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拉:生于战争,长于和平

2020-01-15 10:11颜侨宏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马来马六甲武术

颜侨宏

席拉(Silat),马来西亚的传统武术,也被称为战斗的艺术。

1982年,首届世界席拉锦标赛在雅加达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武林豪杰参与了这场争霸。而在此之前,席拉还未被视为一种体育竞技。历史上,罕有关于席拉的文字记载,但马来西亚的反帝独立史,本就是一部席拉武者的血泪史。

“在敌人杀死你之前,你先杀死他们。”——席拉虎形宗师苏米利

源于战争的防身术

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东临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扼守着亚洲经济的十字路口。数世纪以来,觊觎着马来西亚这一战略要地的侵略者太多,烧杀抢掠的马六甲海盗、来势汹汹的英葡殖民者,以及二战期间杀伐攻略的日本法西斯……坚韧不屈马来西亚人,在腥风血雨中抗击外敌,更练就了保家卫国的武术——席拉。

2019年8月31日,吉隆坡彩旗飞舞,人潮涌动,围着沙笼的黑衣武者在独立广场上拳拳生风。他们庆祝的是马来西亚的独立日,纪念的则是60多年前为独立运动战死的席拉武者们。

“这招叫巨蟒半缠打,是二战时期被马来西亚游击队员们用来抵御日军的武器。”卡哈尔拉伸手拉起倒在地上的比尔,前者是席拉武艺流的传奇大师,后者则是体重100多公斤的美国职业摔跤手。初次和席拉武者交手,比尔直呼过瘾,“我从未在体育运动馆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摔在地上已经够疼了,还要再给你的要害补一拳。”席拉在格斗技巧上异常凶狠,不仅运用拳腿的打击和摔法,而且专门打脖颈、脊椎等要害来重创对手,这一点与讲求快准狠的泰拳、印尼武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历史来看,席拉的武术系统形成于六世纪的廖内林加群岛。

该岛位于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间,自古便作为连接印尼群岛及马来群岛的桥梁。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水上人口聚集,该区域接纳了泰国、缅甸、中国和马来西亚人等,因此糅合了各个地区的武术作为基础,形成了统称为席拉的武术系统。

而在历史名城马六甲的沙摩沙城堡中,则留存有大量席拉武术史上的活化石——马来短剑,也正是在这里,马来苏丹的禁军们创立了席拉“马来短剑流”。

1511年,19艘葡萄牙军舰载着1400名士兵驶向马六甲,企图占领该城作为“香料贸易战”中的壁垒 。面对敌人的火枪,马来勇士手持马来短剑,坚持了四十多天。马来勇士们相信,手中的这把短剑拥有着魔法,能给他们力量。

据马来西亚史诗《汉都亚傳》记载,汉都亚(Hang Tuah)是15世纪时马六甲王朝著名的海军统帅,也被认为是马来西亚历史上最伟大的席拉大师之一。

关于马来短剑流,汉都亚曾和一名叫“大明沙利”的战士进行过一场决斗。

决斗中,汉都亚发现大明沙利一点伤也没有,原来是大明沙利手中的马来短剑使他刀枪不入,于是汉都亚从大明沙利手上抢去短剑并杀死了他。后来,马来短剑便成了席拉武者心目中神圣的象征。

和平年代下的强身之道

在马来西亚,差不多每5个人就有一位练过席拉。

虽然有着150多个流派,但在当地最受欢迎的、受训人数最多的还要属“武艺派”。与沿袭毒辣招式的其他流派不同,武艺派强调精准打击、关节擒拿和抱摔,旨在强身与自卫,是马来西亚第一个正式成立协会的席拉流派,也是马来西亚国内最大的武术组织。同时,武艺派席拉还是马来西亚军队和皇家警察的训练项目。

随着时代演变,席拉除了传统武术形式外,亦出现比赛竞技的形式,成为国际性比赛项目。

首个国际席拉比赛——首届世界席拉锦标赛在1982年于雅加达举行,至今已举办至第17届,多达40个国家参与。在1987年,席拉更成为东南亚运动会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席拉的比赛分成四项:套路、双人对练、双人兵器对练及搏击。其中又包含表演为主的套路和特技、竞技比赛、武器技巧和防身实战等。

席拉竞技运动员身穿黑色道服,非常富有民族特色,但是比赛服装比传统服装简洁很多。运动员戴着胸腹部的护具,赤手进行比赛,不戴任何缠手带或手套。比赛禁止击打头部、颈部、下阴等部位,通过有效打击身体、摔倒等得分。打击风格其实与大部分东亚武术的实战流派非常相似。席拉锦标赛每2~3年举办一次,获得优胜的也大多是东南亚国家的运动员。

对于东南亚地区而言,席拉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席拉经常伴随着东南亚传统乐器演出,如Kendang,使之演化成一种民间舞蹈——一种称Pulut的马来武术风格舞蹈。在文莱亦有自席拉演变而成的Cakak,与传统乐器共同演出,以表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马来马六甲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马来宝诗词一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油画《马六甲古树》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马六甲:旧时须记
贺捷
车迟国斗法
“世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