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在杭州的生动实践

2020-01-15 04:20郎健华骆小峰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1期
关键词:杭州实践

郎健华 骆小峰

[摘 要]2003年7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即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项举措”。本文以活力杭州、开放杭州、创新杭州、幸福杭州、美丽杭州、平安杭州、人文杭州、清廉杭州的建设历程,概述“八八战略”在杭州的实践。

[关键词]八八战略;杭州;实践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1-0014-07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为浙江省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2003年7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即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项举措”。所谓“八大优势”,就是要发挥浙江省的体制机制优势、区位优势、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生态优势、山海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所谓“八大举措”,就是要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生态省并打造“绿色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八大优势对应八大举措,八大举措激活八大优势,共同构成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的全面推行不仅有力带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浙江改革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使杭州各项事业发展出现新气象,取得新业绩,获得新发展。

一、始终注重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进活力杭州建设

2007年1月29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参加浙江省“两会”杭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在人才、信息、交通等方面都有着优越的条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应当在全省各项工作上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自认真贯彻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杭州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至2018年为13509亿元,人均为21184美元,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第4位[1],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为引擎,杭州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新经济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杭州实践”。

一是以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八八战略”提出后,杭州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逐步形成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骨干的“三级联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省会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杭州市加快企业(行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自主核心技术开发,推进校企合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是以做强杭商品牌为突破。杭州商业历史悠久,杭商人才济济。发挥杭商优势,打响杭商品牌,成为推进活力杭州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杭州市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09年9月28日首届杭商大会成功举办,此后,又多次召开世界杭商大会,把杭州籍在杭州创业、杭州籍在外地创业、外地籍在杭州创业三类群体都纳入其中。杭商大会也成为世界杭商交流互动、投资洽谈、合作发展的大平台,杭商已成为杭州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至2018年,全市共有95万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户商户,创造了全市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和就业岗位。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企业占了44席,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杭商成为活力杭州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导。2009年,杭州决定实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先后实施并全面完成杭州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规划,成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3年12月,随着被称为“杭改十条”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出台,杭州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9个省级特色小镇和32个市级特色小镇成为杭州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获得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称号。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增长15%,占GDP的24.8%。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209台,实施上云企业4万余家。[3]萧山科技城、滨江高新区、城西科创走廊等未来产业新区各具优势、携手并进,新旧动能转换为活力杭州建设提供了发展源泉和动力。

二、始终注重发挥区域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开放杭州建设

2007年1月29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参加浙江省“两会”杭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自“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温婉秀美的杭州在城市发展与国际化上走得坚毅有力。

一是以开发区建设为立足点。1990年杭州开始开发区建设。自“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杭州的开发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战场,从当年市区工业的“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到如今的集约发展、以亩产论英雄,产业集聚效应愈为凸显。开发区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从首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到“最多跑一次”的开发区速度,开发区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进入新时期,开发区成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发挥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特定区域,成为杭州开放的主窗口、主平台、主阵地。据统计,至2018年末,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212个项目[3]。

二是以互联网经济为暴发点。以阿里巴巴为龙头,杭州的互联网经济全面开花。向西,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溪且留下”成了海内外互联网企業的创业首选地,向着“下一站硅谷”加速前进。向东,杭州高新区(滨江)汇聚了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00余家留学生创业企业、4800余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短短数年就形成千亿元的信息产业链。中欧创新产业园、全国首家e+智慧医养老年工程示范社区、“中国人工智能谷”“图灵小镇”“机器人小镇”……诸多“新科技”在杭州崛起,“城市大脑”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开放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三是以实施走出去为成长点。杭州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大连以及美国、德国、以色列、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地开展投资促进和项目推介活动。2017年,授牌3个“中国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海外工作联络处”。2018年年初,俄罗斯世界杯吉祥物全网上线发售,萧山文创企业获得全球独家授权开发、生产和销售。这是继巴西世界杯后,该企业再获得国际足联官方授权。随着走出去的推进,杭州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从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中国创造。

四是以体系和队伍为着力点。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浙大系等创业“新四军”的迅速崛起为开放杭州发展注入全新动力。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造就了一批引领潮流的世界级创新企业和高速成长的“独角兽”企业。在人才引进上,杭州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贯彻实施意见》《关于创建杭州市人才生态示范区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工作制度和文件,探索了一条人才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杭州路径”,成功引进施一公、饶毅、潘建伟等世界顶尖科学家,率先成立了系列人才协会(组织)。2018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三、始终注重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创新杭州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八八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块状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条,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又要不断创新、深入推进。”[4]创新推动杭州日新月异发展,成为杭州发展特色和名片。

一是为块状特色产业插上新翅膀。块状经济是改革开放后浙江形成的特色,也是杭州的特色。自“八八战略”实施后,杭州以创新为手段,注重利用新技术让块状特色产业插上新翅膀。以制药为例,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升白细胞特效药吉粒芬,成功开发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国际标准论证正式出口国际市场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国内第一个在生物诊断试剂领域获得美国FDA认证等等。形成华东医药、民生药业、胡庆余堂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果显著,富阳经济开发区(现代中药)、余杭经济开发区(生物制药)等,都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块。块状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力推进了创新杭州的发展。

