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教育涵养师生品德的几点思考

2020-01-15 13:20张多姣郭检来
教师·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系

张多姣 郭检来

摘 要: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体两面,师生品德涵养的规划与实践,均应考虑两者的一致一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行”体系的构建。要实现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养学生品德的目标,达到师生互促共生的效果,农村高中应结合自身实践,将儒学特色教育实践与师德涵养、学生培养结合起来,构建以经典学习明智励心的读学体系和以儒学活动养德砺行的践行体系。

关键词:儒学教育;师生品德;“知—行”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05-02

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着力创建“湖南省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大胆创新积极推进师德养成教育,产生了明显成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示范校”,将师德涵养、学生培养与儒学特色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采取系列举措,成效初显。

教师与学生是任何教育实践中都不可回避的“一体两面”。离开学生培养与服务谈师德涵养,或离开师德养成与彰显谈“立德树人”,都显片面。师生品德涵养的规划与实践,均应考虑两者的一致一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儒学特色教育“知—行”体系的构建。农村学校怎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并完善师德涵养体系,并最终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师生品德互促共生的效果,仍值得大力探索。

一、读学思悟,以经典学习明智励心

传统文化是一座知识、品德富矿,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只要挖掘使用得当,就定会受益无穷。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以涵养品德,要解决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一)谁来学——全科全员,广泛参与

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教师只管塞知识、灌思想,自身缺乏内化理解,为教而教,以致学生也将经典学习课业化,缺乏深度认同,久而生厌。笔者于2019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好老师 生命成长营”师德养成国培项目时,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行教之前,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实现“大河有水,小河不干”的良性互动。

农村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思想影响,教师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而忽略人文精神的渗透濡养,将儒学课上成了文言文语法课。加之各学科差异与分工的客观存在,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儒学教育是语文教师的事,跟数理化生体艺教师没有关系。实际上,正因为师生品德涵养不是知识性的教学,而是优良道德品行的全方位渗透培养,“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理念才至关重要。“谁来学”的问题,答案无疑是明确的——全员育人,师生共学。

(二)学什么——博学精思,撷取核心

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农村学校应从中撷取最经典、最核心,切实际、可操作的部分,形成符合本地、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我校在长期的儒学教育实践中,开发编订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包括儒学经典研读、儒学源流与代表思想两门必修课程和中国传统节日、儒学文化之家风家训、苏轼的创作与儒学思想、程朱理学新解、儒学与对联五门选修课程。几年来,这些课程都正式开课设节,是学校儒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所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和当代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的,都应当有计划、成体系地纳入课程体系。笔者认为,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感恩意识、劳动观念、生命意识、自律观念等,都是农村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三)怎么学——三位一体,循序渐进

于学校而言,要建章立制,完善硬件设施,打造环境与文化。我校紧紧围绕“校园精美、师资精良、管理精细、质量精上、特色精显的一流特色高中”目标办学,打造了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一馆(儒学馆)一屋(儒学书屋)两廊(国学长廊、思齐走廊)五园(孔孟园、两汉园、两宋园、明代园、清代园)的文化景观,校园走道、围墙及各功能处所的文化渗透,让学校浸润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下一阶段,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定位,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个细节都育人。

于教师而言,一方面,教师要避免“为经师,不为人师”,各科课程也要突破儒学课堂限制,加强德育渗透。在儒学教学中,教师是指引者、倡导者、示范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者、参与者、创造者、反馈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有学、教、研一体化的角色定位意识。除了要不断地阅读、学习、反思外,还要加强对校本课程、活动体系的研究与开发。从规划铺排、内容编选、课程开发到实施教学、评价反思、优化提升,过程本身既是教师的高效学习,也伴随着教学互动和以研促教、促改。

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而言,在师生互学过程中,仪式感的确立非常必要,尤其在初始年级、初步阶段,要有读的仪式——“手捧经典,端身正意,大声诵读”;要有學的过程——自觉反思,书写心得,诵读展示,点背督查;更要有习惯养成与思想强化——文字中的思想引导、生活中的行为要求、实践中的道德规范等。

