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婕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婴幼儿喘息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症,近年来,婴幼儿喘息的发生率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据调查,婴幼儿时期伴有喘息发作的患儿3岁后约有30%~40%可发展为哮喘,6~10岁后约有58%最终发展为哮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是尤为重要的[1-2]。本研究以100例伴有喘息的症状及哮鸣音体征的婴幼儿作为主要对象,对脾氨肽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预防婴幼儿病毒诱发性喘息发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伴有喘息的症状及哮鸣音体征的婴幼儿,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35个月,平均为(20.14±2.23)个月;疾病类型:喘息性支气管炎14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1例,毛细支气管炎12例,流感病毒感染8例,腺病毒感染5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患儿年龄6~36个月,平均为(20.18±2.26)岁;疾病类型:喘息性支气管炎13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2例,毛细支气管炎11例,流感病毒感染9例,腺病毒感染5例。将两组婴幼儿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所有研究对象均伴有喘息的症状及哮鸣音体征,均为喘息首次发作,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诊断标准;②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③本研究征得监护人同意,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条件下开展,随机分组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1.2研究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吸氧、解痉、平喘等,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出院后,两组患儿分别增加不同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经口腔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商品名:辅舒酮,西班牙 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20080260,50 μg/揿),2次/d,125 μg/次,共用药3个月。
观察组:经口腔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次/d,125 μg/次;增加脾氨肽(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105,2 mg),第1个月给予脾氨肽2 mg/次,1次/d,睡前温水冲服,从第2个月开始隔日1次,共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随访1年,对两组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和呼吸道感染次数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儿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3+、CD4+、CD8+、CD4+/CD8+,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检测值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2.1两组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和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观察组的喘息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后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和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表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脾氨肽是一种细胞免疫调节剂,可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可调节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和淋巴细胞的活化。进入人体后,脾氨肽有增强T淋巴细胞杀伤和协同作用,可提升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对呼吸道感染和局部炎性反应进行抑制[4]。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脂溶性,局部抗炎效果相对较好,该药物可促进抗感染蛋白的合成,从而对呼吸道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形成抑制性作用。丙酸氟替卡松能够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功能,对毛细血管的渗漏和腺体分泌形成抑制,可以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从而改善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平滑肌收缩,减轻患儿喘息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5]。
本研究比较了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脾氨肽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在预防婴幼儿病毒诱发性喘息发作的效果,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能够减少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后的治疗时间更短;②可改善患儿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降低疾病对患儿身体的不良影响,减轻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采用脾氨肽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病毒诱发性喘息的发生,同时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