二是注重培育信息经济。只有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才是实体经济的出路所在。杭州果断地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信息经济上来。2014年7月,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作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正式推出“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其后,杭州“一张蓝图绘到底”,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信息经济优先发展,成为新经济领先发展的一个样板。

三是夯实创新产业的基础基地。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市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优势产业,孕育了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物联网小镇等特色小镇,集聚了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科研机构,数字经济成为杭州走向世界的一张精美名片。在动漫产业上,杭州也逐步形成一条研发、创意和制作、产品加工、商业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杭州的做法不仅对促进创新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是创新杭州的生动写照。

四、始终注重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幸福杭州建设

2004年2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听取杭州市推进城市化工作汇报时指出:“杭州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必须适应新形势,针对新特点,研究新情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2007年1月29日,习近平

在参加浙江省“两会”杭州代表团讨论时又指出:“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实惠……”杭州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坚持以破解“七难”问题为载体,坚持办好每年的民生十件实事项目,加强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八大保障体系”逐步构建形成,使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新的提升。

一是从民生实事入手。2006年后,杭州出台一系列帮扶救助政策,推进群众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广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先后出台完善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实施就业援助计划等,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成功创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1年,杭州市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扩面与标准提高,全面推行医保“一卡通”,并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称号。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杭州成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连续13年位列全国幸福城市,为全国唯一。

二是从城市发展入手。2003年后,杭州相继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撤村建居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杭州的城市体系逐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07年,开展首个“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建立交通事故救治保障机制。2012年11月,随着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杭州进入地铁时代。与此同时,机场高速公路、紫之隧道等先后建成开通;西湖音乐喷泉、钱江新城灯光秀全新亮相,33个入城口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杭州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三是从兜底保障入手。为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杭州市先后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落实廉租房房源,建设外来人员公寓,并全面启动危旧房改善试点。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建立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外来务工人员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等制度。2006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患者人次数首次超过市属医院。2007年,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乡村全覆盖。杭州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城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城区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市民卡(医保卡)实现全市联网发放。

四是满足多样化需求。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不搞“单打一”而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满足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和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保障上,2003年,杭州作出《关于市区征用土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行“低标准收费、低标准享受”的过渡性办法。各类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多年来始终处在中国城市的首位。杭州还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贵州黔东南、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等地发展作出贡献。

五、始终注重发挥环境生态的优势,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市主要领导汇报时指出:“杭州山川秀美,生态建设基础不错。要加强保护,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使绿水青山常在。希望你们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杭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两山”理论),以建设“美丽杭州”为抓手,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与发展和谐统一。

一是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主场。2003年起,杭州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2011年杭州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四美杭州”建设。2006年,杭州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所辖各区、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7年,获得第四届“中华环境奖——城镇环境奖”。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9年,杭州成功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1年,实行垃圾清洁直运,在市区小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2014年,杭州全面推进小河流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等水利设施建设,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

二是以环境重点治理为抓手。在环境治理上,杭州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规划与项目并举,积极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不断强化生态系统建设。通过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持全省领先。杭州市率先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近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90%以上,建成“全球五百佳村”1个,“中国绿色村庄”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9个,省级生态乡镇135个。2016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演讲中称赞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5]

三是以“两山”理论实践为推手。杭州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开发河长APP,对1845条乡镇级河道及河长等信息动态向社会公开。加强生态文化普及教育,建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浙江农林大学等一批生态文化教育载体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率先建成全球首家低碳科技馆,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发布生态文明公约,形成社会新风尚。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家庭。与此同时,创新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淳安县“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出台《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低碳新政60条”“创新型经济30条”等10余项政策法规,有力推进美丽杭州的建设。

六、始终注重发挥社会治理的优势,大力推进平安杭州建设

2004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听取杭州市有关工作汇报时指出:“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实际行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杭州成为全省社会和谐稳定的首善之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统筹推进“平安杭州”和“法治杭州”建设,基层民主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政治保持持续稳定,治安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先后荣获“中国治安最好城市”和“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称号。

一是坚持推进综合考评。2006年,杭州市采用综合考评机制,深化“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96345”便民热线全面启动,杭州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建成。2007年,杭州市获“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城市”称号。2009年,杭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实现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推进电子政务系统、民情民意调查网络与“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开放式决策”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对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全程效能监察,积极推行公务用车改革。2010年,市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杭州“網上一家一中心”顺利运行。与此同时,信用体系建设和“六和塔”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以及“武林大妈”等成为平安杭州建设的新亮点。

二是探索深化社会治理。2011年,杭州实施新一轮普法教育依法治市规划,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取消和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成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杭州积极开展“进村入企、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多渠道帮助中心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扎实推进双拥工作,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14年,杭州市全面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清单目录;有效推进“社区减负”工作,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个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揭牌,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内涵。

三是积极完善法制建设。自“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杭州制定地方法法规40余件,修订修改20余件,废止部分法规。2014年底,《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杭法十条”)出台,提出杭州市要在依法保障改革发展、依法保障美丽杭州建设、依法保障平安建设、加强依法监督、提高法治能力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杭州注重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完善“一网三中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健全人民信访体系和工作机制,建成完备的“12345”多渠道受理平台,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定出台《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与此同时,严厉开展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通信和网络诈骗、“黄赌毒恶”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打违除患”行动,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连续12年下降,“平安杭州”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猜你喜欢
杭州实践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