二、躬身践行,以儒学活动养德砺行

(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从2017年开始,我校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每年利用寒暑假和小长假,先后组织师生赴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曾国藩故居、左宗棠故居等地开展儒家文化探源怀远、宗儒修业活动。每年5月,为即将迎战高考、毕业成人的高三年级学生举行汉式成人礼,加冠加笄,以博文约礼,立志笃行。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隆重举行祭孔礼、拜师礼,以尊师重教,崇儒尚德。学校的儒学特色系列活动机制渐全,辐射日广,成效初显。此外,学校也深刻认识到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和涵养品德的重要性,并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进一步丰富内涵、完善体系。

(二)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域性活动

中华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文化印迹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农村高中的师生,与农民、土地、农业生产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笔者认为,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诗篇的壮丽征途中,一线教师和新时代农村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这种联系,不仅不应淡化割裂,反而应该深化加强。

农村高中儒学教育可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扬长避短。比如: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桑耕植,强化劳动教育;与广大农村的农户结对共建,护农助农,以知感恩,懂奉献;利用乡村广袤的天地登山涉水,以亲近自然,净化心灵;开展远足拉练,登山徒步,以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组织护林护河行动,共筑碧水蓝天净土,以敬畏自然,厚植环保意识。

另外,浏阳历史悠久,民俗丰富,老一辈婚丧嫁娶的礼仪活动仍有典型的仪式,是传统文化绵延千年的精华留存,但中青年一代已较少涉猎,有的学生连当地方言都甚少使用,更不用说了解学习原汁原味的地方民俗了。对此,学校可利用当地民俗活动,组织开展介绍性课程和体验性活动。

(三)紧扣时间节点,开展节令性活动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形成规范体系,又要抓住教育契机,双管齐下,以达事半功倍之效。学校可经过1~2年的实践探索,形成儒学活动年历。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为主线,将对传统文化要义有所推广弘扬的活动纳入体系之中。春节中秋家族团圆,清明踏春祭祖,重阳登高敬老;双抢、秋收时节开展感恩助农活动;建军节、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公祭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种种传统文化的弘扬,都可以以一定的活动形式沉淀下来。此外,重大新闻时事往往也蕴含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为师生提供了众多的教育契机。

(四)结合“儒雅十德”,开展主题月活动

我校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儒雅十德”倡树体系——仁、义、礼、智、信、忠、孝、恭、俭、让,可以结合时令、节日特点,安排每年除2月、8月外的10个月,各以十德之一为活动主题,开展探讨践行、倡树评先等实践活动。

比如,“义”——3月,植树节、爱耳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多集中于此月,又是惊蛰农耕之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耕植农桑,关爱地球,立“大义”于天地。“俭”——4月,借寒食、清明之机,结合“世界地球日、卫生日”,大力倡导文明祭扫、移风易俗、勤俭节约。“仁”——5月,世界红十字日、护士节、助残日、母亲节等多与“仁爱、博爱”相关,借此立中国“青年”仁爱之大志,“劳动”奉献之美行。“信”——6月,考試季,利用高考、学考之机,开展诚信教育,引导青少年以“信”应对学业大考、人生大考。“恭”——9月,学年之初,结合教师节和新生入学教育,树立尊师重教之大道。“忠”——10月,国庆假期,举国上下,氛围浓厚,爱国主义情怀厚植正当时。“孝”——11月,以感恩节为契机,感恩父母亲人、师长同事、好友同窗。其余月份可以按照“礼”——4月、“智”——7月、“让”——1月等规划落实。

抓住农村地域特征、时令节日等时间节点,结合儒雅十德主题内容,使儒学教育有的放矢、宏观规划、合理协调,更能序列化操作,提升传承度和操作性。

总之,对教师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职业要求、事业追求,更是人生需求;对学生而言,儒学的积淀是求学手段、生存能力,更是此生的幸福依托;对我校而言,儒学教育实践是创建省级特色学校的依托,更应是提促品质、长远发展的根本措施。当中华文明中最深刻、最本质的文化内核成为广大师生终身践行的精神内需之时,我们利用传统文化开展“立德”大业,共建师生德范天地、幸福人生的征程,才能更加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龚明斌,辛晓明.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师,2020(1):4-6.

[2]潘新民.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3):19-22.

猜你喜欢
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常熟:构建新型分级诊疗体系
E-MA-GMA改善PC/PB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日本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保障及其启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