号。

唐寅的父亲唐广德是一名商人。唐寅在《与文徵明书》中自谓“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颉颃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说明他生长在一个以屠牲沽酒为业的市井家庭。但唐寅自幼聪慧过人,唐父对其寄予厚望,专门延请举业师,希望他能进入仕途。唐寅也不负所望,少年时参加童试即获第一名。

唐寅小小年纪便能作科举文章,在苏州当地赫赫有名。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十分赏识唐寅,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正是由于文林的照顾与引荐,唐寅得以结识沈周、吴宽、朱存理和杨循吉等吴中名士。十九岁时,唐寅与徐廷瑞之女完婚,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人生状态。

然而,二十五岁后,唐寅开始接连遭逢家庭难关。两年之内,父、母、妻、妹蹑踵而殁,家道顿时衰败下来。由于不善理财又不事生产,唐寅很快便陷入困顿之中。他悲叹道:“清朝揽明镜,玄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此时的唐寅竟悲伤至白发早生,而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追求功名。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十九岁时,唐寅试应天府乡试,三场毕,高中解元(第一名),一时风头无两。解元身份是他一生的得意与骄傲,唐寅曾刻“南京解元”和“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两方印章,以显示自己曾获得的荣耀。人生得意的唐寅万万没有想到翌年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科场案发玉石毁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在唐寅刚参加完第二场会试后,发生了著名的“弘治己未科场案”。

由于考生徐经和唐寅的预作文与试题相合,给事中华昶弹劾主持会试的程敏政涉嫌泄题。其时皇榜未发,皇帝下诏禁止程敏政阅卷,令李东阳会同其他考官复校。

调查结果发现,唐寅的试卷并不在录取之列,且唐寅在试前只是向程敏政求文而已,并无作弊。但事发后,弹劾的官员苦揪不放,致使本就无辜的唐寅被罚黜充吏役。唐寅的仕途理想因此断绝,人生轨迹也就此下跌。

科场案对唐寅造成了终生打击,也极大地挫伤了他的求功名之心。自此,唐寅耻于为吏,入冬不久就返回乡里。他在写给文徵明的书信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痛境遇:

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掇墨甑中,仆虽聋盲,亦知罪也……士也可杀,不能再辱。

这封信中唐寅字字泣血,凄入肝脾。归乡后,唐寅的境况愈发惨淡窘迫,不仅被刁奴欺压,被第二任妻子抛弃,就连基本物质生活也难以保障,不禁哀叹“僮奴据案,夫妻反目”“衣履之外,靡有长物”!

功名的落空与家庭的破碎使唐寅日益颓唐,行为愈加乖张,常常借酒浇愁,狎妓解闷,并开始向佛家寻求解脱。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六如居士”,取《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意。

唐寅的后半生始终活在科场案的打击之下,他的一首记梦诗,透露出他内心深处这一挥之不去的阴影:“二十余年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犹悸,笔砚飘零业已荒。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敲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功名于己本无分,当初的一番空忙已成空,梦醒之后,留给唐寅的是无限的失望与寥落。

桃花庵里画易酒

心灰意冷之下,四十岁左右的唐寅在阊门桃花坞中筹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还作了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由于通晓诗文书画,唐寅开始以鬻文卖画为生。他曾作诗形容自己的生活:“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

唐寅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周臣,主宗南宋院体画家,上追北宋名家李成、范宽等人,祝允明言其“下笔辄追唐宋名匠”。唐寅在绘画上成就极高,后人将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其作品雅俗共赏,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堪称全才,声名远播。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孟蜀宫妓图》是唐寅的工笔人物画代表作,画中仕女体貌丰润而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不乏娇媚,设色妍丽,刻画细腻,取法宋人,上追唐代张萱、周昉遗韵,比之以工笔见长的仇英毫不逊色。

然而,仅以卖画为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唐寅还是时时捉襟见肘。

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命运的转机悄然而至。江西宁王朱宸濠修建阳春书院,因慕唐寅、文徵明之名,遣人持重金至苏州相聘。性格稳重、家境富裕的文徵明婉言谢绝。而困窘难堪的现实加上并未完全泯灭的逐功名之心,使得唐寅不想错失良机而孤身应聘,但宁王这棵大树哪有那么好乘凉?

唐寅在宁王府时察觉宁王有反叛之心,便于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佯狂逃归。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谋反被诛,唐寅侥幸逃过一劫。自江西回乡后,唐寅绘制了一幅《骑驴归思图》,自题曰:

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

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经历两次乞求功名失败的唐寅终于在无奈中看淡了功名利禄。五十一岁时,唐寅在《西洲话旧图》上题跋,向好友剖白自己的心迹:“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对于人生的坎坷,唐寅已能用自嘲的方式对待。

再次回到家乡桃花坞的唐寅,靠卖文鬻艺度过余生。晚年的他居乡寡出,专志于诗文书画,聊以谋生和自娱。他常常坐在临街的一座小楼之中,只要求画之人携酒造访,便会与之酣饮终日。

虽然唐寅的做派看上去任性不羁,但他的画作却是一丝不苟,绝不敷衍。后人评价唐寅的艺术成就时,赞叹于他笔法的秀润超逸,虽取法南宋,却擅长用渲染的笔法洗脱南宋人的勾斫之气,不仅在吴门画家中技艺绝尘,相比于南宋时期的名家来说亦有超越之处。《骑驴归思图》是唐寅晚年的代表作,尺寸虽小却气势磅礴:画面底部陡峻的山石拔地而起,樵夫小心翼翼地走过一座独木桥,山中有位高士正在打坐,山间小路上旅人骑着毛驴正踽踽独行。这幅画的山石皴法乃唐寅独创。他参考了南宋院体画家马远、夏圭的拖泥带水皴和小斧劈皴,用劲健细长的线条来回拖动,局部加以斫擦,使画面显得水墨淋漓又极富韵律感。

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多年疾病缠身的唐寅溘然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时也,命也,纵观唐寅坎坷的一生,他少负才气,个性风流,曾积极追逐功名,却在意气风发之时遭受灭顶之灾,落魄余生。他放浪形骸、沉溺酒色,其实是在纾解内心的凄苦、愤懑和失意。他也并未因生活的不公而沦为庸庸碌碌的酒色之徒,而是将人生经历融入诗文书画的创作中,完成了个人风格的形塑,在中国书画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文徵明唐寅功名
明在“知不足”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装疯卖傻的唐寅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文徵明: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